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记的工作重心在采访。可以说,采访的效率和采访的质量,不仅决定着一篇篇具体的报道的水平,也决定着一个记终身成功的程度。所以,有事业心的记一方面在日夜奔波,一方面在钻研如何用眼睛观察,如何讲求访谈技巧。  相似文献   

2.
记者要采访各种人,而这些人多数是陌生的,采访的时间又是短暂的。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这些陌生人敞开思想,道出肺腑之言?我认为,理解被采访者,是尽快打开被采访者心扉的钥匙。你真正理解了被采访者,他就和你有了共同语言,从而在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被采访者就会毫不隐讳地把心里话告诉你,使你达到采访的目的。 1986年春天,我到衡水汽车站采访车站服务人员和乘客打架的事件。这是一篇批评报道,而且时过境  相似文献   

3.
采访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环节,如何与被采访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进而达到采访的目的,这就需要记者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并将之用于实践之中。而换位思考则可以让记者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去想问题,拉近与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从而提高采访质量。  相似文献   

4.
有些记者一接触到采访任务,便径直找采访对象了解,立成稿件,至于周围群众反映和环境条件如何很少问津。这种采访方法是需要打一个大问号的。有一位记者去采访某地一个典型人物,关起门来和采访对象谈了大半天,挖了不少“事迹”,撰写了一篇报道。说来也巧,在稿件发表之日,正是这个“典型”被宣判之时,一边无线电波广播着他的“先进事迹”,一边公审着他的犯罪事实,真是让人啼笑皆非。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采访的成功与否,决定着稿件质量的高低。许多有名气、有造诣的记者,都懂得采访对于写作  相似文献   

5.
采访,是记者生活最丰富多采的内容。作为记者,最难以忘怀的不是某篇新闻作品,而是为了这篇新闻作品而进行采访写作的过程。采访生活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数被采访者没有采访的经历。那么,如果记者采访一个有丰富采访经验的作家,特别是精于此道的报告文学作家,那情形又将如何呢?笔者采访作家赵瑜,使得笔者有了和以往采访不同的感受和体会。硬汉写硬汉必有精采作品当时的赵瑜,正处在新闻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张欣 《新闻窗》2011,(3):39-39
作为一名广播电台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是获得新闻事实的重要前提。在广播新闻采访中,被采访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记者,还有话筒,这就要求广播电台记者在采访时必须注重提问技巧,消除被采访者的紧张和不安心理,以便采访出生动、真实的广播报道。在广播新闻采访中,提问技巧是关乎采访质量的关键,笔者就广播新闻采访应注重的提问技巧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中的沟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宏 《新闻窗》2009,(4):54-55
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前期的充分准备和后期的精心撰稿,而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则关系到整篇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来实现,在这一过程当中,记者无法要求改变被采访者,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采访的成功,因此,“沟通”在新闻采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要善于利用沟通来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打破陌生人之间对话的尴尬,这样才能使采访顺利进行,新闻报道也才能做到真实。  相似文献   

8.
于海军 《今传媒》2006,(1):43-44
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受制于被采访对象。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以何种礼仪风范“包装”自己,以取得被采访对象的认同和接受,从而产生一种亲情效应和认知效应,进而获取最佳采访效应,是记者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应当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良好的形象、恰当的礼节仪表是采访活动的“通行证”新闻记者的职业决定了他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良好的外在形象,易于被采访者接受,从而对记者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自愿建立与记者合作的基础。反之,采访效果则大相径庭。在社会交往中,外在形象是吸引他人进入社交状态…  相似文献   

9.
新闻事实主要是通过对当事人和新闻人物的访问来获得的。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以非语言符号,如目光、表情、躯体的运动等影响被采访者。很难想象一个衣冠不整、随地吐痰的记者会赢得一位优秀护士的好感;也很难想象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会对一个举止轻佻、油口滑舌的记者畅谈自己是如何严谨治学的。一旦被采访者对记者产生厌恶感,记者的采访就注定要失败。所以美国的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说  相似文献   

10.
曹小平 《青年记者》2003,(12):26-26
《新闻战线》2003年笫7期刊登了一幅漫画《采访记》,说的是记者在采访中给被采访者提供“台词”,被采访者亦将记者的“台词”照本宣科。读过漫画,感触很多。漫画点出了我们某些记者采访中的一个通病:引导被采访者按记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一种常见的新闻调查形式。是记者通过对被采访者的观察、询问有效信息、对被采访者所作的回答进行探究和记录。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成功地进行一次新闻采访,就必须在针对于这件事的新闻采访中有效地抓住所获信息中的重点,或者要在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下功夫,这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分别从采访准备期、正式采访期和采访后期三个时间段,阐述如何能迅速有效地获取采访所需的信息重点,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杜琴玉 《青年记者》2007,(14):98-98
新闻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者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无论记者还是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微妙多变的心理活动。记者应该懂得一些采访心理,这样不但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也能更好地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灵的沟通,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睿 《新闻窗》2009,(2):42-43
作为一个记者,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前提是要采访,通过采访获取大量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取舍素材,才能成就一篇好的新闻稿件。“记者不开口,材料难到手”。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采访对于新闻创作的重要性,而提问又是其中的关键。提问,是谈话采访的核心,它是记者与被采访者通过对话来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提问得当与否,  相似文献   

14.
采访遭拒是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许多记者在采访中面临的共同难题。一般来说,新闻采访遭受拒绝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记者自身和被采访者两个方面,因此当出现新闻采访遭拒的情况时,新闻记者要从自身和被采访者两个方面来查找原因,并通过合理的采访方式来有效地化解采访僵局,促使采访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李二 《青年记者》2010,(4):59-59
国内许多论著都强调了记者在采访中的地位和职责,但是,对被采访者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统一于采访过程以及后续的新闻报道中,因此,对两者在采访中的新闻角色关系有必要做一番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新闻实现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许多论著都强调了记者在采访中的地位和职责,但是,对被采访者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统一于采访过程以及后续的新闻报道中,因此,对两者在采访中的新闻角色关系有必要做一番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有时记者用摄像机如实地记下了被采访者的语言和行为,但报道出来的新闻所反映的并非新闻真相,因为被采访者是戴着公众的面具在说话.怎么让被采访者卸下面具说出新闻真相呢?由此引出一个"浸入式"采访的概念.本文拟就如何运用"浸入式"采访获取新闻真相作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林晨 《新闻三昧》2006,(11):49-49
新闻采访是记者和通讯员进行新闻报道时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关系到后期的新闻写作是否全面、真实、精彩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在新闻采访时不仅要注意方法、技巧,而且在采访过程还要有一股“韧”劲,一股“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劲头。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深度和高度的新闻作品。面对被采访者的拒绝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被采访者不合作的情况。这时,采访人不能因为一时的“碰壁”而放弃采访,使原定的新闻报道中途“流产”;也不能一味地胡搅蛮缠,激起被采访者的反感,使采访工作受到更大的阻碍。而是应该依…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篇新闻作品都需要经过记者的采写和编辑的编辑,才能与读者见面。而在这一环节中,记者的采写是基础,其中的采访又是新闻写作的基础。采访的质量决定着稿件的质量,它也是防止报道失实的第一道防线。记者只要做好了采访工作,新闻报道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现在很多报社每年都会新进一批年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是一项同各种人打交道的工作,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闻采访活动的成败。受众作为节目最终接受者和评判者,不仅会根据记者的提问判断记者的水平,也会以此判断节目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