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在现场     
音响作为一种有效信息,是广播媒体特有传播要素。在广播中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对提高广播节目质量,搞好新闻宣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说的音响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通过传播工具直播或者用录音机采录的客观世界的声音,包括人物谈话和同期声,而不是指播音员、主持人或者记者的口述。一、音响能够突出广播特点和优势。在传播手段上,广播不同于报纸,报纸靠的是文字,广播则凭借声音;广播又不同于电视,电视要强调画面语言,观众更注重视觉形象。所以说,在发挥和使用音响这一点上,广播比报纸和电视体现得更多,特点更鲜明,优势更明显。我们知道,广播…  相似文献   

2.
对于能够同时满足受众听觉和视觉需求的公共媒介电视来说,声音和画面是缺一不可的。这是电视不同于报纸和广播这些传统媒介的优势,可是有时也是它的劣势。正是电视需要声、画两条腿走路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在某些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获得采访声音和画面的特殊情况下,“暗访偷拍”也就是电视节目隐性采访行为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广播的特点和优势,是一代又一代广播人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老话题。经过十几年的广播改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对它有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必要。广播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不同于报纸和电视之处在于它以电波为载体,仅仅依靠声音进行传播,既不象报纸那样主要依靠文字,还辅以图片;又不象电视既有声音又有图象,而且主要是依靠图象。广播只依靠声音诉诸听觉,供受众收听。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过时的看法,现代广播正在向多媒体方向发展,新型的数码广播可以有文字和图形,受众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可以查阅。这话没错,广播这一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雁 《视听纵横》2003,(4):95-96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看,广播媒体是单介质媒介,只靠声音一种方式进行传播,没有电视生动形象和报纸详尽深刻。广播的传播是线性的,稍纵即逝。另外,整个社会重电视轻广播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广播的社会影响力相对报纸、电视来说较差,广告的经营规模也没有报纸、电视大。因此,很多人认定广播就是一个弱势媒体,甚至在谈及广播发展时也往往是“弱势媒体当自强”的自哀自怜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电视媒体不同于广播、报纸,它是声音和画面完整的结,合体。尤其是电视专题片,是以画面语言为主,有声语言等为辅的艺术形态。无论是新闻专题还是社教类专题,能否完整、生动地体现作者的制作意图,能否做到真实、生动、形象、感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摄录到丰富、完整的画面素材。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报有着与其他新闻传媒绝不相同的属性。它是广播电视系统派生出来的一张报纸,是声、屏、报全方位立体宣传三角形的一边,刊登内容以广播电视信息为主。不像日报以刊登政治新闻、经济信息为主,也不像晚报、都市报以刊登社会、文化信息为主。它有带“电”的属性。其次,它虽隶属广播电视系统,但它的传播手段既不像电台借助声音,也不同于电视借助声音加图像。广播电视报是借助文字和纸张版面,因此它又具有报  相似文献   

7.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中,从传播内容和信息的媒介与符号看,报纸靠文字、照片、图表、线条,电视靠声音和画面,广播靠声音。很显然,相比较,广播传播手段单一——只能靠声音诉诸听觉。既然这样,说“广播,不能忘记声音”,岂非废话?不然。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因为不少广播媒体近些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甚至忘记了对声音的关注。 一般说,广播声音由三部分构成: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声音,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声音,文艺性节目中音乐、曲  相似文献   

8.
李洪涛 《中国广播》2002,(10):56-58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它以声音为载体,通过对各种不同声音的运用来传情达意,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是“声音”只能带给人听觉上的享受,却无法满足受众视觉上的需求。与电视相比,广播没有生动、形象的可视画面;与报纸相比,也不能图文并茂、随意浏览保存;与网络媒体的可看、可听、可下载资料相比,确实是无法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是电视家族中异军突起的新军,是利用电视媒介传播的最新变动和最近发展事实的信息。较之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电视新闻具有视听兼备的优势。换句话说,报纸是通过字(也有照片,但它是静态的)把信息传递给读,广播是通过声音把信息传递给听众,而电视则是通过电视的多样化符号——形象、声音、字等,把信息传递给观众,这种声画并茂的形象化传播,现场感强,真实可信,在单位时间里使受众获得较大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0.
罗梦 《新闻窗》2010,(2):128-128
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新闻导语都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作者总揽全篇材料和内容之后概括、提炼而成的,起着引起听众、观众注意。并提示新闻主题、确立全篇基调的作用。但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由于其传播手段和受众接受方式的不同.它们所要求的新闻导语也就不同。作为电视工作者,笔者认为:电视新闻有它自身的独特规律,特别是对声音、画面的运用,可以弥补其它媒体报道面窄、信息量少、表现形式呆板等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王凌  董豪 《新闻采编》2006,(6):26-27
报纸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从读者的需求看,希望能在报纸上读到的是完全不同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那些信息,他们对报纸信誉的要求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实惠的,并能为自己指点迷津,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也就是报纸的价值。在新闻价值要  相似文献   

