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物体的内能热量”一节中,用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使火柴燃烧的方法,来演示气体内能的变化。做该实验时要用很大的力向下压活塞,不易操作,火柴燃烧时也容易发生爆炸,实验成功率较低。为此我们自制了一个电子温度计,测量被压缩空气的温度变化,显示气体内能的改变。1元件选取两个10kΩ的电阻,一个10kΩ热敏电阻(电磁炉用),50kΩ电位器,大号注射器,灵敏电流表,6V直流电源,开关等。2制作方法和原理将3个电阻、电位器、电流表、电源连接成电桥电路(如图1),闭合开关调节电位器R3,使电桥平衡,用手触摸热敏电阻R…  相似文献   

2.
在讲授初三物理“做功和内功的改变”这一课时,需要做“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为了提高演示效果,在厚的有机玻璃筒里,最好放入浸过乙醚的小棉花团。可是乙醚是一种危险药品,而且不好保存,因此这个实验不好准备。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千方百计寻找乙醚棉的代用品,最后选用红头火柴,效果很好。方法是:取一根红头火柴,用小刀剥离下火柴头上的红磷,然后将它放入厚有机玻璃筒内,再将活塞插入,在筒内上下活动5~6下,以提高筒内的温度,最后将活塞拔出再重新放入迅速压下,可看到红磷燃烧的火焰,效果非常明显。如果…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27页图2-9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高二物理教材第38页图11-9“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二者实质上是同一个实验,都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来完成的。很多老师做此实验时,常常会碰上一些尴尬的场面,在课前准备实验时,能一次成功,非常顺利,而拿到教室里给学生演示时,却很难成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人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多年,反复探究该演示实验,认为此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要燃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燃点,二是…  相似文献   

4.
讨论气缸中用活塞密封的气体的内能、温度、压强、体积的变化情况,用到下列知识: (1)活塞的动态平衡.将对气体的研究转化为对活塞的研究,通过活塞的受力变化讨论气体压强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空气压缩仪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学物理教学演示实验"做功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中常用的实验仪器。它的原理是由于汽缸的空气,在迅速下压活塞时被急剧压缩,活塞对空气做的功转化为空气的内能,使空气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着火点从而使得沾有乙醚的棉团燃烧。  相似文献   

6.
迟恩武 《物理教师》2001,22(6):13-14
众所周知,用打气筒向自行车轮胎里打气,筒壁会发热;在一个装有活塞的玻璃圆筒中放入浸有乙醚的棉花,若使活塞急速下压,棉花就会燃烧起来.此类现象,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不难解释,压缩过程近似绝热过程,外力通过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分子热运动加剧,气体的温度升高.但对其微观过程,气体分子如何获得(或失去)能量问题,一直为很多学生困惑不解.本文对此提出解释和计算.  相似文献   

7.
正在初中物理"内能"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两个演示实验来说明做功可以改变气体内能。其中,甲实验成功率较低,有时打压十几次才能成功一次,影响演示效果。此外,学生可能会怀疑是由于活塞直接碰撞、挤压硝化棉而燃烧的,并非空气被压缩而升温。乙实验中出现的"白气"现象不明显,且因为教师通常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器材较小,离学生较远,现象持续时间很短,所以学生不太容易看清楚。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做功改变气体内能的实验  相似文献   

8.
程嗣  程首宪 《新高考》2006,(2):20-22
1.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汽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已知气体的温度随其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将一个半导体NTC热敏电阻R置于汽缸中,热敏电阻与容器外的电源E和电流表A组成闭合回路,汽缸和活塞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若电流表的读数增大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内能一定增大 B气体体积一定增大 C气体一定对外做功 D.气体压强一定减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压燃器来演示做功改变了气体的内能。不容置疑,气缸底部的乙醚(或火药)燃烧的直接原因是气缸内空气温度达到了乙醚(或火药)的着火点。怎样的过程使空气温度升高呢?对此众说纷纭,为此,笔者提出如下设想: 外力对活塞做功,活塞动能增加,同时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每秒65亿次以上)撞击活塞,那么,碰撞到活塞的气体分子动将能将增加(就如同乒乓球以速率υ撞到迎面击来的球拍后,以  相似文献   

10.
1压缩空气使内能增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采用普通棉花看不到燃烧现象。用浸过乙醚的棉花,南内只冒白烟。也看不到棉花燃烧,实验效果都不理想。改用硝化棉来做,把活塞猛然压下去,硝化棉立即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火花,实验效果非常明显。硝化棉的制作过程如下:将98%的浓硫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压缩空气内能增大的实验效果明显秭归县实验中学乔瑜(443600)初三物理新教材第17页实验一运用空气压缩引火仪,将一小团棉花放入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内,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结果?教材结论是:“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  相似文献   

