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炼  简功友 《海外英语》2012,(23):129-130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被赞为"玲珑剔透的牧歌"。《边城》因其独特的风格而拥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因此对这部小说翻译的美学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尽管现在国内外学者对《边城》这部小说的研究已有了一些成果,但对其英译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则更是少有。基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美学思想在翻译界的影响,该文以"三美论"为指导,结合沈从文先生及其小说《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自身对原著的部分翻译实践来讨论译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2.
《边城》作为沈从文抒情小说的经典,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流溢着自然美、人情美和人性美的湘西风情画卷,这里不仅有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以及闪耀着人性美光辉的边城人民。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这种理念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沈从文小说《边城》中建构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家园,《边城》中建构的湘西世界就是一个有着绿水青山的世界,里面有一群勤劳朴质的乡亲,有各种各样身份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呈现出多彩多姿的湘西文化特色。《边城》中的湘西世界,描写了绿水青山的美景、描绘了湘西淳朴的民风、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他们宁静安详的生活,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美,更是心灵的滋养和人性的洗涤。  相似文献   

4.
从图形-背景理论看报刊新闻的语码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婕 《现代语文》2009,(6):78-80
沈从文以茶峒小溪边摆渡的祖孙二人为中心,构建了一个风光优美、人物纯朴的《边城》故事。本文试从小说的自然山水美、人性淳朴美和悲剧崇高美三个方面为主要侧重方向,来一一分析沈从文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 ,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 ,没有半点对社会人生的愤恨 ,即使有怨 ,也是怨而不怒。这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 ,将美融于自然之中 ,使人“见美然后悟丑”。作品在人物表现、风俗介绍、语言表达等方面 ,都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小说《边城》问世之前,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文学作家的作品一直主导着当时的文坛,这些作品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否定意义的中国形象;沈从文在《边城》中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肯定意义的中国形象——作家通过对湘西自然山水之美的描写,通过对湘西人善良人性和纯朴民风的展示,特别是通过对湘西人诗意性格的刻画,塑造了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边城》是沈从文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小说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那乡土气息浓郁的《边城》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至真至善的美。  相似文献   

8.
杨蔚 《天津教育》2020,(2):175-176
《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兼具了抒情诗与小品文特点的小说,《边城》可以说是呈现了沈从文小说创作中有关湘西情怀、人性的描摹以及现实思考的内容,简单的故事中包含着丰富的意蕴,作为高中语文阅读赏析中重要的一篇,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小说语言清新别致,意境深远,使人性的纯美与自然的静美水乳交融,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人性意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来探讨《边城》以人性为主题的原因,了解作者对人性美的诠释,从而领略该小说的语言特征和艺术特色之美。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没有半点对社会人性的愤恨,即使有怨,也是怨而不怒。边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将美融于自然之中,使人“见美然后悟丑”。作品在人物表现、风俗介绍、语言表达等方面,都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和沈从文作为现当代作家,在创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对迟子建的小说《采浆果的人》和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作一比较,发现这两篇作品在写景、写人以及思想情感表达上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充满着浓厚民族色彩的乡土抒情小说,更是一首动人的“乡土抒情诗”。作者以一只带着温情的笔,为我们描绘了“边城”美的自然、美的风俗、美的人物,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善与关的湘西世界,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从《边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湘西独特的风俗美。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一部以情感人的小说.老船夫与其外孙女翠翠间的挚爱亲情,令人感动不已.小说中所反映的天保、傩送之间的兄弟情也令人难忘.作家所描述的边城人民人际交往上的许多平凡事,都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芒,散发着乡情的浓香.《边城》中翠翠与傩送之间纯美的爱情及其悲剧结局令人心生怜悯,具有一种悲哀之美.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沈从文声称,他要在《边城》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边城》就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在作者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边城明净的风光,淳朴的民风,教化着善良敦厚的人们。  相似文献   

16.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情,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边城》是沈从文用热情而迷醉的歌喉唱出的一曲牧歌,牧歌中吹奏着三个关键词:生命、美、爱。《边城》也是中国文学美的象征,纯美的山水、纯净的自然、淳朴的人情,沈从文以优美蕴藉的文字为我们构筑了一方心灵的净土。然而《边城》淡泊的意蕴、灵动的笔调、如水的忧愁,都有别于其他小说,而其不以曲折的故事与紧张的情节取胜的特点,无法适用于一般的小说讲授法,客观上给教学带来了难度。先后教过《边城》两次,每次都将边城中的爱与美”作为聚焦点,总觉得教学有些浮泛,文本处理失于机械。2005年4月,我承担了“浙江省阅读教学研讨会”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历来被认为最能体现沈从文的审美理想。本文结合小说《边城》,从小说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对传统美德的深情赞美及故事情节的简朴优美等三个方面对沈从文的审美理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沈从文是一位文学大家,我们大都是从他那部有名的小说《边城》开始了解他的。而"边城"在哪里呢?"边城"就是沈从文自小生长的地方——湖南凤凰县。如今,这个美丽如画的小城,因为那部同样优美隽永的小说,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边城》发表于1934年,反映的是湘西边远小城茶峒镇的社会风貌,“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可是却表现了不平凡的美。”某种意义上说,《边城》的不平凡,正是由于作者一定程度上将农民生活诗化,写意化,通过对粗糙而艰辛的农民生活原生态的话语置换,使民间成为曲折表达知识分子儒道释的图腾式象征。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乡村世界和农村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诗意化的世界,是现代文明失落世界的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