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告子“不动心”境界乃为义理上的,孟子“不动心”是包含义理层面的人格修养境界。对于“不动心”之心,告子所指是情感心和认知心,孟子的则是道德理性之心。告孟“不动心”境界不同的原因在于孟子反对告子达到此状态的“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之进路,从而主张“知言”,义由心生,重在发挥心的德性和知性双重作用以明辨天下言论。告子主张以外在规范之“义”量度天下之言,认知心次于外在之义。告孟对于“言”与“心”之关系、“心”和“义”之内涵的理解不同,源于他们在人性论和“义”观点上的分殊。  相似文献   

2.
话说,这乌鸦被狐狸骗了肉后,整天闷闷不乐,经常彻夜难眠,越想越气,忍不住破口大骂起狡猾的狐狸来。这天,乌鸦来到“动物法庭”,告了狐狸一状。这件案子很麻烦,就连博学的大象法官对此也十分头疼。众人都知道狐狸世世代代是狡猾的“大魔头”,要想控告它,简直比登天还难。唉!真是审也难,不审也难。大象法官想了想,暗暗下了决心:按老规矩吧!  相似文献   

3.
日本职教发展的特点与改革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是日本实施“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五十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深受美国影响建立起来的学制“在教育领域已经看到制度性疲劳,有必要进行为打破固定化教育模式的教育改革。”日本自明治时期以来赶超欧美先进国家作为基本目标的所谓赶超型现代化时代已告结束,出现重新审  相似文献   

4.
在翻阅《辞源》的过程中,发现它有些不确和可议之处,兹提出若干条讨论于下: 一.[祥刑](2278.2)解:“用刑详审谨慎,《书·吕刑》:‘有邦有土,告尔祥刑’《传》有国土诸侯,告汝以善用刑之道。”按:这条义例不误,引《传》则误。“祥刑”解“用刑样审谨慎”,是因“祥”通“详”,这是正确的。《说文通训定声》解“祥”云:“假借为‘详’,《书吕刑》:‘告尔祥刑’《墨子·尚贤》怍‘讼’,‘讼’者,详之误字。《易》‘履视履考祥’。虞本作‘详’,训‘善也’,失之。《广雅·释诂三》:‘祥,諟也。’”“諟”是详审之义。《广雅·释诂》(卷三上):“祥,审,諟也”《疏证》:“祥与详通。”《辞源》:“祥通‘详’,《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汉书》六二《司马迁传》作‘大详’。”  相似文献   

5.
刑事控审分离原则的法理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保障诉讼的公正,现代法治国家在建构刑事程序时普遍实行控审分离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具有结构和程序两方面的意义,结构意义上的控审分离原则是要实现机构设置和人员组织上的审,检分离,而程序意义上的控审分离原则是程序启动意义上的不告不理和程序运行中的诉审同一。对于控审分离原则,我国现有规定仍然有不合理之处,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前人的各种对告子“不动心”解释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结合对告子思想的整体分析,对该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告子的“不动心”本质上是一种强调“由外到内”的制心工夫与修养境界。  相似文献   

7.
释"告"     
本分析了“告”字的甲骨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牛”下“口”的会意字。“告”一词的本义为祭告义。“告’,的形体下方的“口”则用来表示祷告义,“告”的字形义为祭祀时用牛牲并面对牛而祷告。《说》分析“告’’字的形体不确。  相似文献   

8.
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僮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廨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其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对“官告民”含义理解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公法和私法的界分,是把握“官告民”概念的维度,故“官告民”诉讼的诱因,必须是和公务行为相关,从而“官告民”是指国家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以执行公务时相对人侵犯其权利为由而提起的诉讼,以及行政主体以相对人不履行义务而提起的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申请。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前人的各种对告子“不动心”解释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结合对告子思想的整体分析,对该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告子的“不动心”本质上是一种强调“由外到内”的制心工夫与修养境界。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语告”语义场内主要成员包括“告”、“谓”、“语”,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员格局不变,但“告”和“语”的句法格式发生较大变化,唐五代至宋元时期,“语”和“谓”先后消亡,最终形成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动词“告”独自承担语告表达功能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我一定要告你!”大鲨鱼气愤地说。“告呗。”(鱼印)鱼得意洋洋。“我一口吃了你!”大鲨鱼张大嘴巴。“现在可是法制社会,你千万别胡来!不然,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鱼印)鱼阵阵有词。  相似文献   

13.
<正>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四年十月被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红军艰苦转战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把革命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整整一年时间里,党中央审时度  相似文献   

14.
《蒙》卦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揭示出求学与施教之间的交互关系与发生原理,近阳、亲师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本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求知欲是成功施教的关键。《彖》辞“志应”意指教师与童蒙之间志趣相合、性情呼应、灵魂互通的精神共鸣,彰显出最圆融的师生关系。“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强调占筮与求学同道,施教者告与不告取决于童蒙是否有诚心,不诚则无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时中”,适时而教,中正不偏,与儿童的成长需求及生命节奏保持一致,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5.
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王莽政权与泰山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汉末期流行的“五德终始”说,视泰山为“易姓受命”之地。王莽利用这一社会思潮,成功取代了汉室政权,创建新朝。而封禅之说亦因之成为新莽王朝的廷议热点。新室君臣刻制封禅告天玉牒,准备筑坛岱巅告祀天地,但封坛难筑,新室不昌,新末社会大动荡的暴发,使泰山成为赤眉军的根据地,王莽政权也随即覆亡,其所拟议的封禅之举最终胎死腹中。  相似文献   

16.
无能     
"唉,太累了,我这玉皇大帝如今当得也太烦了。想当年,我高高在上,一呼百应,悠闲自在。可如今,每天有批不完的呈文、审不完的案件……唉!"一、土地告御状"报———外面众土地求见!""传!"  相似文献   

17.
无能     
"唉,太累了,我这玉皇大帝如今当得也太烦了。想当年,我高高在上,一呼百应,悠闲自在。可如今,每天有批不完的呈文、审不完的案件……唉!" 一、土地告御状 "报———外面众土地求见!""传!"  相似文献   

18.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相似文献   

19.
“就这样死去吗?……不,不,不能。我一定要把近来的经历告诸后人。”  相似文献   

20.
指出学生在进行作文审题时应当从审“理”、审“情”、审“体”、审“境”四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表现主题,抒情饱满,不会跑题,显现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