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徐溪 《现代语文》2010,(10):113-114
文坛"80后写手"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少年写作群体。这个群体代表人物有郭敬明、韩寒、张悦然、春树、李傻傻等人。"80后写手"现象引起文坛的关注,从更深层的分析来看,这类青春作品的受众群主要是中学生,其负面影响对中学语文教育界最具冲击力。"  相似文献   

2.
刘基擅诗文,词亦佳。其词中引入"骚"、"辩"之意,以此考察刘基词中的屈宋话语特点,进而探讨这一写作意识之原因,与刘基身世之感、时代氛围以及词作策略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以"生活"为墙面,以"生命"为扶梯,尽是对"人"(人性)浓情的观释和凝情的求解。从"生活"与"生命"的双重叠错视角对沈从文小说《八骏图》作深层剖析,通过对"八骏"习常定论的质疑,深挖出潜在的真确写作意旨。  相似文献   

4.
凤台"陈派"花鼓灯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在花鼓灯的众多流派中独树一帜,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从个人、生态环境、社会功能等方面探讨"陈派"花鼓灯艺术在历史上产生和蓬勃发展的深层原因,对其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博客被引入大学写作教学中。在"写作动机"、"电子文集"、"互研平台"等多项功能上,博客技术弥补和超越了传统写作教学。博客圈技术既可方便写作教师统一管理,也有利于学生进入网络学习社区进行深度研修。从建构主义全语言理论及教育现象学理论中探讨博客辅助写作教学,能为其提供深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丢失—寻找"主题探索凡一平都市小说的叙事结构,发现:其表层结构包括了"丢失—寻找—回归初始"和"丢失—寻找—彻底失去"两种叙事模式;在深层结构中,凡一平则通过小说人物的"寻找"来实现自己的寻找,即他通过人物的选择来演绎都市生存中人的异化,通过人物的人性流失来探索人异化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汪洁 《文教资料》2010,(18):74-76
论文从北村的小说创作入手,从"灵的追寻"、"魂的纠结"两方面对其灵性写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从中指出其存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从字形演变角度看《说文解字》对"临"本义存在误解,后世"临时"的语义由"面对某事的时候"之意所衍生。"临时性"组合与"临时性"结构所代表事件或动作在"正式性"、"偶发性"、"持续性"三个方面存在区别,临时性组合具有四种组合义。"临时性语族"流行的深层原因在于公众维权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9.
赵晓霞 《现代语文》2009,(11):96-97
"王小波热"自20世纪90年代末持续至今余烬未了,这一文化现象背后有着深层背景和原因。除了媒体操作的因素外,还因为王小波作品的某些特色迎合了后现代语境下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心理,本文从王小波及其作品所传达的讯息,和大众对其一再"误读"的互动关系中,对这一现象的根源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1.
"中式英语"(Chinglish)是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非常容易出现的现象,同时也是困扰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难题。本文基于中国学生英语语料库(CLEC),研究从中抽取出的大学生英语作文,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然后运用相关的写作理论,提出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消除"中式英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状态,关键原因就在于许多教师没有"因材施教"。作为一名对外汉语写作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性,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悖于"因材施教"原则,要充分了解学生,注意分类、分层、分组教学;要帮助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要积极鼓励学生的自由写作;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唯有如此,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吃力不讨好"的低效窘境。  相似文献   

13.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倾心写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的人物繁多,故事复杂琐碎。从内容来讲,它分为上部"出延津记"和下部"回延津记"两个部分。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一句顶一万句》的叙事可以划分为表层叙事和深层叙事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作为壮族评论家、作家,石一宁的写作中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意识。这表现在他对"边缘性"题材的选择,以及拒绝盲目信从中心话语,从文本细读入手坚持对历史和文本进行"真实的追问"上。此外,从石一宁的写作总体面貌来看,他是一位"作家型"的评论家。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一提法多好!它从理性的高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作文教学观念,把学生从过去围绕既定的中心思想去寻找或编造生活素材中解脱了出来,还学生以习作自由。减少写作中的哪些束缚?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减少?这还值得我们共同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僧尼形象是"三言"中一类特殊的群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美学内涵,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本文主要分析"三言"中的僧尼形象,首先,从得道僧尼和世俗僧尼两类形象的分析中,解读"三言"中僧尼形象的丰富内涵;其次,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僧尼自身和作者主观因素五个方面阐析形成作品中不同僧尼形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个人化写作"与"私人化写作"在使用中存在着混乱。"个人化写作"作为一种写作方式是很早就存在的,但在90年代形成了"私人化写作"与"身体写作"新思潮。这是"个人化写作"在90年代特定语境下的新状态。  相似文献   

18.
邓勤茂 《文教资料》2011,(32):72-73
当前,学生怕写作文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既有学生的因素,又有教师的因素。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坚持"二多":一是师生多阅读、勤写作;二是指导学生多与外界沟通,包括跟师长沟通、与同学沟通和与网络沟通等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夏艳 《阅读与鉴赏》2011,(10):31-31
"真"和"新"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真"和"新"是写作的生命力。"真"是写作的基础,写出的文章给人以"真实"、"实在"的感觉和印象。"新"是指写作当中的创新,材料创新,题目创新,甚至语言方面的创新,而文章主题的创新则是写作当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关于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理解。但笔者认为在这些解读中,少了从"人"的角度去解读,没有关注文本中的"另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