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道德失范、信仰危机、价值观念错位、情感冷漠等一系列道德问题。但网络道德他律又面临着困境,其主要原因是:“虚拟性”带来的网络行为主体使传统的法律面临挑战;网络本身又是脆弱的,它也存在开发工具不完备和技术条件不成熟的问题;经济控制乏力;传统道德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在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网络交往中消失殆尽。因此,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着力点应是自律。  相似文献   

2.
赵璇  周治金 《考试周刊》2011,(56):159-160
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弊端,尤其是关于网络道德失范及网络犯罪的报道,更让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道德问题。已有的研究主要探讨网络道德的负面影响,关注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形成原因。本文作者拟以网络信息分享的积极行为为切入点,从正面角度探讨网络道德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作为最广泛、最有效的传播媒介,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网络道德的严峻挑战和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加强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深刻剖析其主要危害。网络道德建设可从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坚持"网上"网下"道德教育两手抓、积极开展校园网络文明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道德的"网络一代"。  相似文献   

4.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文化给大学带来了快捷的学习手段,丰富的学习内容,多彩的学习界面,但同时也使许多大学生消极沉沦、误入歧途,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冲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及其影响,积极抢占思想阵地,大力倡导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困境与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引起了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引起了伦理道德领域的相应变革.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日趋凸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困境,并就如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一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道德问题的提出(一)网络的显著特征网络的应用及发展给整个社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随之发生巨大变革,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是一把现代社会的双刃剑,它具有以下特征:1开放性计算机从大型机到PC机,本质上还是封闭的。网络的发展打破了这种封闭,使计算机真正成为连接在网络上的"终  相似文献   

7.
网络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相关问题,如网上黑客的出现、色情内容的传播、信息欺诈等,广大青少年也深受其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网络道德建设可从加快青少年网络体系建设的步伐、注重青少年网上行为教育、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三方面入手,使当代青少年成为有道德的“网上的一代”。  相似文献   

8.
网络道德失范与网络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在为社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和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网络道德失范主要基于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网民行为必须有所规范,必须遵循"网络道德原则".网络行为的特殊性及由此所引发的伦理问题,要求一种全新的网络伦理学加以甄别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是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最广泛的群体,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以应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高校中深化信息道德教育,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事实表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扰。特别是它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直接危害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应当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一、网络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信息化浪潮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网络正在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影响尤甚,因此有人称当代青少年为"网上的一代"。然而,部分青少年只是掌握了熟练的上网技巧,并未很好地掌握上网的道德规范,出现了诸多不良网络行为,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面对网络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学校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网络知识,不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网络。  相似文献   

12.
杨佩斯  安东 《教书育人》2011,(18):66-67
一网络文化的形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普及,网络正以"无网不入"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当中。"网络最终所能带来的社会变化并不只是建立一个信息市场,而在于形成长久的个体关系与群体关系。"事  相似文献   

13.
信息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文章从大学生网络道德入手,分析了网络道德建设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作用,指出高校图书馆作为在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上网、利用网上资源的主要场所之一,应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分析与应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手段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 ,网络道德是指人们在遨游网络世界中 ,在虚拟环境下形成的规范与操守。由于网络的鲜明特点 ,使得网络道德除包含道德本质的含义外 ,还具自身的特点。从道德的发展历程来审视 ,网络的出现给道德进步所带来的影响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德育专家叶澜教授曾对目前道德领域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认为一方面的挑战集中于原有道德规范体系趋于“失效” ,另一方面在于新的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十分清晰或被广泛认同与实践 ,这又导致了道德领域里相当程度的"失范"。在网络…  相似文献   

15.
龚贞龑 《成才之路》2020,(11):23-24
网络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育者要辩证看待新时代下网络对德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积极利用网络强化德育工作。利用网络强化德育工作的策略有:加大网络环境规范力度;提高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德育的能力;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在为人类创造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面对网络引起的伦理道德环境的新变化,针对网络环境下一系列道德失范现象的涌现,有的放矢地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伦理道德建设,协调网络人的关系,规范网络人的行为,不仅是网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伦理道德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认真分析网络时代的特征,研究网络发展给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新课题,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立一支强大的新型教育管理队伍,改进工作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有利资源优势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既从中获益匪浅,又让人感受到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网络日益为青少年学生所熟知和使用,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浮出水面,直接危害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德育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利用多种途径与方式在中学生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在学校创造绿色的网络空间,让学生成为网络时代的受益者,而不是成为网络时代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9.
人类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全球化的网络时代,“网络化”已成为经济、文化与人际交往等社会生活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然而,信息网络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政治、法律、伦理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传统道德受到严峻的挑战.为把青少年培养成文明的网络主体,必须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立法、提高青少年的网络自律能力、加强网上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引起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嬗变,也给高校德育环境带来新挑战。高校德育应当针对网络文化开放性、多元化、虚拟化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安全观;培育判断力、选择力;克服“网络成瘾综合症”,以“慎独”的道德自觉防范和纠正网络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