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韩愈诗歌在选材上扩大了搜求领域,以“不诗为诗”;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散文的清新笔调,并以充沛之才气、不世出之笔力为之,使其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叶燮《原诗》),表现出“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具体表现有:以赋为诗,以议论为诗,选材奇杰,用韵独特,诗文互释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是唐代诗坛负有盛名的诗人。“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如果说唐诗大多是醇酒的话,孟浩然的作品却像清泉,“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过故人庄》在孟诗中不一定是最淡的,但它用语省净,略无夸饰,几乎“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了。那么,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先来看诗——  相似文献   

3.
作为明代后期重要的诗论家,胡应麟对杜甫诗歌评价甚高,其诗学观点主要体现在《诗薮》之中。放眼整个诗学史,胡应麟认为杜甫有"三难":一是继承之难,在杜甫以前,诗家能事已尽,杜甫兼备众家,集诗家之大成;二是开创之难,杜甫在排律近体诗方面创前人之未备,可为百世师;三是振衰之难,开元诗坛兴盛之后,唐诗有衰退之势,杜甫力挽狂澜,成为诗坛中流砥柱。"三难说"体现了胡应麟论杜的高远眼光和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中唐元和诗坛不仅近体繁盛,还呈现出明显的新变特征,元稹的次韵律诗就是其突出代表。次韵成为风滋始自元稹,元稹次韵律诗因难见巧,花样翻新,在当世就产生广泛影响,从而丰富了唐诗体裁。“元和体”这一称号的出现与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中唐诗论家、诗评家皎然在《诗式》等著作中对大历诗坛有独特的评价,对初唐诗人陈子昂、沈拴期、宋之间有鲜明的褒贬。其明显的局限是有过重的南朝情结,对唐诗的特质缺乏认识,而摘句评诗也存在失误。  相似文献   

6.
李季兰,名冶,乌程女道士,中唐时期的女诗人,在当时的诗坛中有“女中诗豪”之称.早年隐逸山林,与陆羽、皎然、朱放等越中高士过往甚密,常一起相互唱答,游玩.她生性放荡不羁,相传五,六岁时曾作《咏蔷薇》一诗,云:“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见诗曰:“此必为失行妇”(《唐诗纪事》).所作多为赠友,遣怀,“诗俊美可诵而情致散荡,多少牵系,读其集可以长慨.”(《湖州府志·艺文略》)后因诗名被召入宫中,因上诗叛将朱泚而被德宗扑杀.其诗现存一卷,收在《薛涛李冶诗集》中,“皆后人钞撮而成”(《四库全书总目》).  相似文献   

7.
《唐诗品汇》的美学范式及其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诗坛“举世宗唐”,《唐诗品汇》为当朝第一个唐诗学范本。它所确立的审美范式,成为有明一代的诗学风标。它以胸怀全唐的历史大视野、大格局,集选、论、评为一体,注目于诗歌本体的关学质性,考察其流衍变化,区分其品格高下。于每一诗体都溯源别流,展示诗之起源、发展与流变轨迹,同时对各时期诗人的艺术品格予以界分,既有清醒的诗歌发展史意识,又有明确的审美追求。选诗执著于体格声调的审美宗趣,开明代格调论先河。将“四唐”说扩展成一个完整系统,使唐诗分期至此进入圆熟境地。  相似文献   

8.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翻译家维特·宾纳翻译的《玉山诗集》是《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第一部英译单行本。宾纳在“散体”译诗思想的指导下,以独特的方式传译了唐诗的情感、语言风格和音乐性。宾纳创作的诗歌折射出他丰富的唐诗翻译体验,显现出唐诗意象、语言等“汉诗风尚”,是著名的“仿中国诗”。《玉山诗集》与仿中国诗为宾纳在英语诗坛赢得了盛誉,促进了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辅导》2008,(Z2):67-69
提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盛唐使唐诗发展到顶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诗的盛唐"。当时,诗坛上名家辈出,灿若群星。主要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而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则是盛唐诗坛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相似文献   

