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沉默包括转录水平上的基因沉默和转录后水平上的基因沉默。发生沉默的基因可以是外源性转移基因,也可以是入侵的病毒或宿主内源性基因。双链RNA(dsRNA)作为启动因素或中间体为不同生物基因沉默所共有。基因沉默是生物体在基因调控水平上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基因沉默,可以限制外来核酸的入侵;同时,基因沉默还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证明基因位置顺序与基因调控顺序的关系,说明利用基因位置顺序信息可以作为预测基因调控关系的先验知识。创新点:通过研究与斑马鱼心脏发育阶段有关的基因和mi RNA,利用时空邻域法,建立了一个基于时间的基因调控网络。通过这个基因调控网络,我们获得了一些特殊的基因调控通路和基因之间调控的时间顺序。通过研究斑马鱼心脏发育阶段有关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基因位置顺序与基因调控时间顺序比较,我们发现了这两个顺序具有逆转现象。这个逆转现象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基因位置顺序来预测基因调控关系和调控的时间顺序。方法:采用时空邻域法研究了斑马鱼心脏发育阶段的基因和mi RNA,建立基因调控网络(图5),并通过进一步比较,得到了基因位置顺序和基因调控时间顺序的联系。结论:基因位置顺序信息可以用于预测基因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因沉默及其生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沉默包括转录水平上的基因沉默和转录后水平上的基因沉默。发生沉默的基因可以是外源性转移基因,也可以是入侵的病毒或宿主内源性基因。双链RNA(dsRNA)作为启动因素或中间体为不同生物基因沉默所共有。基因沉默是生物体在基因调控水平上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基因沉默,可以限制外来核酸的入侵;同时,基因沉默还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树春 《考试》2004,(6):44-45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全部基因的比例。基因频率往往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指种群中某个等位基因频率由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自然选择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同时导致种群基因库的改变。因而往往通过基因频率是否改变确定生物是否进化,那么如何求基因频率呢?  相似文献   

5.
从美利奴羊衍生出来的Booroola绵羊携带增加排卵数和产羔数的一个常染色体突变主效基因(Fec^B)。该位点已被定位到绵羊6号染色体的一个区间内。通过对可能候选基因的分析排除了包括6号染色体在内的与繁殖控制有关的大量基因(主要包括糖蛋白激素α亚基基因、促卵泡素β亚基基因、促黄体素β亚基基因、促卵泡素受体基因、促黄体素受体基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仪抑制素基因、α抑制素基因、βA抑制素基因、促卵泡素抑制蛋白基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基因等)。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几丁质酶基因与β-1,3-葡聚糖酶基因、抗毒素基因(如3’,4’,5’-三羟芪合成酶基因、玉米hml基因、亚麻16基因等)、rip基因、过氧化物酶基因及SAR的抗病基因等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的特点及作用机理作了阐述,指出了它们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它往往通过抽样调查方法来获得。计算公式为: 基因频率=某基因数目/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出现的基因总数  相似文献   

8.
高双晨 《教师》2011,(28):126-126
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本质,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而基因重组能否引起基因频率变化有不同的说法,不改变基因频率是在基因重组的随机性基础上产生的,而且必须保证基因重组随机性的结果的相对稳定,即某个体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基因型比例相对稳定的所有个体都能正常生活,并把自己的基因随机传给后代。在不理想条件下,基因重组的随机性产生了影响,而使得平衡被打破,使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与方法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从基因的角度理解,就是用正常有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病源基因的方法。从治疗角度理解,就是导入外源基因至人体细胞内以达到对遗传病、心血管病、代谢病、恶性肿瘤、AIDS病等的治疗目的。导入的基因可以是与病源基因相对应的有功能的同源基因,或是与病源基因无关的治疗基因。  相似文献   

10.
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本质,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而基因重组能否引起基因频率变化有不同的说法,不改变基因频率是在基因重组的随机性基础上产生的,而且必须保证基因重组随机性的结果的相对稳定,即某个体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基因型比例相对稳定的所有个体都能正常生活,并把自己的基因随机传给后代。在不理想条件下,基因重组的随机性产生了影响,而使得平衡被打破,使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1.
认识基因     
从基因的发现,基因的研究和运用等方面介绍有关基因的知识。以期有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基因。  相似文献   

12.
1教学目标 基因的概念、基因的位置、基因的化学组成和基因不同的实质(识记)。DNA和RNA的比较(识记)。基因的表达(理解)。  相似文献   

13.
基因的结构     
在遗传学上,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决定遗传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按分子遗传学的观点,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一定遗传效应的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在DNA分子上有着众多的基因,按其功能可分为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两大类。结构基因是一类能决定蛋白质结构或核糖体RNA和转运RNA结构的基因;而调控基因是一类能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  相似文献   

14.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往往要通过抽样调查方法获得。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计算在生物进化中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并且基因频率的计算在遗传中也常用到。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基因工程操作程序主要包括4个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的表达与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重组DNA技术(获取目的基因和基因的表达与载体的构建)是整个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在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操作中,用于改变受体细胞性状或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等的基因就是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如与生物抗逆性(抗旱基因等)、生产药物(人的胰岛素基因等)、毒物降解(抗除草剂基因等)、工业用酶(淀粉酶基因等)等相关的基因以及与优良品质相关的基因(肠乳糖酶基因等);标记基因指载体上用于鉴定和选择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的基因,通常是一些抗生素抗性基因等,  相似文献   

17.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对小叶突变体基因位置与子叶颜色基因、初花节位基因的遗传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突变体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呈完全隐性,小叶突变体基因af、子叶颜色基因i、初花前节位lf表现连锁遗传,且位于第一染色体,测得小叶突变体基因af和子叶颜色基因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6.71个遗传单位,小叶突变体af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lf的遗传距离为37.73个遗传单位,三对基因之间的顺序为lf,af,i。  相似文献   

18.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枢纽。将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育人体系,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树立信念导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高职院校要健全红色基因育人制度体系,创新红色基因育人模式,开发红色基因育人课程及教材,加强红色基因育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红色基因育人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9.
基因重组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基因重组也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难点,高中生对此疑问较多,本文拟从基因重组的机理、基因重组的类型方面对基因重组现象进行探索,以期学生们对基因重组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科学技术具有的两重性,在肯定基因工程技术对人类生命和健康产生积极意义的同时,本文指出了基因工程技术在安全性方面的不确定性,可能给人类带来滞后效应损害,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基因资源、基因隐私、基因歧视和基因设计等一系列伦理问题,以及对基因工程技术发展提出的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