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投资对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不同的教育类型,其教育投资的来源又应有所区别.对于初等教育,由于其"外部经济"的存在,需要政府充当主要的投资者,而对于私人收益率较高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则应当发挥市场在成本收益问题上的特殊优势,鼓励家庭和企业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2.
城市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它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是三维立体的:从层次维度看,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层次;从时间与程度维度看,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从教育与社会维度看,包括教育发展背景、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发展动力、教育发展效率与质量、教育发展水平与结果五个一级指标.三个维度中的每一项评价应体现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非洲高等教育发展缓慢。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非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大于高等教育。因此,非洲政府比较重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忽视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最新的有关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教育收益率比原来所认为的要高得多。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也开始重视非洲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种种原因推动下,近年来非洲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新迹象。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明确界定高等教育经济性质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的外部性、资本限制等角度分析了政府支持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并通过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分析提出:持续走高等教育收益率和不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使政府应以支持低收入群体为政策目标,以实现社会公平与高等教育投资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不宜盲目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是一个单纯的高等教育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在考虑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时,不能不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状况。首先,从本世纪末我国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状况看,教育发展的重点应当主要放在发展初等教育上;其次,从教育经费的再分配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过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挤占了本来就很不充足的初、中等教育经费;最后,走内涵式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说法,在当前条件下说服力不足。因此,在穷国办大教育的状况下,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味与发达国家比较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是极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6.
省域间的"人才争夺战"揭示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利用2006-2016年面板数据,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思想建立回归模型,从不同教育层级、不同区域出发,实证分析财政性教育投入的作用差异及现状成因,结果表明:三级教育财政对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财政性教育投入贡献率大于非财政性教育投入,高等教育阶段则相反;三级教育财政性教育投入对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促进作用从东部至西部依次递增;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地区人力资本存量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合理优化三级教育投入,健康引导人力资本流动,搭建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等,以期各地区经济水平、人口素质环境得到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制约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因素为:经费严重不足、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欠佳、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以及生源质量较差。因此,从争取外部支持而言,民办高校应更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财政拨款和补贴。从提高内部管理、教学水平而言,一是应进一步向社会公开聘请管理和行政人员,并定期给予培训;二是要设法从长期和短期上分别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三是严把“入口”和“出口”,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边区政府制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使边区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社会教育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教育投入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基于具有代表性的18国数据,建立当期和含滞后项的面板分位数模型可以有效地刻画公共教育投入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中的延迟效应。研究发现,中等和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延迟效应,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滞后二期的高等教育经费占政府教育支出比重和滞后三期的中等教育经费占政府教育支出比重对人均GDP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当期初等教育经费占政府教育支出比重对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当期高等教育经费占政府教育支出比重则对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与教育投资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阶段的教育具有不同的公共产品性质,区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为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国力也决定了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因此,在教育投资主体上划分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多元投资教育的局面,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民办高校政府财政资助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民办高等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为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经费紧张,首都的民办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生存的危机,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本文从政府资助民办高校的理论依据出发,分析了北京市民办高校获得政府财政资助的状况。北京市民办高校很少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构建政府财政资助民办高校的机制是北京市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困境有其经济、社会发展等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成本较高而收益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冲击,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职业教育资格认证制度不完善等。为此,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规范我国的职业教育资格认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全面提升西部基础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基础教育推给社会或市场,寄希望于社会集资、捐赠和社会力量办学,是极不妥当的。在这一领域内,市场主体介入的可能性很小,作为公共物品的基础教育,政府有无可旁贷的提供之责。基础教育由中央财政承担,将会极大地推进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改变我国目前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配置的极不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支持力度的不同是造成省际高等教育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文章通过用菲利普和贾斯汀两人提出的分析美国州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支持力度的数学模型,对1999~2008年间我国省级政府给予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各省之间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存在很大差距。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既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又需要高等教育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总体上的非衡性、不同省区的差异性和与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对应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建立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各省区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等对策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衡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造成美国今日社会教育高度发达的原因很多,既有良好的外部条件(自然环境和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又和美国联邦政府长期对社会教育的高度重视,并通过立法和拨款相结合的方式对社会教育的发展进行干预,美国社会各界和当地人民对发展当地的社会教育有浓厚的兴趣,紧紧依托各级学校进行社会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美国在发展社会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联邦政府对各州社会教育的宏观调控乏力,各级政府对社会教育的拨款增长幅度较为缓慢,各州社会教育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等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由于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创业资金不足、高校对于创业的重视程度等综合原因,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低,相关部门可从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毕业生素质,扩大政府优惠政策及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安双宏 《教育研究》2012,(7):130-133
印度的教育系统规模庞大而复杂,政府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印度教育的发展。印度在教育公平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印度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获得了世界好评,为印度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目标一再延期,普通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比例极低,普通高等教育的质量长期偏低,这些因素对印度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尽管如此,印度政府在促进教育发展方面的探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无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推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长株潭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经济基础薄弱、金融发展水平低、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主导明显以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金融体系,减少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健全信用体系,将有利于长株潭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四大职能之一,诸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做出较大的贡献。《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既为高职院校现阶段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撑,也为其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指明了改革方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领域、范围发生了变化,社会服务手段也更为丰富,在发展进程中,高职社会服务能力与社会服务需求未能同频共振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文章探讨在《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背景下高职院校立足社会需求,多方争取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支持,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使命感,深化校企合作,校企政协同育人,形成人才的多样化发展。最终实现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高职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