10.
《过日集》二十卷是清初诗人曾灿历经十年磨砺编成的大型诗选,收录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十八年间佳作名篇,选入各地诗人1500余家,诗8200余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初诗坛之“天下大势”。文章从编辑体例、编选原则、征诗与刻资三方面探讨其编选,以期呈现清初诗坛的深层景观。  相似文献   

11.
论李贺诗     
李贺是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或抒发个人怀抱,或关心国家政治,或怀古咏史,或赠别酬答,而那些感流年,叹人生的作品,则以诡异凄艳的特色在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的唐代诗坛独辟蹊径,更为唐诗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12.
开元、天宝年间,大量诗歌谱入边地大曲传唱。边地大曲的传辞受乐曲特质影响和制约,多选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这些诗作择韵响亮,选题刚健壮阔,情调苍凉悲慨,均体现出鲜明的边地大曲特色。边地大曲的诸多音乐要素共同作用,对盛唐诗风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将唐代诗人李白置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考察其创作所达到的“时代高度”,举诗风改革大旗,引导唐诗进入健康发展的新纪元,以充满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诗作,展示盛唐由治而乱的历史画面,用多样体式进行创作,把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14.
论张九龄的诗品与人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九龄是张说政治事业和文化事业的接班人,人品正直,又富有政治才干。张九龄的诗歌风格独具,其以《感遇》为代表的五言古诗和风格清淡的山水诗,均是盛唐诗歌的亮点与新发现。他还善于团结诗人,提拔了一批诗人,为盛唐诗歌"众星罗秋,乘运共跃鳞"的大好局面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罗隐诗歌的语言,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感怀身世之作,“善作亻宅傺之言”,慷慨悲凉,调高韵响,犹有楚骚之遗风;那些咏物抒情小诗,则绮丽与清绝并存,其精邃自然处,不让唐之初盛;而那些深含哲理的议论之诗,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九龄是张说政治事业和文化事业的接班人,人品正直,又富有政治才干.张九龄的诗歌风格独具,其以<感遇>为代表的五言古诗和风格清淡的山水诗,均是盛唐诗歌的亮点与新发现.他还善于团结诗人,提拔了一批诗人,为盛唐诗歌"众星罗秋,乘运共跃鳞"的大好局面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韩偓人格为后世论者敬仰。清代纪昀赞他“唐末完人”。韩偓一生的经历遭遇均表述在诗歌中。他的政治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诗歌在对社会现实、政局变动的直接叙写中注重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抒情风格;时事政局恶化,使他在诗中采用了深隐、曲折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沉郁的风格特征;用极本色的语言出色地表达情感;韩偓的诗歌还喜欢用七律写时事,后人称之“唐末诗史、七律殿军”。  相似文献   

18.
宋琬,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国朝六大家之一,诗作代表了清前期诗作的繁荣与风格的转向:前期以明七子为尚,诗作质实典雅;后期因人生遭际与当时诗坛风格变化的影响,诗作凄清激宕,有宋诗风味。  相似文献   

19.
张先诗摭谈     
张先有诗名,但诗集久已亡佚,今钩稽所得凡25首、断句8。在宋仁宗统一繁荣的时代的大背景下,张先的淡泊名利、仕途平稳铸就了他心平气静、客观理性的创作态度,促成其诗歌作品题材与内容的变化,从而决定了其诗歌清丽平淡的基本艺术风格,显示出兼具唐宋诗风的过渡性特点。张先以词法为诗,诗似其词,这种经由细腻精微的心理感受而显现的近似自己深婉词风的诗的特色,正是他在诗艺方面开掘与刨新的最主要表现。另外,张先诗涌动在清新亮丽外在形式之下的理性精神对其词初步的诗化倾向产生了影响,或许也启迪了苏轼。  相似文献   

20.
张九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丰富多彩、精妙绝伦,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如富于风骨、勇于谏诤的美刺传统,多采用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情景交融、雄浑阔大的诗歌意境,清新自然、冲淡悠远的艺术风格,其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