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的转型可以理解为当前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形态的诸多根本性变化。课堂教学的转型有着深刻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但最值得关注的两个直接动因无疑是当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对人类认知,特别是人类学习的过程与特征的揭示。教育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所谓的“网络化交往” 来影响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手段。而建构主义认识论则通过“意义建构”颠覆了传统的客观主义的认识论,引起了人们对知识、学习、教学、教师等概念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的转型可以理解为当前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形态的诸多根本性变化.课堂教学的转型有着深刻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但最值得关注的两个直接动因无疑是当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对人类认知,特别是人类学习的过程与特征的揭示.教育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所谓的"网络化交往" 来影响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手段.而建构主义认识论则通过"意义建构"颠覆了传统的客观主义的认识论,引起了人们对知识、学习、教学、教师等概念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裴源清 《上海教育》2023,(S1):52-54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以“圆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为例,聚焦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对认知起点的测查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及其成因,进而设计个性化资源,以探究传统教学、纯数字化教学以及融入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教学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认知起点的精准把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纯数字化教学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局限性;基于认知起点的个性化学习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简论现代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策略的影响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张旭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李虹学习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活动。本世纪初至今,域外理论界关于学习的研究成果很多,如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探寻教育数字化转型质的规定性是有效推进转型实践的认识基础。信息技术整合提升了信息分享效率,但客观上带来了技术与教育主体(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分离,不能实现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汇集融合。作为理论范式的教育“技术整合”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是一个通过技术与课程的“物物整合”,革新教学内容呈现,注重知识推送,促进学生知识获取,从而提升工业化“教育生产”效率的过程。“技术整合”范式在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四个维度都存在限度,难以满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需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指向是“人机融合”,这一新范式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是一个通过教育主体与机器的“人机融合”,利用人机协同,汇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促进学生心智成长,从而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的过程。这一范式遵循了现代教育理念,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基于“人机融合”理念:(1)通过整体流程再造,实现教育全系统数智驱动;(2)通过新型能力建设,实现教育人机一体化;(3)通过系统优化创新,实现价值体系的重构;(4)通过组织专项研发,实现技术的教育性提升。  相似文献   

6.
叶焕英  林虹 《亚太教育》2019,(12):139-14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认知要求,信息化教学课堂已经成为当代课堂教学的一种主流教学方法。特别是传统的化工专业,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对学习兴趣不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灵活生动,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契合当代中职生的学习发展特点,有利于优化化工教学课堂,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以“原电池”这节中职化工化学内容为例,阐述信息技术如何在化工教学课堂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现状,以认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信息技术教育“四课型单元教学模式”,并举例阐述了该模式的操作步骤及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自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各类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些信息技术是否引发了常规课堂教学深层次的变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三类常规数字媒体所支持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揭示深层次教学方式变革的发展阶段,并进一步厘清教学变革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按照变革的发生顺序,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变革可分为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认知方式变革、交互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行为方式变革和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组织方式变革。这三场课堂教学变革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在一定的内在逻辑指导下在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中有序地依次发生的。其中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为:(1)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变革的内驱力是对教与学的时代追求;(2)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变革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和学习;(3)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践方式主要是“上层引领—底层推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社会发展也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撑.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开展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简易“微课”、“学习资源包”等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与资源,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效性,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由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到“用信息技术学习”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研究工作,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0月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并指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是信息时代的具体反映,也是国家对我们课堂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代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指导学生自行探索和应用知识是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遵循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认识论基本原理和人的认知的途径与方法。因此,我们只有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和应用知识的方法,他们长大以后才能独立地进行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从技术取向到文化取向——网络学习困境的解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睿 《现代教育论丛》2009,(1):17-20,38
随着学习科学研究的勃兴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环境”的概念应运而生。但由于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误解乃至错用,导致网络学习环境研究陷入一种技术主义的困境之中——引起认知负荷、情感缺失和道德失范。其背后的真正根源在于网络学习环境研究的技术取向。然而,在当代社会和教育的“文化”转型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是一种文化”的这一命题的成立,促成了网络学习环境研究的文化转向——由“技术型环境的开发”逐渐转向“文化学习环境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1.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发展”与“超越”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人们似乎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的观点趋于一致,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凭借书本间接地认识人类文化和人类科学实践的活动过程。然而现代教学论已突破了以往那种单纯从认识论角度去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质,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框架,不再简单地将课堂教学局限于“教”与“被教”、“授”与“被授”的认识活动范围,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传与授将现存社会已有的一切重复地在新一代身上再造出来,让他…  相似文献   

14.
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较有影响力的一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它在认识论、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对实施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建构主义学习观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和启示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语个性化与自主化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是当代在西方有广泛影响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是从认知的发展、个体主动性在认知结构建构中的作用以及社会环境对学习心理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整合和诠释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对改革以往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外语人才具有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作用,它使课堂教学从“传递性教学”转向了“对话性教学”,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了“反思性教学”。  相似文献   

16.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生活化,只有立足于生活,以学习需要为根本,采用生活化教学形式.将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才能顺应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马艳玲 《考试周刊》2009,(7):164-164
当二十一世纪到来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知识经济”正在把人类社会引向一个新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信息为支柱,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变革,而且带来了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更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数字化技术。  相似文献   

18.
郭惠敏 《天津教育》2014,(21):35-37
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点的研究,是目前生物教师积极尝试的内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的关键,是在充分考虑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下,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整合点.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与认知主义理论。人类进入信息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建构主义理论的教育思想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等。当前,“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而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主要“演员”,老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那么,怎样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减轻教与学的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也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琰等 《甘肃高师学报》2014,(2):101-10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代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文章从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出发,通过在AutoCAD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体会,分析了信息技术在丰富学生学科知识、激发学习热情,优化认知结构等方面的优势,总结了信息技术教学与该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