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接触不仅会产生语言变化,而且会形成新的语言形式。洋泾浜英语形成于18世纪的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又出现了怪调洋泾浜英语和新洋泾浜英语等。文章以田野调查的方式,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民街英语的语言特征,并将其与洋泾浜英语、混合语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语言接触不仅会产生语言变化,而且会形成新的语言形式。洋泾浜英语形成于18世纪的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又出现了怪调洋泾浜英语和新洋泾浜英语等。文章以田野调查的方式,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民街英语的语言特征,并将其与洋泾浜英语、混合语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3.
洋泾浜英语(Pidgin)是英、汉语的混杂语。本文主要探讨洋泾浜英语的语音特点,以及洋泾浜英语的发音方式对现代英语学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洋泾浜语是一种为了与其他语言集团交流而发展成的混合语。历史上,洋泾浜语在上海的洋泾浜地区广为使用。如今,得上海尤其是襄阳市场民间贸易兴盛之利,襄阳英语在襄阳市场内得以广泛使用。从语言学层面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将襄阳英语视为一种洋泾浜语言。  相似文献   

5.
"洋泾浜英语"来自Pidgin English的翻译,它是国外语言学界根据清末中国商人发英语business(商务)的蹩脚发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名词,用来通指世界上所有不纯正的混合语。由于历史的因素,从明末开始,洋泾浜英语在中国存在了三个世纪。本文从洋泾浜的产生的历史原因,发音特点谈起,阐述了21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新洋泾浜英语"的特点,对当代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部分影响以及它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在旧上海的十里洋场,流行着一种洋泾浜英语。洋泾浜是19世纪中叶位于英法租界之间的一条小河,当时在洋泾浜附近有许多中国人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加上用手比划同外国人接洽生意。这种生搬硬套,不合英  相似文献   

7.
孙星 《英语广场》2021,(8):80-82
洋泾浜英语在近代英语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在语言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洋泾浜英语促进了现代汉语语法的欧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和表达。本文具体探讨中国洋泾浜英语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二语习得教学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洋泾浜”英语最初诞生于广州,继而影响了以粤语为主的广东文化,直到今天,依然有“洋泾浜”英语继续生成。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粤方言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受到了“洋泾浜”英语的影响,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这种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贺 《语文知识》2014,(4):9-11
《辞海》对“洋泾浜”的解释是:“鸦片战争以后,产生于中国沿海几个通商口岸的一种混合语.词语极少,多半来自英语,语法则基本上依据汉语.”如:I nocan.(我不会).徐通锵在《基础语言学教程》中对洋泾浜是这样描述的:“‘洋泾浜’是因语言互相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旧中国,人们往往用‘洋泾浜’来指一种非正规学会的不标准、不规范的外语,特别是英语.‘洋泾浜’是当地人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它的产生有着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建国后,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洋泾浜英语已无人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式英语”到“中国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英语不是“洋泾浜”,不是“中国式英语”,而是在符合英语语言规范的基础上表达中国人思想的英语。从历史学角度来看,这种英语是必然,不能被忽视,有了这种历史观,再看教学申从母语到目的语之间的“中间语”,我们就会明确方向在哪里了。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语言使用者相互接触、交往的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也在不断地冲突、融合。在某些社会条件下也会产生混合语。目前研究较充分的语言混合现象大多是在殖民条件下产生的以英语为基础的洋泾浜英语(pidgin)和克里奥耳语(Creole)。在重新阐述言语接触、洋泾浜语、克里奥尔语等相关概念基础上,以台湾多语言混合现象及“伪满洲国”时期的言语接触为例,重新认识这一语言现象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访谈法及观察法,对英汉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回民街英语进行田野调查,重点对其语言特征及文化特色加以描述,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码转换及讨价还价的文化特色。通过与中国洋泾浜英语的比较,揭示回民街英语的本质特征。研究认为,回民街英语作为受惠语,其词汇主要源于施惠语-英语,语音及语法特征则以其母语-汉语为载体,其实质是一种新式的中国洋泾浜英语。  相似文献   

13.
“洋泾浜英语”是产生于旧中国沿通商口岸的一种变形英语,它是英语受到汉语语音,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干扰后的变种。“洋泾浜汉语”是与“洋泾浜英语”有着历史渊源的另一种语言现象,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一定程度上是汉民族经历了内忧外患,自我内耗后,在社会转折时期对外来化盲目欣赏和急功近利等复杂心态的反映,其实质是一种殖民地化的复苏,由此也充分说明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迅速变革发展时期,国民语言字主权意识,规范意识需要加强,语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法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别琴英语     
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别琴英语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产物。中国别琴英语发展史可分为广州英语和洋泾浜英语两个主要阶段。别琴英语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对现代语言教学仍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洋泾浜语和克里奥尔语,又称混合语。在语言接触频繁的地区,为了交流,人们需要学会一种通用语,洋泾浜语就这样产生了。由于洋泾浜语功能有限,不够完善,于是在洋泾浜语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较完备的语言——克里奥尔语。洋泾浜语和克里奥尔语是语言在接触与碰撞中形成的新产物,因此,语言的接触与适应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的接触与适应的过程。本文将从文化适应视角来阐述语言的洋泾浜化与克里奥尔化。  相似文献   

16.
洋泾浜英语是因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而产生的一种语言混合体,是一种跨文化的边缘语言;轮机英语是远洋运输中船舶轮机员使用的工作语言,其口语中包含许多语言的非正式变体.从两种语言的类比分析入手,试图寻找它们在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相似性特征,探索简洁的洋泾浜英语表达方式给规范的海事院校轮机英语教学与培训各层面所带来的启示,以期为新时期轮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洋泾浜英语”、“中式英语”、“山寨英语”等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语言现象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指出非标准英语是十分不良的文化现象,应该避免由此对英语语言学习和使用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正>"洋泾浜"在上海话里多泛指不伦不类的人或语言。在语言种类上,"洋泾浜"是泛指带有其它语言特色的语言。而实实在在的洋泾浜,是一条英法租界上的分界河,也是上海县城到英租界的必经之地,后被填平,即今天的延安东路。晚清时期,有许多露天通事、华商、跑街在这一带与外商洽谈生意,久而久之就成了十里洋场的代名词。鸦片战争后,上海迅速由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洋泾浜英语"也逐渐  相似文献   

19.
阿澈 《大学生》2012,(7):40-41
Chinglish最早成气候,大概是旧上海的洋泾浜英语,虽说发音语法都有点山寨,但好歹也完成了沟通的目的,一度广泛流传于沪上,就连正宗的英国佬到上海落脚,也得先从师学几个月"洋泾浜",这样才算通过了初步的语言关。  相似文献   

20.
文化取向作为《喜福会》的主题之一,隐匿在诸多的象征意象之中。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在生活中常用的汉语和"洋泾浜"英语映射出第一代美国华裔女性对中国文化靠拢和对美国文化疏离的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