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古诗文的默写是一位极少“缺席”的“嘉宾”。《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近年来,各省市对古诗文的考查不仅加大了比重,而且在形式上也出现了三种新的样式,值得注意。一、理解型先看几个例子:1.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字面上没有提到“情”,但通过景物描写却透出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两句诗是,。2.古代诗人写秋的诗句很多,杜甫在《登高》中的两句诗,,写出了秋天空旷萧条的典型形象。3.刘禹锡为秋天做了一首翻案诗,其中有两句极力赞美…  相似文献   

2.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对于句中的“屋漏”二字,注家都解作“屋顶漏雨”。例如:郭沫若同志将这两句译作:“床头屋顶在漏雨,湿成一大片,雨脚毫不间断,象麻线一般。”(见《李白与杜甫》第一三七页)周蒙、冯宇二同  相似文献   

3.
将前人之旧语陈言稍加改造,化为自己的诗句,这是古代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点化”手法。点,微触也;化,变化也。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为古代诗歌推陈出新之法。宋代诗人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咏梅诗最为奇丽,而这两句诗是袭用了江为的诗歌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相似文献   

4.
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1)征蓬出汉塞,。(王维《使至塞上》(2),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自经丧乱少睡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6分)(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有两句诗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这两句诗是:,。(2分)(2)诵读古代诗词,我们常常会被那优美的诗句和深挚的情感所触动,激发起一种感情的共鸣。请写出一个最能打动你的完整诗句,标明出处,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请不…  相似文献   

5.
在剖析诸家对《帝子歌》理解的基础上,从"帝子"、"九节菖蒲"及最后两句诗的解读为突破口,并与屈原《九歌》及李贺《湘妃》等进行对读认为,《帝子歌》展示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寄托着李贺的仕宦不遇、人生悲凉之感。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我对诗词教学情有独钟。为此,我愿将自己教学诗词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交流。一、培养兴趣,从预习开始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的兴趣往往从这里开始。我安排预习的宗旨是:从核心入手突破一点,带动全诗。如: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哪几句是写景的,写的是什么景?哪几句是抒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情?(我确定诗的核心是:叙事、抒情、言志)2《.登高》中有两句诗经常为人们所传诵,请指出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悲秋叹世、思乡之情)3《.雨霖铃》一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恋人难以割舍的离情。词中有几句用了什…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首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是其中的两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被风吹起来的茅草,往高处去的挂在高高的树梢上,往低处去的飘落深深的池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够  相似文献   

8.
1.(望庐山纪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中的“三千尺”和“九天”的含义和用法。2.(绝句》“富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部”两句中的“含”、“千秋零”、“万里船”等词语的含义。二、难点分析古代诗文中常用的数字有确指和泛指之分,其含义和用法也有所不同。这给学生理解诗意带来一定的难度。三、难点突破1.教学《望庐山田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疏通诗意,用现代汉语试着拥译这两句诗,然后进一步讲解“三千尺”和“九天”的含义和用法。“飞奔的水流直泻而下达三千…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女性诗人可以溯源至上古时期。《吕氏春秋·季夏纪第六》“音初”篇以涂山氏之女所作“候人兮猗”歌为南音之始,又以有娀氏二佚女的“燕燕往飞”歌为北音之始。《论语·泰伯》“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一句记载周武王十位贤人中有一位女性,从一个侧面看出古代女性的政治才能。《世说新语·贤媛》篇记叙汉魏晋女性如王昭君、班姬、许允妇、山涛妻韩氏、贾充妻李氏、谢道韫等品德、谋略、气度与文学方面的轶事,可窥古代女性文人充盈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人文素养。钟嵘《诗品·序》谓:“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10.
绝句是我国古典诗歌遗产中的重要体裁之一。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四句头的短诗。古代民间歌谣,有两句的,有三句的,有四句的。前两种不普遍,而四句一首的则大量存在。人们从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趋向于四句两韵的格式,这种格式,头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只二四两句一定押韵,于是就成为一种通行的四句两韵体。不过四句一首的诗歌,句子的字数起先并无限制,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经过长期发展,五言、七言两种,便占了压倒优势。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的“吴歌”“西曲”,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五言四句;北方民歌存于《梁鼓角横吹曲》的,也有相当多的五言四句体。七言四句的,晋以来存有《并州歌》《豫州歌》《捉搦歌》(四首)和梁、陈间的《乌栖曲》(十余首),《栖乌曲》(四首)之类,虽不算多,但已可看出发展趋势。不过,这种五或七言四句的诗歌,还不能叫作绝句,因为从音律上看,绝句又是格律诗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古代散文名篇,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众多的文选、教材所收录,但对其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句,各家的注释不尽相同。我们先列出较有影响的选本、教材上的注释:  相似文献   

