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面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语文课堂提倡启发式教学,实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地学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启而不发”却时常发生。 “启发”是先启后发,如果“启而不发”则说明是教者“启”得不当。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得知识、技能。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启”字上。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启”,只有教师“启”得及时,“启”得巧妙,“启”得适当,学生才能“发”得深,“发”得远。由此看来,教师掌握一些启发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在愤悱启发的准确切入中追求“谐振”效应孔子“不愤不悱 ,不启不发”的教育思想早就无人不晓 ,然而如何去进行恰如其分的“愤悱启发”呢 ?窃以为 ,关键是找准切入口。生源好的学校也许缺少切身的感受 ,生源差的学校都会感到“启而不发”的尴尬和苦恼。其实 ,“启而不发”就是“教”与“学”没有达到“频率相近或相同”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 ,与其一味埋怨学生脑子笨、基础差 ,不如多做一些“学情”调查 ,弄清楚学生真实“处境”和“心境”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寻找“谐振”的切入口。例如笔者教学《别了 ,司徒雷登》时 ,问课文题目好在哪…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作为优秀的教师则善于从“启而不发”中反思自己是否“启不得法”,进而修订教案另辟蹊径,以期启而得法.因为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教师也不是完人.下面仅以初中化学教学摘取一、二为例,小议“启而不发”与“启不得法”.一.铺垫不...  相似文献   

5.
一、在愤悱启发的准确切入中追求“谐振”效应 孔子“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教育思想早就无人不晓,然而如何去进行恰如其分的“愤悱启发”呢?窃以为,关键是找准切入口。生源好的学校也许缺少切身的感受,生源差的学校都会感到“启而不发”的尴尬和苦恼。其实,“启而不发”就是“教”与“学”没有达到“频率相近或相同”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一味埋怨学生脑子笨、基础差,不如多做一些“学情”调查,弄清楚学生真实“处境”和“心境”,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寻找“谐振”的切入口。例如笔者教学《别了,司徒雷登》时,问课文题目好在哪里?一连站起来几个同学都说不出所以然来。怎么办?回到“填鸭”的老路上去吧,又心有不甘;  相似文献   

6.
启发小议     
课余闲聊,常闻一些教师因一堂课没上好,总爱埋怨学生:启而不发。很长时间,笔者也常有同感。 学习令人长进,改革促人探索,而今,我省悟到其中的一些问题了。 首先,“启而不发”的说法是对“启发”一词的错误理解。 《论语》里记载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郑玄作注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可见,“启发”是一个同义复合词,“启”与“发”都是从教师这个方面谈的,并不是教师启学生发的意思。又可见,课堂沉闷,学生思维不积极,一般来说,主要责任在教者。 其次,何为启发?  相似文献   

7.
“启发”是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比较频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用比较普遍的一个词语。对教育工作者而言,这个词语似乎是十分熟悉的了。然而,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中,却常常会遇到启而不发的尴尬。施教者也常感叹,这些学生启而不发,真是榆木脑袋,其情其景其言似乎很无奈,似乎“不发”的责任全在于被“启”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王大朋 《考试周刊》2011,(9):169-169
一、化学提问教学的特点 1.问题具有启发性 提问是为了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要有问的价值。在教学中,要避免单纯判断性提问,避免处处皆问的做法;避免一启即发的浅问题和启而不发的难问题,充分设计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是所有好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红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它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已经生根开花,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提倡和运用。但是,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启而不发”“启而乱发”的现象还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启不得法。启是发的条件,发是启的结果,要使学生发得好,教师首先要启得好。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老师常埋怨学生“启而不发”,而不善于从“启而不发”中反思自己是否“启不得法”,进而修订教案另辟蹊径,以期“启而得法”,因为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教师也不是完人。下面仅从初中化学教学摘取一、二为例,小议“启而不发”与“启不得法”。 一、铺垫不够,坡度难爬 [例1],学生学了第三章化合价后,老师提出了有关“加碘盐”的问题,由于加碘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而不知的问题,所以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设计的是“加碘盐加入的是一种含氧酸钾盐,其中碘元素+5价”,要求学生写出其化学式。有关盐的系统知识是第八章的内容,而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不动脑,长期以来是一大问题。每当论及此事,许多教师常常是责怪学生学习不积极,“启而不发”。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经历与体会,感觉到不是学生“启而不发”,教师“启不得法”才是问题的关键。 “启”者,打开也。教师的教,一定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脑子活动起来。我们在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掰”与“摘”、“捧”与“抱”的用法,问学生:“掰玉米”为什么用“掰”不用“摘”呢?“摘桃子”为什么用“摘”不用“掰”呢?学生的小脑筋开动起来了,经过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学生说:…  相似文献   

12.
“启发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启发式,启者,打开之意,即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扉,让知识的阳光照射进来;发者,省悟之意,即明白了,接受了。自然是先启而后发,老师启而学生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主...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是极为有利的,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但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化学教学采用启发式好是好,可是学生基础差,脑子不开窍,化学知识主要靠记忆,只要讲清楚,学生会运用就可以了。“启而不发”,反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还不如“满堂灌”省力,效果好。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化学教学中能不能搞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教师。“启而不发”的真正原因是教师“启不得法”,不能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诱因,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问题来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启而可发”呢?  相似文献   

14.
学生读书不动脑筋,是一大问题。每当谈及此事,同事们常责怪学生学习不积极,“启而不发”。最近有机会听了几节语文课,渐渐地感觉到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教师“启不得法”。“启”者,打开也。教师的教,一定要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脑子活动起来。有一位教师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掰”与“摘”、“捧”与“抱”的用法,问学生:“掰玉米”为什么用“掰”不用“摘”呢?“摘桃子”为  相似文献   

15.
一、提问教学的特点 1.问题具有启发性 提问是为了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问就要有问的价值。在教学中,我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避免处处皆问的做法,避免一启即发的浅问题和启而不发的难问题,充分设计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及其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学说。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这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它把教与学的过程解释为教师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矛盾统一的运动过程.“启”与“发”的辩证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就要教师启而得法。研究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甲 在课堂上,常常由于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所提的问题就被说成这堂课启而不发,你对这种提法有何看法?乙 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对启发式的一种歪曲理解.这种理解客观上成为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加以沌清.在我国,孔子最早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郑玄解释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之说.”朱熹又解释说:“愤者,必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换成现在的话,愤是学生积极思索而不能通,悱是学生想表达而又表达不出.启、发是指教师所作相应的指导.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看作启而不发,是把启误以为提问,发误以为学生有了答案,因此这样的提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和指导行动方面进行启发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对以启发式为精髓的教学法研究不够深入,启发的针对性和现实感较差以及启而不发等问题。只有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启发式”二题□李明生一、关于“启而不发”启发式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之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原则时,却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教师如何“启”,学生就是“一言不发”。对此,有些教师总是责怪学生不配合,不“捧场”,其实这是错怪了他们...  相似文献   

20.
启发式教学这一有别于“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古朴又时髦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早已为人们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然而,悉心观察幼教实践中各类启发式教学,不难发现,不少启发式教学或“启而不发”,或“发而不启”,或“不启又不发”,甚至完全背离了启发式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