12.
王凌 《新闻采编》2006,(3):31-32
报纸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从读者的需求看,希望能在报纸上读到的是完全不同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那些信息,他们对报纸信誉的要求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实惠的,并能为自己指点迷津,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也就是报纸的价值。在新闻价值要  相似文献   

13.
广播曾经辉煌。但是,随着报业集团的兴起,卫星电视的称雄,互联网络的走红,广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失去了昔日风采。究其原因,客观上是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强大冲击,主观上是广播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广播的优势。广播优势的认识误区众所周知,广播是用电子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化传媒工具,它以电波为载体,以声音为表达手段是现代四大传媒  相似文献   

14.
城市广播电视报的版式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播电视报是专业性极强的文化娱乐性报纸。作为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它是沟通广播、电视与听众、观众之间的桥梁。目前的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不仅在报道内容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而且在版面设计美化方面也力求体现自己的特色和都市风格。本文对此试作简要论述。一、版面语言是报纸的美化基础报纸、版面是各种稿件、标题、图片、线条、块面、色彩等元素的组合。版面也有自己的语言,即版面语言。  相似文献   

15.
自从电视问世并进入千家万户后,一向占统治地位的报纸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报纸虽然也面临广播这种传播媒介的挑战,但相对说来,电视比广播更能吸引受众,因而也可以这样说,电视是报纸的“劲敌”。如何问答电视的挑战,报界不能不探索新的路子。有人主张用深度报道来同电视竞爭,认为电视虽有画面、声音传播新闻之所长,但难以把事件后面的东西深挖出来,而报纸却能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深度报道的确是报纸与电视竞爭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还有一个重要的、被人忽略的手段,即在报纸上多运用图片(这里所说的图片包括新闻照片、新闻漫画、插图和速写等)。分析一下电视能吸引受众的原因,就不难理解这一点。电视的特点是用形象的画面、动作、声  相似文献   

16.
一通过现场直播,记者可以把特定信息传给观众。这种信息,不仅是新闻现场可见景物的组合,同时也是新闻现场综合感觉的组合。这种感觉是不可见的,但是它切切实实通过画面和声音同步传递出来,给人以触动和震撼。现场直播的魅力就在于它给观众传达的这种感觉。首先,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理。在这方面,电视与广播和报纸是不同的,电视通过图象和声音,展现的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7.
电视,作为新闻传播媒介之一,它和广播、报纸等具有共同的新闻属性,要遵循共同的新闻报道的规律,受共同的新闻理论的制约,电视又与广播、报纸不同,它是视听结合,形声并茂的传播媒介,它向电影学习,继承了画面前期分解拍摄和后期全面编辑的技巧,但它又不同于电影,它是采用现代电子技术摄制与传播的电子媒介。正确地认识电视新闻与其他新闻传播媒介共性的基础上,把握它的特性,可以更好地发挥电视新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亮 《出版参考》2013,(28):29-30
在知识经济尤其是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版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网络出版的媒体形式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转向电子网络媒体,它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从而模糊了传统的图书、期刊、报纸甚至广播电视的界限,图书、期刊、报纸、电视、广播正在通过  相似文献   

19.
石岩 《青年记者》2012,(30):58-59
"视播"这个词,意思就是"电视播音",尤其是指电视纪录片,它不同于广播播音,也不同于电视新闻片播音,它比广播新闻播音语言更自如、灵活、多变;比电视新闻片配音更富有艺术性、技巧性,表达形式更丰富。为了适应电视纪录片的播音要求,笔者经过多年实  相似文献   

20.
试析电视新闻跨媒体传播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跨媒体传播形式是指电视媒体除拥有声画符号同时兼备的传播形式外,还拥有广播传播形式(只有声音符号传播)和报纸传播形式(只有文字符号或文字声音符号兼备传播),在电视新闻中,跨媒体传播形式具体表现为电视新闻广播化和电视新闻报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