12.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这首名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句和对句各写了春之一景,甚是清新雅致。然玩味这两句诗,你还会觉得这本该作陈述的内容,作者却以问句出之,而且这两句问,作者自己未答,也不像是要读者答,真要是多事勉强作答,还真犯  相似文献   

13.
《弹歌》中的“逐实”句为“逐害”之误,而且是衍句。陈音只引述了《弹歌》中的三句歌辞,即“断竹,续竹,飞土”,“逐害”误传作“逐实”后,衍增此句。据《斫竹歌》校雠,《弹歌》的完整文本应是“断竹,续竹;弹石,飞土”。  相似文献   

14.
赵子贤先生搜集编纂的《西和乞巧歌》自出版以来,因其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而反响很大。其章句结撰也很有特色,"断章有检,积句不恒",《西和乞巧歌》多以四句为章,次则三句为章,及少量八句、十句为章的;句式以七言为主,间以杂言。乞巧歌章句韵散结合,齐整谐婉又不失灵活机变,体现了子贤先生编纂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归园田居》有“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两句 ,这两句意义十分平易浅显 ,故课文未作注。实际上 ,这两句诗是特别值得玩味的 ,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渊源。关于“鸡鸣狗吠” (或“鸡犬相闻”) ,在我国古代是有着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的。《老子·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一段话集中表达了老子的复古社会历史观。他认为“什伯之器”“舟舆”“甲兵”…  相似文献   

16.
卿樱哪崔茹娜翅鳄哆防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中,浅处无妨有卧这两句诗的原句是:“ 龙。”刘禹锡《陋室铭》中,有一个与这句话相近的句10.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 子,这两个句子是:“,”。有两句神来之笔,描写了小草坚韧刚强的生命力,表 2.《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与名句“靡不有初,鲜现新生事物怎么也扑灭不了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克有终”(出自《诗经》)相似的句子是·:‘· _”。11.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杜甫的《兵车行》中用以表现壮丁被抓的生死中有两个著名诗句,揭示了正义的事业像奔…  相似文献   

17.
“李贺诗集”卷二《感讽五首》之二诗有二句曰:“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我翻过古代许多版本的“李贺诗集”,此处“摇扬”二字之“扬”,皆作提手旁之“扬”,无作“木”旁之“杨”者,但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四库全书本《昌谷集》、清姚文燮注本《昌谷集》此处却作“垂杨”.“李贺诗集”卷四有《新夏歌》一首,篇末二句曰:“三月摇杨入河道,天浓地浓柳梳扫”,其中“摇杨”之“杨”,许多版本都作“木”旁之“杨”,但也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此处则作提手旁之“扬”.李贺诗这两处之“摇杨(扬)”,作“垂杨”和尚有作“摇漾”者暂不论.而以《感讽诗》作“摇扬”和《新夏歌》作“摇杨”者居多(如《协律钩玄》、光绪四年宏达堂开雕本的《李昌谷诗注》,也有《感讽诗》和《新夏歌》皆作“摇扬”者,(如吴汝纶评注本《李长吉诗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还有人认为这两处皆应作“摇杨”者(如今人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①)应以何者为长呢?虽一笔之差,却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含义迥别,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18.
1.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句。(安徽池州)(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2)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2.请按下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因诗获祸者可谓多矣。然而历来论者都从诗外寻找原因。其实,诗祸与诗本身的特点是有联系的。不妨先看两则诗祸实例。南北朝的谢灵运,是个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在永嘉当太守时,得了一场大病。病愈后登楼赋诗《登池上楼》。诗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句。有人说这两句诗毁谤王朝,影射江山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日两国学术界现行《歌经标式》研究中所存在的弊端,力图比较深入地研究。就受到忽视的中国文学理论对《歌经标式》之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学理上的论述。目的在于使学术界能够加深对于古代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之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