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丛径  李莉 《现代传播》2004,(3):49-51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度"在舆论监督中具有重要地位.舆论监督的"度"应该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民主政治和公民的知情权相适应,要考虑国情民意.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舆论监督的"度"存在三个主要问题.舆论监督应该从"平衡度"、"透明度"、"自律度"三个方面进行把控,真正发挥其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批评报道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据介绍,新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发生新闻官司近2000起.开展舆论监督,搞批评报道,记者如何加强自律,防范、减少法律纠纷,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记者除知法、懂法、依法行事外,还要做到"三点",尽可能地避免因舆论监督而引发纠纷.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某人某事发表批评和揭露性的意见,它包括工作监督、政策监督和道德监督.尽管目前的舆论监督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还是在一步一步向前进,笔者从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状况,从"一个依据、两个结合、三个行为主体"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以求寻找我国舆论监督的"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4.
记者采写湖南郴州的舆论监督报道,不但有可能得到"舆论监督奖",还有可能被授予郴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这是记者1月12日从湖南省郴州市委了解到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5.
"三贴近"与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贴近"看舆论监督的内容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向权力部门和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其向好的方面转化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机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其他监督机制的不可替代性,而且在积极干预现实生活、维护社会有序运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然而,每当人们在谈到如何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时候,往往过于强调它的外部环境因素,诸如法律保护缺失、地方保护主义作祟等,给新闻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带来困难、造成干扰,而在一定程序上忽视或者淡化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拟以"富士康诉记者案"为例,对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作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舆论监督.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为新时期搞好舆论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一种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公开监督,它比起一般的内部批评监督、组织管理监督和纪律检查监督等有其特殊性.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是党报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保证.然而,运用新闻媒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还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地市党报所处地域小,上上下下都是熟人,左左右右关系网,记者去调查就有人来说情,舆论监督可谓举步维艰;有些群众为了个人私利,告黑状、提供假情况等,给新闻舆论带来麻烦.要真正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就必须走出舆论监督工作的误区,改变新闻舆论单枪匹马"作战"的局面,把新闻舆论真正纳入民主监督制度的总体框架内,使其与群众监督、人大监督、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等有机结合,建立诸"兵种"协同作战的监督运作机制,舆论监督的有效性才能获得保证.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而竖起舆论监督大旗以来,《南方周末》紧随其后,各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度呈燎原之势,1994年也被称为"舆论监督年"。但是之后媒体舆论监督正逐步走向低谷。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栏目便纷纷更弦易辙,或改版或弱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集体失语已成媒体的"同一首歌",媒体已步入"后舆论监督时代"。①但是在舆论监督上的集体撤退不是媒体的常态,无论对媒体还是对社会,都是  相似文献   

10.
"让民做主"还是"为民做主"——论舆论监督中的媒介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众媒介开办了不少舆论监督类的专栏和节目,但是由于对舆论监督的性质、任务、目的了解不够清楚,把握不够准确,常常发生媒介"越位"的现象.本文对这些现象作了理性的分析和深入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是新闻媒体一直十分强调和关注的话题.但是,面对近来新闻界发生的种种案例,我把本文的题目写作了"对'舆论监督'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对于面向广大市民的都市类媒体而言,舆论监督是赢得读者和社会效益、提高媒体公信力的利器.但是,舆论监督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开展得好,充分发挥其针对性、公开性、广泛性、特效性等特点,就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显示出其正面效应.如果把握不当,也会出现各种负面效应,甚至会出现危及社会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今后记者采访可能会受到领导"亲自接待、全程陪同采访"的格外待遇.据报道,安徽某县近日出台了一份关于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对新闻记者涉及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报道采访,被采访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接待、全程陪同采访.  相似文献   

14.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从2008年1月开始,<法人>杂志、<第一财经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络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濒濒因涉嫌诽谤和受贿罪被抓,这一系列案件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引起了"记者是不是受贿罪主体"的激辩.但人们也不难注意到,在这一系列"抓记者"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舆论监督案.新闻界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人所共知的,但对"抓记者"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新闻腐败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有几个认识问题应当厘清.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今年4月正式实施.其中在接受监督方面,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属于问责范畴.作为-名媒体从业者,笔者看到这一消息,自然很高兴.与此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此办法实施后,新闻媒体的认真履责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给你一个"支点",能否"撬动"舆论监督,能否发挥出舆论监督的强大威力呢?  相似文献   

17.
"媒介审判"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平衡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中,"媒介审判"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它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媒介审判"的实质是以新闻自由为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媒介审判"的产生归结于司法的缺位、新闻界的越位、媒体商业利益的驱动、公众人治情结的执着及制度建设的空白等多重因素.防治"媒介审判",新闻界重在明确媒介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规范监督行为,信守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司法界则应在增大司法的透明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保护司法独立,限制过度的舆论压力的司法屏蔽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李辉 《青年记者》2008,(5):21-22
以前在一些领导干部眼里,"舆论监督"一是个闹心的词儿,或视为洪水,或看作添乱,但从近期报道来看,情况颇有改观:江西、广西的领导提出新闻也是生产力、软实力,广东省的领导欢迎网友"灌水""拍砖",云南省明确将媒体监督作为问责行政首长的依据之一……各地不约而同,高调力挺,表明舆论监督正在成为一些地方推动"善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中新闻侵权缘何有"三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舆论监督作为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与此同时,相伴而生的新闻侵权问题也呈现出"三多"趋势,即新闻侵权现象多、官司多和败诉多.这令涉案的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进退维谷,不胜其扰.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舆论监督现在是"在夹缝中生存"."夹缝",上下之"夹"、左右之"缝";情法之"夹"、情理之"缝".依我观之,这比喻在某些情况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