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继兴  孝云 《初中生》2011,(Z4):32-33
在袁世凯复辟闹剧中,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中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丑剧——伪版《顺天时报》,发行量只有一份,只供刚登上"中华帝国"皇帝宝座的袁世凯"御览"。《顺天时报》是日本外务省1905年在北京地区创刊发行的一份中文报纸,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进行的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是一份"学中国人口气"供中国人阅读的中文报。  相似文献   

2.
在袁世凯复辟闹剧中,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中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丑剧——伪版《顺天时报》,发行量只有一份,只供刚登上“中华帝国”皇帝宝座的袁世凯“御览”。  相似文献   

3.
在袁世凯复辟闹剧中,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中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丑剧——伪版《顺天时报》,发行量只有一份,只供刚登上“中华帝国”皇帝宝座的袁世凯“御览”。  相似文献   

4.
《顺天时报》是日本人于1901年在北京创刊的中文报纸。作为一家直属于日本外务省的中文报纸,该报在清末时期论调较为温和,对于“新政”与“立宪”事业,提出了许多建议,没有过多地、露骨地干涉中国内政,所以《顺天时报》的言论在当时受到了较普遍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顺天时报》在二十年代极为力日本侵华辩,污蔑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正义行动。对它的恶劣表现中国学者进行了揭露。由于民族主义的高涨和人民的觉醒,1928年9月北平人民因该报对山东问题的歪曲报道而自动起来抵制。在中国学者和报人的揭露及中国人民的坚决抵制下,《顺天时报》到1930年被迫自动停刊。  相似文献   

6.
顺天时报     
<正>本书来源于国家图书馆馆藏。《顺天时报》初名《燕京时报》,是曰本外务省在北京出版的汉文报纸。1901年10月创刊,1930年停刊,为麵华北躯第-大报纸。内容有宫门抄、上谕、谕说、各地通讯、小说、文苑、路透电报、东京特电、时事要闻、京师要闻和广告等。此报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做过许多及时的报道。1930年《顺天时报》停刊,前后历时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人们偏重利用上海《申报》的演剧材料来研究20世纪早期的演剧面貌,对北京《顺天时报》上的演剧材料利用不够。笔者调查了1919年梅兰芳访日前《顺天时报》所刊登的与梅兰芳访问演出相关的所有记载。从中可以看出,近代大众传媒作为新型的戏剧传播途径,对于推动梅兰芳的首次访日公演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顺天时报》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十四日(1905年7月16日)号《在日中国留学生》(其一)记载“至丁酉[1897年]四月,浙江省之陈琨、何橘时两名初留学于日本。是实为遣日留学生之嚆矢焉”,陈馄、何橘时现在东京帝国大学工材修学。这一记载是限于所见在同时代的中国记录类中言及近代中国留日学生史的较早的记载之一。据东京大学百年史编集委员会编《东京大学百年史》通史二(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之所见,“作为本科生入学的留学生的最初年份在(明治)三十九年”,清国留日学生的本科生在次年,最初是六名数额的留学生,在此以前仅…  相似文献   

9.
报人邵飘萍     
邵飘萍(1884—1926年),浙江金华人。1905年浙江高等学堂毕业。1912年与人合办《汉民日报》,抨击袁世凯专制独裁。1916年任《申报》《、时报》主笔,撰稿反对袁世凯。1918年创办《京报》。1919年5月3日晚,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的北大等学校的学生代表会上,他报告了山东问题和中国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彻底打倒孔家店的伟大旗手.他在“五四”运动前夕写的小说《孔乙己》,是一份声讨封建教育制度的战斗檄文,是一枚投向孔家店的重磅炸弹.“五四”前夜的形势,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政治思想领域里的斗争异常激烈.反动派在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适应他们反革命复辟的需要,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先是袁世凯的“尊孔祀圣大典”,紧接着的是张勋复辟帝制的闹剧,什么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12.
在《中文自修》编辑部的资料柜内,“1997年《中文自修》问卷调查”表,越积越多,越垒越高,细细一数,竟有5238份  相似文献   

13.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发行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本论文以《盛京时报》对于"九一八事变"的报道和评论为中心,考察日本在华报刊及其日本报人的中国认识,为该时代的中日关系研究、日本侵华史研究提供相应的佐证。  相似文献   

14.
1982年《近代史研究》第1期发表过李永璞先生的《袁世凯做皇帝天数的订正》(以下简称李文),翌年该刊第1期又发表了郭天祥先生的《袁世凯做皇帝还是八十三天》(以下简称郭文).李文认为“102天说”和“82天说”“皆可成立”.但“以第一说为宜”、郭文认为“82天说”“不能成立”,“83天说”“并无错误”.并赞赏一些史家“称袁做了多少天‘皇帝梦’的说法”.此后,这一问题似乎无人再提.好象“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一说“83天皇帝梦”)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15.
“四人帮“及其舆论工具梁效、罗思鼎之流在大搞影射史学时,近代史上的袁世凯也是他们的题目.何以选中它呢?“四人帮”在上海的一个余党常常说“借一块宝地说说话”,袁世凯这块“风水宝地”便是他们借来说帮话的题目.袁世凯这个题目,是在“四人帮”的帮刊《学习与批判》上抛出来的,时间是在一九七  相似文献   

16.
《盛京时报》是近代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发行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日俄战争后,该报以维护日本的在华利益,扩张日本国权为目的,成为日本政府宣传其大陆政策和对华侵略的工具。本文通过考察《盛京时报》创刊初期的论调,揭示日本媒体的侵华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17.
施辉 《历史学习》2002,(1):10-11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与我国强签的不平等条约以千百计,而像《二十一条》“订后即悔”“悔后而废”的却十分罕见。原因何在?第一,袁世凯的事后声明是中国政府废约的有利依据。《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中国为目的而强加于中国的单方面条约。日以支持袁世凯称帝引诱于前,以武力威胁于后,最后竟发出最后通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2007年版)第72页写到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时称:“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笔者查阅了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似文献   

19.
1918年“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与活动,是留日学生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当时中国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留日学生救国团”乃是“五四”运动的先声.留日学生反帝爱国斗争早在一战时期已经开始.1914年日本借对德宣战之机出兵占领我国山东,1915年1月又提出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二十一条”.急于称帝、为此需要得到日本支持的袁世凯不惜卖国求荣,竟于是年5月9日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方的无理要求.袁世凯的卖国行径激起留日学生极大愤慨,他们召开留日学生总会会议,推举当时在日留学的李大钊起草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袁世凯订立卖国条约;5、6月间,又派留学生代表团回国,集会演讲,号召国内各阶层民众行动起来.在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压力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放弃帝制,不久忧惧而死,“二十一条”也因此搁置.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的理想人物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封建士子“文行山处”的态度;一方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与政治理想.《儒林外史》的理想人格是传统儒家“归仁养德”与道家“顺天从性”理想人格的综合.形成这种特殊人格的原因在于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