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与“失业”概念被重新界定。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这是记者6日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的。按照新的界定标准,“就业人员”指在男16至60岁,女16至55岁的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失业人员”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  相似文献   

2.
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人格通常伴随着较高的工资水平.人格与就业之间(自然人格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论文从学生的人格出发,建立了人格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架构,探讨了人格和大学生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格和人力资本一样在个人的求职乃至就业的成功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个体所受教育的差异所导致的劳动产出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人格特征对劳动产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短缺是中国失业问题的最主要成因,也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最主要障碍。因此,要治理失业就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治理失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劳动力需求增长;扩大劳动输出,从而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直接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消除“瓶颈性岗位空缺”而增加劳动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实践,经济理论认识的深化,人们已就失业问题达成基本共识,失业不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存在着失业.笔者在认同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想就失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谈谈浅见.一失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劳动者丧失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失业,究其原因,就是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大于的部分就构成失业者队伍.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形成条件和类型,在不同的国家因其不同的经济政治条件而有所不同;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也有所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失业与社会大生产相伴而生失业存在于社会化大主产的不同阶段及属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各种社会形态中.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后果要远远超出经济本身,它不仅使失业者及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产遭受严重打击,而且危机整个人类自身的发展,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没有生存作为基础,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失业对失业者及其家庭来说,它使其陷入生活贫困,失业导致失业者及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下降,在生产受到威胁时,教育就退居次要地位,受教育机会的减少直接影响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低又成为失业的直接原因.失业——贫穷——失业,是失业者及家庭无法摆脱的怪圈.1995年6月召开的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大力支持和发展民办培训机构,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方面效果显著。本刊记者在实地采访时,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各级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协助,才使我们的采访得以顺利圆满完成。在此文发表之时,我们要郑重地向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劳动保障厅、太康县委县政府、太康县教育局、太康县劳动保障局的领导和同志们,致以我们由衷的敬意与深深的感谢!  相似文献   

6.
浅析失业     
由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关于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正式宣布,1993年“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这是我国首次向公众宣布失业率。所谓失业,是指一定时期劳动者脱离于生产过程,不能取得正常报酬,也就是通常说的失去工作或劳动机会。失业率就是指一定时期失业人数与劳动者总数的比率。在我国现阶段失业的存在,主要原因是: 1.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由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从事原行业的生产劳动者不可能全部进入新的产业部门,从而造成“结构性失业”。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确立和不断完善过程中,由于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实行竞争就业和效率优先的原则,会使部分企业破产、关闭而形成“团体性失业”。 3.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先进设备的使用,出现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趋势。一方面,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对就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  相似文献   

7.
失业问题始终困扰着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魏玛政府积极建立针对失业者的保障机制。以1927年《劳动介绍与失业保险法》为界标,魏玛德国经历了以"救济"为核心和以"保险"为核心的两个失业保障机制阶段。在大萧条的背景之下,整个失业保障机制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8.
知识失业现象、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失业是知识劳动没有工作或劳动掌握的知识不得其用。知识失业不仅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对教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引发知识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教育需求无限扩大所引发的教育深化。消除知识失业应从抑制教育深化、扩大就业机会和改革就业政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失业人员再就业是一社会问题,存在部分失业人员观念落后,就业岗位开发不足,人力资源市场及社会保障机制尚需完善等问题,就需要强化再就业培训工作,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强化政府调控、监管手段,落实好再就业优惠政策,使失业人员充分就业,维护好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近期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较高,劳动力供应充足。从其变动趋势来看,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降低,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以后将会呈递减态势,就业压力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近日,蒙阴县劳动保障局对1200余名失业职工开展有目的的培训活动,旨在以培训提高其技能素质,促进其再就业。这次培训针对当前就业形势,让失业职工结合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郏县教育局王庆善、王正亮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安排学生参加劳动,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体力适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完成劳动任务,从而锻炼体质、增强体魄,磨炼意志。完整的劳动教育不可能在教室内完成,它必须与公益的或社会的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部省消息:一方面由于产业界以纤维等为中心的工厂倒闭,因而受到解雇的冲击,另一方面因为危机的深入发展,文部省重视到,这些给与一边劳动一边学习的业余高中通校生的影响,最近特殊委托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和知事要园满地解决转学和重新就业问题,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机会。文部省根据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整理的全国实际情况调  相似文献   

14.
实现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需要发挥田野式劳动体系化、真实化、深层化优势,让师生在真实情境中真劳动。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以校园、家园、社园、田园为主要场域,建构四园联动劳动教育,立德树人,主动育人,形成了劳动教育的价值链、实践场、课程谱、机制轴,实现了“真劳动、全时空、日常化、成合力”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失业的现状及对策孟耀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才会存在的现象。社会主义的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失业队伍已经出现并继续扩大。失业不仅影响失业者的生活,而且严重的失业会给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我国日益壮...  相似文献   

16.
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初探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初探●谢尧新实施再就业工程中转业转岗训练是重要环节,然而,怎样搞好转业转岗训练,却有许多要探索的课题。绍兴市劳动学会培训学组的同志结合本单位实际,对此作了认真的研讨,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7.
南平地处闽北山区,辖区内有十个县(市),是福建省国有企业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全市出现了160家特困企业,2万多名失业职工和富余职工。如何振兴这些特困企业,安置大量失业和富余职工,这是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行使政府管理就业职能的南平市劳动服务公司开拓思路、因地制宜,在扶持特困企业,安置失业职工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尝试,在市劳动部门的帮助下,不少企业正在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8.
工会传真     
《中国教工》2021,(1):F0002-F0002
2021年1月6日至8日,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吴薇(中)一行在郑州、南阳和信阳调研,并看望慰问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部分困难职工。(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2021年1月5日,《中国梦·劳动美一一劳模精神伴成长》系列读本试点发行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大同小学举行。  相似文献   

19.
由于劳动者素质低下、生产技能单一以及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原因,结构性失业日益成为我国最为普遍的失业形式。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行和完善劳动预备制度、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途径,在增强劳动力供求结构匹配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完善劳动力市场,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改变落后的就业观念以促进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自2011年建校初,即开启劳动教育探索实践,突破碎片化、作秀化、表面化的“盆景式”劳动教育局限,发挥“田野式”劳动优势,以校园、家园、社园(社区)、田园为主要场域,初步形成了真劳动、全时空、日常化的劳动教育新样态,从而让劳动教育更生动,让学校教育更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