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的童话故事,通过授课让学生认识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尾巴可再生的特点.着重进行朗读训练,理解词、句、段的意思.教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一、以题激趣 以题引路.出示课题,以题引趣:课题告诉我们谁的事?它干什么?从题入手,带着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了吗?为什么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相似文献   

2.
《小壁虎借尾巴》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拟人的写作手法,采用基本相同的构段方式,通过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故事,介绍了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以及鱼、牛、燕子的尾巴的用途。教学时,可凭借插图导读,启发思维,理解课文内容。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随后放映投影片,观察小壁虎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作归纳:①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②小壁虎跟谁借尾巴?③…  相似文献   

3.
要培养创造型人才,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适时地培养呢?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执教《小壁虎借尾巴》(五年制第二册)的几个教学片段,值得借鉴。师:请全班齐读课题。生:(齐读)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生:小壁虎向谁借尾巴?生:小壁虎怎样借尾巴?生: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评:直觉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先导。教师让学生一谈题目就发问:“你想知道什么?”一改过去那种由教师提问题,学生思考的办法。这样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假设、提问,训练了学生的直觉…  相似文献   

4.
一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1 板书课题 ,围绕“借”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向谁借结果?怎样2 观察课件演示 ,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说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二、学习课文第三、四、五段1 学生自读自悟 :围绕提出的问题 ,在课文上批注。(向谁借“△△” ,怎样借“———” ,结果怎样“~~”)2 全班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教师相机指导。)生 :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 :(读)小鱼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老牛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  相似文献   

5.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讲读课文。笔者精心安排 ,大胆创新 ,板书设计独具匠心。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这样的板书设计有下列三个特点 :一、准确地揭示了课文思路《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先写小壁虎“挣断尾巴”(起因) ,再写“去借尾巴”(经过) ,最后写“长出新尾巴”(结果),这是纵向思路。其中详写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 ,向鱼、向牛和向燕子借尾巴是横向思路。这些在板书中都能清楚地体现出来。二、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渗透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 ,我有意让学生把小壁虎与蚊子、蛇与小壁虎两组动物提出来 ,从阅…  相似文献   

6.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介绍了鱼、牛、燕子以及壁虎尾巴的作用。教学时,可从课文特点出发,安排以下“三向”程序。一、根据课文体裁特点,突出知识重点  相似文献   

7.
一、板书设计 :(断尾巴的小壁虎图片)借尾巴二、设计说明 :第一 ,板书设计要简明 ,要有利于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著名特级教师袁老师说 :“设计板书 ,要提倡简而明 ,既精又活 ;反对多而乱 ,堵塞学生的思维。”一课好的板书 ,往往以精练的语句 ,简洁的线条来显示课文的条理结构 ,点破课文的主题。《小壁虎借尾巴》这个童话故事 ,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 ,从中介绍了它们尾巴的特点和作用。于是 ,我在板书说明中紧紧围绕“尾巴”这个中心词 ,打竖用两个箭头揭示故事的发展过程 ;打横用了简明的线段和板书了几个重点词 ,…  相似文献   

8.
学生自主学习 ,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必要条件。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些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 ,科学地指导学生读、思、说、演 ,并使之有机结合 ,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一、读思结合 ,理解词句《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图文并茂的介绍自然常识的科学童话故事。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和活泼明了的图画 ,向学生传授小壁虎尾巴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知识。教学这一课时 ,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边读边思 ,并努力使读思结合 ,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词句 ,体会感情。如课文第一节写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  相似文献   

9.
快要讲《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了。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为了逃命,它把尾巴挣断了。而后,它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本课以连环画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农村的低年级学生读这样的课文会有困难。要想把这一课讲好,  相似文献   

10.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故事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笔者就以此课为例,谈一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教科版教材1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让学生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的特点。4.培养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利用课文提供的知识、课外的知识和文中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个别 一般 个别《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谈河北刘贞《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揭示了“动物的尾巴都有用”这洋一个道理。因此,要抓住重点内容,紧扣和知识有关的词句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教给学...  相似文献   

13.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同.教学本课可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自能读书,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课前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向家长请教,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师: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没有借到,因为他们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如果小壁虎向猴子借尾巴,又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仿照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例子,按照“小壁虎爬到哪里——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节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研讨课。课题是《小壁虎借尾巴》。一上课,戴着小鱼、燕子、老黄牛头饰的3位小朋友上台,他们正在炫耀“自己”尾巴的时候,垂头丧气没了“尾巴”的“小壁虎”上来了,说自己的尾巴是被蛇咬断了,怎么办呢?“小壁虎”话音刚落,下面的小朋友早就耐不住了,有的说:“向小鱼借!”有的说:“向燕子借!”很快,全班同学被带入了小壁虎要借尾巴的情景。这时,老师趁势说:“小壁虎真的借尾巴去  相似文献   

16.
《小壁虎借尾巴》两种教法设计○自治区教研室马兰《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第三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各段的叙述方式相同,结构相仿,句式相似。根据课文的这一特点,可设计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法一一、“讲”好第三自然段,渗透学法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给...  相似文献   

17.
屏幕上出现一条没有尾巴的小壁虎 ,学生观察。师问 :同学们认识这种小动物吗 ?生 :认识 ,叫小壁虎。生 :老师 ,这只小壁虎怎么没有尾巴呀 ?师 :你看得真仔细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师 :问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 :我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生 :我想知道它向谁借尾巴 ?生 :我最想知道它借到尾巴了吗 ?评析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引导学生发出问题、大胆质疑 ,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老师的一句“你最想知道什么”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师 :请同学们自…  相似文献   

18.
《小壁虎借尾巴》(六年制第三册13课)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小燕子借尾巴,讲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尾巴的特点。内容是通过对话形式出现的,同时,又配有形象的插图。因此可以采用导读的方式,紧扣题眼“借”字,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由初读理解文章梗概到细读理解文章重点词句,再由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节语文教学改革研讨课,课题是<小壁虎借尾巴>-- 课前,授课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听录音、查字典、问长辈等方法去预习.一上课,戴着小鱼、小燕子、老黄牛头饰的3位小朋友上台,当他们正在炫耀自己的尾巴的时候,垂头丧气没了尾巴的"小壁虎"上来了,说自己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小壁虎没了尾巴,该怎么办呢?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别人.学生们很认真地研读课文后,人人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片段配音、表演。2.会写"借、哪、呀、呢"四个生字。3.了解故事内容,初步知道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教学过程一、猜谜引题出示谜语:叫虎不是虎,生来有四足。爱在墙角住,专吃蚊蝇虫。(壁虎)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和他打个招呼?(出示词卡:壁虎。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小壁虎借尾巴的童话故事。(补充课题,全班齐读课题。)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壁虎会向谁借尾巴呢?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