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认识一位小数》。2.教材简析《认识一位小数》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建立了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来认识一位小数,初步建立起小数的概念,使学生的“数”的概念由整数、分数向小数扩展,为学生日后深入理解小数含义及系统学习小数知识提供基础和基本学法。其作用有三个:一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具体地理解小数就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是有利于学生在与整数、分数的读写方法的比较中,掌握小数特殊的读写方法;三是有利于学生将本课知识及学…  相似文献   

2.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学习小数,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日常生活中无法用整数来表示的数量,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数感,为学生顺利进行各种运算奠定基础。因此,学生是否学  相似文献   

3.
一、情境导入1.估一估、量一量。老师手中这根高年级同学使用的跳绳大约有多长?这根低年级同学使用的跳绳呢?估后请学生实际测量。感受: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  相似文献   

4.
小数加、减法及相对应的混合运算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整数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连减的性质等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小数计算的开始,是整数计算的延伸,是学习整数、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和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小数加、减法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加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8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2.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 3.利用新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悟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后续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日,听了同事王老师执教的"小数的认识"一课。在课堂中王老师设计了"先把整数改写成不同单位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小数的产生相对于整数而言,是一大突破,让只有整数概念的学生形成小数概念,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教材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贴近学  相似文献   

7.
刘海南 《广西教育》2005,(4A):37-37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在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一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课是学生学习分数的第一课,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是系统学习小数知识,尤其是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做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简析本课教材是在整数基础上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加上分数与整我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讲有很大差异,分数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过材是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着重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的含义,给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见分之几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三个: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放各部分的名称。2.借助直观议示、保…  相似文献   

9.
<正>按照新课标要求,"小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分两段进行编排,第一学段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那么,第一学段"认识小数",应该"初步认识"到什么程度呢?如何寻找从生活经验到数学理解的桥梁,如何沟通小数与整数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已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的这册教材的内容有: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共计六个单元。本册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适当加强整数的概括和系统整理,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分数打好基础。2.增加对量的计量的复习和系统整理,为后面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等有关知识做好准备。3.加强小数与整数、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易于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4.改进应用题的编排,加强连乘、连除应用题以及…  相似文献   

11.
小数除法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标教材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七大板块。与老教材相比,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还是例题的选材上都发生了变化。从教学内容看,原来小数乘、除法编在一个单元,现在小数除法成为独立的单元;原来小数除法的意义作为一个知识点编在学习小数除法之前,现在没有了;原来在小数除法学习的结尾部分安排了连除、除加、除减的混合计算,现在改成了解决问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也单独成为一节教学内容。从呈现的学习素材看,课标教材画面精美、生动有趣,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生活场景,这比老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从教学目标上看,与老教材相比,课标教材不仅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8、69页"小数和整数相乘"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教材简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  相似文献   

13.
付红梅 《湖南教育》2000,(14):58-59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内容包括小数的产生、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等四层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整数、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它的教学 ,既能为学生在本册深入学习小数的系统知识奠定良好而必要的基础 ,又能为更深刻地理解和沟通与分数、整数在概念、性质、数位、计算等方面的联系提供前导知识 ,对今后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 ,可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通过概括训练…  相似文献   

14.
对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两次进行学习.第一次是三年级下册的小数初步认识,第二次是四年级下册的小数意义。从教材的编排看,小数的意义突出的是小数意义的归纳。小数的初步认识强调两部分知识: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如:0.1元表示1角)与生活中的一些数用什么小数表示(例:1分米=0.1米)。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是在分别认识了一位、两位小数后,再分别教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且是将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分散编排的。本课设计将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先教一位、两位小数的认识,再将一位、两位小数的比较放在一节课教学。这样便于引导学生借助旧知,从不同角度说明一位、两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其依据是学生已有整数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这一基础。因此,充分借助旧知解决这一新知对他们来说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这样处理教材,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旧…  相似文献   

16.
北师大版教材将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将小数认识与人民币(元、角、分)和长度(米、分米、厘米)等常见的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阶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在本课中学生将脱离具体情境从更高层次理解小数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次尝试,引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能从"形式模仿"走向"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17.
教学思考: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小数的产生源于“测量或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就用小数来表示”。考虑到小数与整数、分数的密切联系,我设想在小数与整数的对比中整理小数的相关知识,以“以某个知识为例,比较小数与整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一核心问题为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8.
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在新教材五年级上册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进一步学习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基础,能更好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理解相关的运算规律,提高应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注重实际运用.在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主线,营造丰富、生动、真实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落实课标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有关小数的数学知识,教材的例题编排是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两种情况。所以,教材中无论是例题还是  相似文献   

20.
井远红 《山东教育》2012,(Z1):77-79
建模点1:负数模型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负数简要分析:负数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课标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同时也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