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简.奥斯丁的女性叙事策略体现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两个方面。在叙事内容上,她摒弃男性的宏大叙事模式,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推上前台,让女性人物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而且一反男性叙事文学对女性的歪曲和贬抑,还女性人物以真实的形象,她提倡一种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的婚恋观念。在叙事手法上,她广泛使用第三人称隐含的女性的叙事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反讽等“间接手法”,借小说人物之口隐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谴责男权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奥斯丁采用理智而克制,冷静而平和的女性叙事策略不动声色地摆脱了男性话语的控制,凸显了女性意识,并建构了女性的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小说中塑造七年小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其中的女性叙事也呈现出一定的模式特征,本文试从十七年主要的小说中概括出女性叙事的模式:翻身模式、成长模式和战天斗地模式,探究出十七年小说中女性叙事的规律特征,以此来窥测女性的出路及解放.  相似文献   

3.
萧红是一位颇有才情的中国现代女作家,她的成长、成名都受到鲁迅的极大帮助和鼓舞,她也潜心学习鲁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取得了很大成就。文章从短篇小说《手》入手,探讨萧红在塑造典型人物方面对鲁迅的师承,更就萧红在叙事模式和女性解放方面对鲁迅的超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叙事模式方面,萧红巧用第一人称“我”“我们”进行多视角叙事转换,游刃有余地表现主人公的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这是萧红继承鲁迅基础上的开拓。在女性解放方面,萧红在女性经验的基础上,以女童王亚明为视点,关注女性命运,揭示女性悲苦的根源,指出了女性解放的教育方向,那就是女性自我教育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与大多女性作家一样,安妮也选择了爱情婚姻题材。爱情叙事是作家描写的主要场景,而追求女性独立却是它的底蕴与灵魂。我们可以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模式三个角度探索安妮.勃朗特的《房客》的创作艺术,从而揭示其作品中追求道德完善与女性平等并行发展的双重主题。  相似文献   

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其小说《盲刺客》中采用个人型声音叙述模式,通过穿插新闻报道和同名小说《盲刺客》的叙事策略,加强叙述声音可信度,建立女性叙事权威,深刻揭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隐秘而真实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6.
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分别被中外两位导演改编为电影。本文从陌生女人的形象塑造出发,对两位改编者的电影叙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两部电影所展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阐释出东、西方女性在爱情观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女性"改造/成长"模式在文本中有三种表现爱情和革命的顺生模式、背离模式和相生模式.三种叙事模式都是以爱情叙事表现革命主题,三种模式合起来看,就可以形成革命、爱情和女性解放之间的一种比较辩证的关系观.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女性形象通常都会出现在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中,然而可悲的是,这些女性人物在出场之初便会不久于人世。基于此,以《乌鸦》和《椭圆形画像》这两个作品为例,从叙事视角出发分析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深度研究得出爱伦·坡是一位以男性叙事为中心、女性缺乏话语权、具有男权意识的作家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简爱》和《蝴蝶梦》作为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两部作品随时隔近一个世纪,而在文风及主人公塑造上有很大相似性。本文试从两部作品的情节模式、叙事角度、哥特风格等相似性及作品在女主人公的塑造、叙事方式等方面的相异性上相比较,找出这两部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剖析两部作品的主旨内容及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女性叙事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而铁凝作为这一类作家的代表,其作品中的叙事又有着自己的叙事模式,本文主要以她的《午后悬崖》和《大浴女》为考察对象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埃涅阿斯纪》与《巨人传》的文本所显示的文化语境以及叙事技巧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小说文体的产生,是对史诗文体的吸收与转化,二者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narrative scaffolding styles of Spanish-speaking and English-speaking mothers as they engaged their preschool-aged children in family reminiscing and book sharing interactions. Specifically, the study examined the dimensions of narrative elabor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mothers' scaffolding styles across the 2 narrative tasks. Cluster analyses identified 2 styles of maternal scaffolding for each context, differing in the degree to which mothers elaborated, the manner in which they did so,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encouraged child participation.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both narrative elaboration and narrative participation as defining dimensions of maternal scaffolding styles.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variations in socialization practices and the role these practices might play in children'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与电影作为两种不同的叙事媒介,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与叙事方式,但二者也有相通的审美意义和叙事效果,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叙事不一定高于或者低于小说本身的文字叙事.成功的改编往往使二者各显神通又相得益彰.通过对小说《可爱的骨头》及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的对比分析,探讨文学与电影所显示的不同的叙事魅力,阐明电影改编是对文学原著的再创造,既和原著呈现多重交叉的互文性关系,又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的小说创作中,平民小说形成一条主线,其中一批叙述平民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革命者、英雄的"革命平民小说"形成了一种叙事传统。"红色"叙事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多元化的小说创作中,"热情"、"歌颂"等叙事基调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的小说虽然沿袭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 ,但在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等方面吸收了一些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小说的叙事性到戏剧的小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叙事性是小说的主要性质。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正宗的叙事文学或说是叙事文学的主体。戏剧有无小说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戏剧有无叙事性的问题。戏剧客观上有许多叙事性。小说的叙事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在时间、空间、叙述、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二者的契合,就产生了戏剧的小说性。中国戏剧的小说性,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溶化、综合叙事艺术而生成的。如将一些经典戏剧改编成小说是一定不乏读者的。戏剧的小说性这种现象,不是戏剧对本体的背叛与变质,而是对周边艺术的浸润与互动。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文体的变革,需要从其它文体中吸收营养。词和赋虽属不同的文体,但在抒情、叙事、描写等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词、赋之间的交融比较密切。文章以秦观慢词为例,结合秦观的赋论赋作,从慢词的风格、章法、用事炼句方面探析秦观慢词对赋法的融入以及在吸收过程中对慢词体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译文是译者思想的体现。鉴于《左传》的叙事性,从叙事学角度解析理雅各和华兹生所译的两部《左传》英译本,可从中窥见译者对文本的干预,从而深化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这两位译者通过控制注解,重组叙事材料,选择叙事风格等手段实现对文本的干预。而这些干预手段的运用体现了译者的能动性、为我性和受动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影史无法忽视"第六代"的存在。十多年来,第六代在故事主题、叙述手法、拍摄方式、美学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与传统不同的独特的个性风格。与"第五代"相比,"第六代"更加关注都市场景与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使宏大叙事逐步退场,他们以个体化、情绪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关注个体生存状态的纪实性的拍摄风格,正在创造着中国电影的又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20.
《公羊传》虽为儒家释经之作,但在叙述模式、叙事方法、征引传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已经具有了后世小说的文体特征。两千年来,作为文人必修课程的儒家经典之一,《公羊传》的小说特征必然会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影响。探讨包括《公羊传》在内的经学著作与小说文体的关系,对研究中国小说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