12.
物理通报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1页图2-7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来完成的。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起火燃烧。棉花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达到棉花的着火点;第二,要有充足的氧气。在这个实验中,采用普通棉花看不到燃烧现象,用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45页从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试管内有液态乙醚出现的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而气体液化的时候要放热,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在第二册第17页则又从压缩空气,使玻璃筒里棉花燃烧起来的实验得出结论:压缩空气,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二者是否矛盾?那么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到底是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有的气体被压缩时会液化,而有的气体却保持气态不变呢?原来,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有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匕,无论怎样增大压强即压缩体积,气态物质也不会液化.在这个温度以下…  相似文献   

14.
初三物理"内能"一节中的内能变化实验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向盛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当瓶内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瓶塞被弹出,瓶内的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致使瓶内水蒸汽液化为小水滴,并可观察到瓶中有白色雾状出现.该实验涉及到能量变化、状态变化和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初中物理四年制第二册第二章“做图 1   图 2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有两个小实验 :实验 1 如图 1所示是向空气压缩引火仪里面放一小团硝化棉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 ,从而使硝化棉燃烧起来 .这样做实验不容易成功 ,多年来笔者一直改用 1至 3个火柴头代替硝化棉 ,效果较好 ,成功率很高 ,而且火柴头是日常生活用品 ,容易取材 .实验 2 如图 2所示 ,拿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 ,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用塞子塞紧 ,然后通过塞子上的孔往瓶里打气 .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 ,瓶内会出现白雾 .按原实验做不容易成功 ,即使有白雾出现也比较少 ,实验现象很…  相似文献   

16.
生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步骤怎样?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步骤如下:(1)将光亮的细铁丝呈螺旋状绕在一根火柴上;(2)点燃火柴;(3)待火柴临近燃完时缓缓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装有少量水或细沙);(4)观察现象(变化中、变化后)。生细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师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条件是反应物相互接触。实践证明,铁丝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容易。绕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进行。生火柴的作用是什么?师铁丝燃烧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着的火柴起引…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气体做功内能增大和减小的演示实验采用两种仪器,分别是空气压缩点火仪和气体做功内能减少演示器,二者皆采用转换的思想间接呈现气体内能的变化,无法直接显示温度变化。用热电偶温度计创新改进实验仪器,可显示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和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该仪器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高、不存在耗材损耗、便于分组实验等优点。学生通过使用该仪器直接观察并认识气体内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可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肺和呼吸》一课有让学生“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实验。放入燃烧的火柴进行比较。用装满水的杯子倒扣在水槽中,用吸管向杯中吹气,从而收集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待用;再用另一杯子准备一杯新鲜空气,同样用玻璃片盖好待用。然后用点燃的火柴分别放入两个杯中,观察它们的变化。最后分析上面两组对比实验的结果,能说明什么&做这个实验,我是按照课文中的插图如法炮制,点燃的火柴从瓶口插入都燃烧得很厉害,如果想延长时间,进行仔细观察,必会烧你  相似文献   

19.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是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二册第十一章中新增的演示实验。实验要求用灵敏温度计测出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温度计的示数和气体冲开胶塞后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变小,用于验证空气在膨胀时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但是一般中学的物理实验室只配备热敏温度计,而且热敏温度计对变化的温度的反应并不灵敏,要等数秒钟后才能达到热平衡。所以不能把气体绝热压缩时升高的温度及气体绝热膨胀后降低的温度比较真实地显示出来。本人制作的这套教具,找到了一种性能优良的灵敏温度计,能把气体绝热压缩时升高的温度及气体绝…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 ,用打气筒向自行车轮胎里打气 ,筒壁会发热 ;在一个装有活塞的玻璃圆筒中放入浸有乙醚的棉花 ,若使活塞急速下压 ,棉花就会燃烧起来 .此类现象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不难解释 ,压缩过程近似绝热过程 ,外力通过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 ,气体的内能增加 ,分子热运动加剧 ,气体的温度升高 .但对其微观过程 ,气体分子如何获得 (或失去 )能量问题 ,一直为很多学图 1生困惑不解 .本文对此提出解释和计算 .设理想气体盛在一圆柱形筒内 ,活塞可以无摩擦地沿轴向移动 ,如图 1 ,在竖直方向不能运动 .气体分子间的碰撞及分子与筒壁间、分子与活塞间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