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母亲洗脚     
这次的班会主题是《我的母亲》,老师走上台,提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你们替母亲洗过脚吗?”同学们似乎有点惊讶,当然,回答那都很一致:“没有。”老师说:“没有?那么请你们今天一定要替母亲洗一洗脚,能做到吗?”“能!一定能!”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真谤     
【文章大意】“母亲”两个字包含着无尽的含义,伟大无私、任劳任怨……五月的母亲节是感恩的时刻,一声我爱你,一枝康乃馨,母亲失去光彩的脸颊就会重绽灿烂的笑容。本文选白《心灵鸡汤》中关于母爱的一篇文章,文中讲到成为母亲意味着无尽的牺牲,再也不能按照惯例做出决定j原视为无比重要的生命和生活都将随着孩子的诞生而变得不那么宝贵。为了救自己的孩子,母亲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你永远不会后悔”成为母亲。这正是母爱的真谛所在,无声如水,却又沁人心田。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亲是赋予我们生命的女人。天下最平凡的母亲,也是伟大的母亲。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母亲为子女的付出总是无法估量, 然而母亲却从不求回报,母爱是不计算代价的,母爱也总是让人感动。《为了母亲的微笑》封面的几支粉红色的康乃馨让人不由地联想到母爱而备感温暖。  相似文献   

4.
本文写母亲的故事,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角度——爱好!文章写了自己母亲五个方面的爱好:爱吃野菜、爱吃肥肉、爱穿自己手工做的衣服、爱保留孩子穿剩的旧衣服、爱在背后表露自己对子女强烈的爱。如果说母亲的前三个“爱分’是为生活所迫,体现了所有母亲的“统犊”之情,写出了共性哪么后两种“爱好’倒是母爱长河中最难康的两朵浪花,写出了这一位母亲的个性。在这种母爱的个性与共性的交融中,读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感人心者,莫先平情。”以情感人是这篇文章的一大优点。作者写母亲的‘凌好”,意在表现深深的母爱,在写母爱的过程中又…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母爱是最深的,可人民教师对学生的爱,比母爱更深。因为她体现着母亲、人民和祖国对接班人的热爱、关心和期望。看了别山小学教师爱生的动人故事,您会觉得她们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慈师手中线“慈师手中线,学生身上衣。节前连夜缝,不误过‘六·一’。”不是我有意篡改古诗,实在是肖老师为学生赶做节日衣服的事太使我感动了,所以才把它和那首歌颂母亲的古诗联系在一起了。“六·一”节前一天晚上,灯光下,肖红芝老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泪     
从我记事起,母亲为我流了两次泪,滴滴泪水,都是一次成长的体会,都是母爱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母亲     
母亲啊,很平凡平凡得像你手里一根不知疲倦的毛衣针为女儿挡住秋的箫瑟,冬的严寒母亲啊,很平凡平凡得像你身上一条朴实的围裙静静地为儿女收拾一个温馨的家母亲啊,很平凡平凡得像你脸庞饱经风霜的皱纹把伟大的母爱无私献给儿女看我们一天天长大岁月流逝母亲老了但平凡使她年轻皱纹使她更美丽母亲@杨丽萍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纽扣     
一冰 《广西教育》2007,(5C):9-9
他还记得,那年他过12岁生日时还在上学,老师自然没有理由为他放假。一大早,母亲就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他躲闪着母亲冰凉的手,还想再赖一会儿床,就听母亲说:“你看这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妈妈的爱     
李健慧 《家长》2014,(8):95-96
妈妈的爱,是我们歌颂的永恒主题。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米尔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萨克雷说:“在孩子们的口头心里,母亲就是上帝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天下母亲     
绘丹 《师道》2005,(9):56-56
每次去探望父母,临别时,健谈的母亲总要我带上一大包东西,诸如奶油白瓜子、各色软糖、香浓辣酱等,都是我从小就爱吃的。“妈.这些东西超市里常有卖的,我就不拿了吧?”母亲说:“你忙得总是忘了去买,还是带上!”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书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相似文献   

12.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已经成为国际性的一个庆祝节日了。它是为歌颂世间伟大的母亲、铭记母亲的恩情、弘扬孝敬母亲的美德而设立的。在母亲节这一天,别忘了对母亲说上一句——“谢谢妈妈,我爱您!”  相似文献   

13.
母亲,多么圣洁的称呼,母爱又是多么伟大的字眼!读过不少人写的母亲,其中也包括一些名家的作品,对母爱的强烈和自私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无不包含着浓浓的情感。可我惟独对高尔基写的《母亲》印象比较深,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相似文献   

15.
那是我第一次向母亲要钱——我想买一双回力鞋。尽管我说出了口,但我依然能感觉到声音在颤抖。我的心仿佛也跳到了嗓子眼,当那句话只说了半句时,我就有些后悔,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说清了所要表达的内容。母亲正在纳鞋,她看到我这意外的表现起初有些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母亲说:“是呀,是该给你买一双鞋了。”  相似文献   

16.
写信的母亲     
母亲一向嫌自己的字不好看,不太肯写信。要求母亲提笔,她会笑着直摇头,指着自己的头说“里面封了水泥”,好像在推却一件难为情的事,她是如此怕写信。  相似文献   

17.
朱艳  丁正学 《学语文》2013,(3):17-18
[导入新课] 在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关心、爱护儿子的父亲形象,记得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古往今来。母亲这个名字一次次叩响我们心灵的大门,触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感情。所以歌颂母亲的诗句、俗语很多,比如: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现在我们一起背诵。(学生齐背)  相似文献   

18.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相似文献   

19.
【审题】这是一个既常见又普通的作文题,是典型的写人的记叙文。母亲是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朝夕相处,无话不说,有的人把母亲当作自己的良师,有的人把母亲当作自己的益友,有的人当拥有母爱时不以为然,有的人当失去母爱后才真正感到母爱的可贵。写最亲近的人,最熟悉的人,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有很多话不知从哪儿说,说多少、这就是选材问题。受题目中的“我”的限制。所选材料既要能表现母亲所共有的特点,更要有别于他人母亲的特别之处,这就叫典型。【构思】精心构思达到的目的是“新颖”,材料选得典型,就能出新意。写法上可以采取通过三两件…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池塘     
文中的“我”从小失去母亲,没有享受过母爱。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而从内心生发出深深的对母爱的渴望。文章文笔细腻,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细节传神,很值得一读。如写奶奶“说完背过身去,捏了一把鼻涕,用衣襟抹了好一阵泪水。”并且说:“缺奶的孩子,今天总算补齐了,这一辈子就好了。”使人不由得潸然泪下。这一切都启发我们:要想写出感人的好文章,则自己首先要做有心人,选取出家庭生活中最使你动情的一瞬,捕捉生活中最美的形象,写出来才会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