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国风》中有很多反映爱情婚恋的诗篇,其中待嫁女性形象的类型丰富,她们有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有对婚姻的希冀和期盼,也有失恋后的痛彻心扉。她们演绎着各自或精彩或悲情的爱情故事,经营着或幸福或悲凉的爱情生活。从中使我们了解到周代女性对爱情热烈奔放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贞,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西汉时《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后人对此作了很多诠释和演绎。《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诗篇大多是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关雎》就出自《诗经·国风》中。有好事者评选出“中国古代十大经典爱情诗词”.其中就有《关雎》。可以这样说,这首传说中中国最古老的情诗表达爱情直接而朴实,没有矫情的掩藏.没有夸张的煽情.真实地反应了男子追求美女不得而辗转反侧的焦虑心态。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五册《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选自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古代文化常识(四)》。1963年10月第一版时,文章即出现了如下错误:“所以《楚辞·九章·国殇》说:‘左骖殪兮右刃伤。’”《国殇》是《楚辞·九歌》中的篇目,不是《楚辞·九章》中的篇目,应该说,《楚辞·九章·国殇》的错误是很明显的。造成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笔误,因为文章下面的注释说“见本书上册523页”。打开上册523页,在选文《国  相似文献   

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第十八至第二十简孔子对《卫风·木瓜》爱情题材的发现与委婉认定,已先得宋儒之心;对《小雅·状杜》末章思妇望夫内容的概括,亦深得正解;对《酃风·柏舟》爱情主题的揭示,则正本清源,反证了后代汉儒、宋儒、清儒的解《诗》之谬。同时,孔子对《木瓜》诗旨的引伸,亦开启了汉儒礼学化解《诗》的不良先河。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大量的婚恋诗,反映了周代人们的婚恋观。其中《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它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和"氓"的情爱历程,从中反映了周代妇女追求爱情的大胆自主和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也表现了周代女子理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婚恋观。观照当今,对我们现代人恋爱和婚姻方面也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让我们对爱情更理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完整的目录,对于研究古籍著述、古代学术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汉书·艺文志》中著述的《诗》类书目在后世大部分都已亡佚,《汉书·艺文志》后的六大主要史志目录对其记载也极少,保存至今且为人熟知的仅《韩诗外传》《毛诗》和《毛诗训故传》而已。本文旨在详细考察《汉书·艺文志》所录《诗》类书目在历代史志目录中的存亡情况,并分析这些书目的散佚原因,以此明确《诗》之学术源流。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对爱情的描写十分精彩,同时又耐人寻味。在这些爱情故事之中,既有直观的现实基础,又有理想的爱情升华。作者蒲松龄所书写的爱情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极尽想象之能事,《聊斋志异·宦娘》的人物关系设置极其独特,本文主要从其人物关系入手,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8.
原型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原型批评以原型理论为基础,以结构主义方法为手段,对整个文学经验和批评做原创性的分析对比,寻求文学的本质属性。爱伦·坡的爱情经历及创作对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洛丽塔》是爱伦·坡的诗歌《安娜贝尔·李》在主题、人物、情节上的传承和发展。文章用爱伦·坡的爱情原型来解读《洛丽塔》。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诗经·国风》在收录了大量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诗歌作品的同时,也细腻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女性的日常生活及爱情追求,并折射出她们对意中人的浓浓爱意及渴望与意中人喜结连理的大胆表露,择偶以"硕"为美,高大、英俊且有"仪"、"止"、礼",重视夫君品行,择偶"尚武",重勇武之男子,希望夫君为国效力等多重的择偶婚配观念。  相似文献   

10.
《旧唐书·经籍志》(以下简称《旧志》)、《新唐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新志》)是我国历史上继《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后出现的另两部重要的史志目录,是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典籍流传情况的重要工具书,特别是对我们掌握唐代典籍图书流传著录情况有重大帮助。并试着从两志的著录体例着手去研究,进而发现二者之间在这其中存在的异同之处和两志在著录体例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珂 《华章》2012,(19)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两者也存在分类方法、“小序”、“总序”的不同,相对于前代著述所作的创新也各有特点,本文就两者的差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汉书·刑法志》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刑法志》首先以儒家观念阐释了古代五刑产生的历史条件,然后对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秦朝的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建立、发展、沿革及其灭亡原因作了论述。它第一次系统的叙述了我国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律令的规定,论述了刑法对治理国家、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古代井田制与军队军赋的关系以及井田制的构造和军队的编制,军役征发的比例等,对于研究井田制度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刑法的起源,《汉书·刑法志》中涉及的法律指导思想、刑法制度、司法制度及其特点对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3.
孙利政 《文教资料》2013,(29):25-26
《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部典范之作,《汉书》100篇中有55篇与《史记》内容重叠,可以相互参校。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主,通过与《汉书·韩信传》相关部分的比勘,对其中的一些异同试作分析,刺取六则,求正与方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戏剧中,《西厢记》、《倩女离魂》和《牡丹亭》均以爱情为主题,并表达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主体意识。在这三部戏中,《倩女离魂》无论在思想、戏剧冲突、还是戏剧手段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部戏体现了中国戏剧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说明婚姻爱情离不开家庭  相似文献   

16.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色·戒》和苏联作家拉夫列尼约夫的《第四十一个》共同关注了革命中的女性角色,在他们的写作视野中,女主角陷入了爱情与其承担的使命之间的二元对立的生存困境。拉夫列尼约夫笔下的玛留特卡为国家至上,而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则是爱情至上。两人相同境遇的不同展示,显示了作家对革命中的女性爱情及其命运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诗经》之弃妇诗与汉乐府弃妇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弃妇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恋爱的方式和被弃的态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后汉,中国古代弃妇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将《诗经》时代和汉乐府时代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作比,使读者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悲哀。  相似文献   

19.
汉末由于人才观念的改变,形成了士子们追求文体的热潮,曹丕《典论·论文》正是在这一实用性背景下展示其文体观念,初呈乍现了古代文体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魏晋以来的古代文体学正是沿着《典论·论文》的走向发展而完善,并在南朝达到繁盛阶段的。  相似文献   

20.
杨珏 《时代教育》2010,(1):162-162
本文依据《诗经·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分析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从中揭示了古代女性爱的心理和爱情危机,并最终指出她们悲剧爱情婚姻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