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与答是中学数学思维训练中两个紧密联系的环节,问是开启思路,答是思维成果的展示.问得妙,还要答得恰到好处,才是高质量的训练.因此,为了更好地使这两个环节相互促动,把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教师要高度重视提问的设计和答问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O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气体会无限扩散,说明分子问存在斥九 B.压缩气体要费力,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物体体积即为该物体的所有分子体积的总和 D.布朗运动指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原子核发生下列核反应时,哪些反应能使原子核变成另一种元素的新核 ( ) A.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 B.原子核放出~个a粒子 C.原子核放出一个口粒子 D.原子核放出~个…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课堂提问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问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可起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控教学过程等作用。但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发现,这种提问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提问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有时叫起一大串学生或默不作声,或答非所问,提问变成教师的自问自答,提问流于形式;教学信息反馈慢等。为克服这些缺点,笔者本着创造性教学的原则,进行了大胆尝试,将学生问、教师答的提问方式引入课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问和答是两个紧密相关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认真组织落实好这两个环节,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品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年来尝试根据所要复习的知识点设计系列实验组织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现以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五章密度、压强的复习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带针头的小号针筒,并做一个护士打针的动作,立即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教师问为什么针头要做得那么尖细?学生有的答为增大压力,有的答为增大压强,教师肯定正确答案后,引导学生复习压力、压强的概念和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师把针筒上的针头取下,再出示两个去掉橡皮  相似文献   

6.
问和答是两个紧密相关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认真组织落实好这两个环节,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品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问必有答,人们的语言交流就是这样进行的."问"有艺术,"答"也有技巧.问得不当,不利于谈判;答得不好,同样也会使己方陷入被动.通常,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回答又会产生不同的谈判效果.谈判中的"提问"和"回答",是一个提出、证明、解释、反驳或推销己方观点的过程,是交易双方达到沟通、协作、妥协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  相似文献   

9.
温应春 《高中数理化》2008,(1):44-45,40,41
一、本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O分.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堂提问有效性是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应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角度9个方面加以确立.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包括问题设计、提问、候答、叫答、理答五个环节,问题设计应注意明确问题的类型与层次,增强问题设计的针对性;提问时要表述清晰、简洁,富有启发性,问题少量;候答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并灵活运用;叫答时要尽量扩大学生的参与力度;理答时注意澄清、追问、转问、悬置等策略的运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通过51123观察量表进行分析和观测.  相似文献   

12.
何万龄 《高中数理化》2008,(3):45-46,41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相似文献   

13.
问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 ,为什么常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浓盐酸或硝酸 ?答 :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浓盐酸或硝酸 ,其原因是稀硫酸虽与石灰石反应 ,但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 ,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 ,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而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 ,造成二氧化碳不纯 ;同理 ,硝酸也具有挥发性 ,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问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 ,为何一般用石灰石 (或大理石 )而不用碳酸钾、碳酸钠或碳酸钙粉末 ?答 :碳酸钾、碳酸钠都是易溶性的粉末状固体 ,一旦与稀…  相似文献   

14.
一、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 ,问是开启思路 ,答是问的延伸 ,是思维成果的展示。课堂上不仅要问得妙 ,更要答得好 ,这才是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训练 ,这样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活跃课堂。因此 ,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答问。一、设计好答问中的问答问从提问开始 ,问题能不能答 ,好不好答 ,答成什么样子 ,提问大有讲究 ,必须充分设计好。有时候 ,提问过于直白 ,学生不用思考就能答了 ,久而久之 ,会遏止思维的活跃性 ,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 ;有时候 ,提问过于深奥 ,学生如坠云雾 ,不知西东 ,导致课堂教学计划难以完成 ,还会使学生对答问产生畏惧心理。因此 ,在教学…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作为新课程理念被语文教师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师广泛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对话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发现,但在很多阅读教学中这种对话不是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前,教师未提对话目的;生生对话环节中,生生对话流于形式;师生对话中,或教师一路追问,学生被问禁言,或是师生互问,学生问得简单,教师答得随便,远离对话的实  相似文献   

17.
有些同学做物理作业时一碰上说明题就傻了眼 ,做得不是太简单 ,就是很繁琐 ;不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就是长篇大论没有中心。现在以惯性问题为例和同学们谈谈怎样做说明题。问 :跑步的人为什么会向前摔倒 ?答 :由于惯性。问 :刚学滑冰的人为什么会向后摔倒 ?答 :由于惯性。问 :为什么两次摔倒的姿势不一样 ?答 :……不少同学答不出来了 ,有的同学虽然知道摔倒的原因 ,但不知道人在摔倒的全过程中运动情况是怎样变化的 ,对惯性这个概念理解不深刻 ,也不会用文字来表达。这类题应该怎样做呢 ?一般来说要讲清三个步骤 :( 1 )物体原来的…  相似文献   

18.
曾听过很多优秀教师上的课,但留下特别深印象的却很少.许多教师的备课是非常认真的,各教学环节设计得也很科学,可是听课的过程中就是让笔者有一种不解渴的感觉.问题出在哪儿呢?细细品来,笔者发现,他们忽视了各环节教学过渡语的设计,本应很好的一堂课,却没有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紧凑、松而散;有的课堂教学环节不连贯、支离破碎;有的课对学生吸引力差;还有的课教师虽然功底扎实,但因为不善于运用教学过渡语,使本应很好的一堂课教学效率不是很高.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多数教师都没有重视教学过渡语的设计和运用,没有认识到教学过渡语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提问—思考—回答一评鉴,融合了教与学的双向思维。“问”之得法,事半功倍;“问”之不当,事与愿违。问得新奇,问得有趣,问得巧妙,问得难而有度,问得高而可攀,则可以使提问成为开发智力的“钥匙”和吸引注意力的”磁铁”,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环节。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好课堂提问这个教学环节,应该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明确目的,恰当选择提问方式。 提问的目的在于: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或者说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三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是防止学生非学习行为的发生,克服非学习行为对学习的消极影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对教学现场的有效控制。 根据上述不同目的,适当地选择提问方式,是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专业课教学中,常采用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新闻发言人答记问时的机智、幽默,常常令人们拍案叫绝,而教师答学生问,虽无需达到那样的境界,但它同样是一门艺术,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答学生问时。有的人或一语中的,或循循善诱,令学生满意而归,甚至终生受益;而有的人或不切主题,或出语伤人,不悦的记忆令学生多少年后仍难以忘怀,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探讨、研究,本试说明数学教师答学生问中的“五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