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强调阅读教学要符合认知规律、重视学生主体的今天,我们重温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育思想,用以指导中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什么是自己阅读?用叶圣陶的话来说就是,“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的现状,社会发展的要求,告诉我们务必指导中学生学会阅读。如何指导中学生学会阅读,笔者现结合学习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指导学生朗读、吟诵 阅读教学的第一教学法就是“读”,语文能力“读”占鳌头。我这里讲的“读”,主要是指朗读和吟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言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体验、创新。因为只有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自主;只有在自主的前提下,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创新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大力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一、课前放手预习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这一环节中,要始终让学生遇到困难主动使用工具,养成…  相似文献   

4.
“语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句话足以体现出叶圣陶先生对“读”的重视。《语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在我们的语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达到“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怎样在语教学中凸显阅读的地位,让学生学会阅读,达到语教学的目标?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自己的阅读指导观。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句话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应以“读”为主线,着眼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多年的低段语文教学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正确引导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今年暑假,湖北省丹江口市教育局组织工作人员,对该市城区中学的近两百名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外读些什么书?书是谁推荐的?购书钱从哪里来?结果表明,中学生最常读的书籍是文学和历史类书籍,阅读中重视“名牌”和“精品”,整体倾向比较健康。不过,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数量有待增强。徐媛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她从小喜欢阅读,凡是“目所能及”的书,她都千方百计地纳入阅读计划,尤其喜欢文学类作品。不过,自从升入初三,她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读书了。因为学校禁…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的现状,社会发展的要求,告诉我们务必指导中学生学会阅读。如何指导中学生学会阅读,笔者现结合学习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核心是大量阅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强调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大量积累来学好语文,简单说就是让学生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地阅读。为此,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两年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9.
林慧 《中学文科》2004,(3):10-16,44-45
说明文阅读,是每一位中学生所必需培养的一项语文能力,因为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经常运用它。比如短至一段产品说明书,长至一篇有滋有味的科普文章,都能让我们读了后获取信息,学会知识。那么,怎样才能学好现代说明文呢?现在以“三点一练”的指导模式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阅读呢?其实,总体来说不外乎两点.一是词汇,二是写读.以下是我不成熟的几点做法: 一、传授阅读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我把它迁移为"需要读的,能够读."初中课本中有关的各类短文篇章都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根据题材,制订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中学生未来的发展考虑,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观、阅读意志、阅读情趣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日本就根注重这些。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我国传统的阅读观基本相同,把阅读归结为“赋、诵、读”。战后,情况大变。西尾提出了“通读”、“精读”、“达读”的“三读法”。他认为“读”是“解释”的准备,“读”是“解释”的基础,不建立在“读”基础上的“解释”,不能成其为“解释”。六十年代,儿童语言研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从阅读的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学习"三读"阅读法——自读、精读、品读。因为它能有  相似文献   

13.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发现美”,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自主阅读实践过程中对文章本身存在的美的发现,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切合课程标准精神的。说到发现,便牵涉到阅读方法问题。这里以梁实秋先生的小品《读画》为例,结合选文作简要说明,意在表达笔者关于阅读及阅读体验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帮助。[例文]读画⊙梁实秋《随园诗话》:“画家有读画之说,余谓画无可读者,读其诗也。”随园老人这句话是有见地的。读是读诵之意,必有文章词句然后方可读诵,画如何可读?所以读画一说,应该是读…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自动化了的良好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读、思结合,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批注阅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审视当今的课堂,“批注阅读”却不成气候.笔者曾对自己带过的五年级某班53名学生进行阅读批注情况调查,发现有35名孩子阅读时不爱写批注,有20名孩子甚至不会写批注,42名学生写批注时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如何让孩子爱上批注,会写批注?如何让阅读批注成为孩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我在指导学生写批注时,给批注悄悄变了脸!  相似文献   

15.
课外阅读对中学生的教益是语文课内教学所无法达到的。叶圣陶说过,语文课的课文只是“例子”,要提高语文素养,仅仅读几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提高语文素质和个人修养,是不能没有课外阅读的。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扩展,而且与课内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何才能够正确地指导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非常喜欢阅读,但这仅限于课外的内容;对于语文教材中这些精挑细选来的文章,我们的学生却不愿去读,认为课文没有意思,也不知怎么去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们现行教材的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口味。因为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大多引不起学生兴趣。二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不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能不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将阅读活动引入学生的生活,来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以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呢?下面笔者就以小说的阅读为例谈谈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17.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广阔。正因为广阔而繁杂.学生很难在广阔的生活中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和捕捉到有效的信息.所以动起笔来往往无话可说。叶圣陶先生说过:“如果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的影响。”如何善读.这就需要教师从阅读教学中挖掘教材自身资源.找准读写结合的对应点随机启发指导.使学生领悟和学会摄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为写好作文开掘出不尽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曾经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可见整本书阅读具有特殊的意义。实践证明,读整本书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读整本的书能够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通过读前方法指导、读中讨论交流、读后展示提升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9.
阅读的思路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时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读了一篇文章,基本上懂得了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记住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然而对文章的思路,却有些模糊不清。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过教学生掌握思路对于阅读的意义:“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那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探求文章的思路呢?下面着重就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浅陋的看法和做法,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而“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因为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自主,也只有在自主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个性才能得到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发挥有效的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