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常识性文章"如果带一点儿风趣,对于读者的吸引力就比较大——也就是它的效率就比较大".(叶圣陶语)《我的旅行》采用了拟人化的自述形式,介绍了"我"(一颗小小的豆瓣)在一个孩子的身体里旅行的经过,形象地说明了食物的消化过程.教育学生吃东西不要"吃得太快",要细细咀嚼.课文把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于一体,学生读起来饶有兴味.这篇课文怎样教?我在备课中考虑了这样几点:一、字词教学三年级仍然要重视识字教学.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15个,暂时不要求掌握字形的生字2个(渣滓).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课文还配有精美的插图,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整篇课文不管从文字还是插图都给人以美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在低年级进行课内阅读指导,必须人手一份阅读材料(可以打印、刻印)。我选了《伊索寓言》中的《整天唱歌的蝈蝈》和《一把斧子》。这两篇故事从内容到文字都比较适合二年级的水平。指导阅读时,我提出如下要求:看书姿势要正确,要用眼看,不出声;遇到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文字的意思;一边读,一边想:①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蝈蝈和蚂蚁,你喜欢谁?为什么?③  相似文献   

4.
《骆驼和羊》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比高矮的事。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教学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助插图,感知课文。本课配有三幅插图,和2、3、4节课文相配。根据课文的特点,可从“图”入手进行教学。①指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是怎样的,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边看边说,教师随机出现本课需学生掌握的生字及新词。②对照插图,轻读课文。要求是:运用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生字所组成的词,再到田字格里去看看这些字的字形;找出课文中和图意对应的段落,想一想课文讲了  相似文献   

5.
谢琴 《中国教师》2010,(Z1):272-273
<正>《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整个单元的课文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也是同样如此,主要讲了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的事情。课文通过蚂蚁冒着炎夏烈日搬运粮食,而蝈蝈则乘凉、唱歌、睡觉,等到寒冬来临时,蚂蚁以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则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生活习性进行对比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的语文教研活动,教材为《蚂蚁和蝈蝈》,这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蛔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自身前后情况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的传统教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听着、答着犯困,便或玩、或打盹,或者思想开小差,于是大家在教改中大声疾呼: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改变被告诉、被灌输、被训练的地位。怎样改变 ?我们想出的一招就是:“换个思路备课”。比如教《太阳》这篇课文,老师备课不是像以往那样备自己讲的内容,也不是备自己“问”哪几个问题,而是想,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读懂,还要提出自己乐于解决的问题。于是教师在备课时备了这样一个自学提纲在课堂上出示:   1自读课…  相似文献   

8.
<正>一、案例背景《蚂蚁和蝈蝈》是我在校内开展的一节公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本中的一篇童话,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从而告诉人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一年级学生处于学习初始阶段,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理解力较弱,因此,理解课文内涵、揭示课文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同时他们思维活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所以教学方法要新颖、有趣、高效。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  相似文献   

9.
《和时间赛跑》是六年制小语第七册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一是“我”从爸爸的话语中 ,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 ;二是“我”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通过读文体验 ,并展开探究 ,弄清第一层意思 ;然后再读课文 ,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 ,感受时间的珍贵 ,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1)在学生读了课题后 ,问 :读了这课题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 )边读文边正音释词。2 .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相似文献   

10.
刚步入小学不到一年的孩子天真、幼稚,常人觉得他们大多数情况下一定是"我口表我心".可一节语文课上学生的表现却让我大跌眼镜. 那天,我引领孩子们一起学习《蚂蚁和蝈蝈》一文.课堂上,我提出以下问题引领学生交流:(1)夏天的天气给你怎样的感觉?(2)如此炎热的天气你最想干什么?(学生回答:吃冰棒,喝冷饮,待在空调房)(3)读读课文,看看蚂蚁、蝈蝈在炎热的夏天分别在干什么.评价一下"搬粮食的蚂蚁,乘凉的蝈蝈".(学生:蚂蚁很卖力、很累、很辛苦;蝈蝈很舒服、很快活、很惬意)至此,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已品读完.我没有及时安排学生品读第三自然段:"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刮起来.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相似文献   

11.
上课铃声响起,我快步走进教室。今天,我要讲的是《与象共舞》(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我按照课前的预设教学:(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2)朗读课文,画出重点句。在学生自读时,我将本课的8个生字及生词抄在黑板上,学生读完课文后我开始检查学生对这些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睹、驰、摩、尴、尬、彬、绅、氛、悠闲、...  相似文献   

12.
王鹏 《教师》2011,(11):36-36
一、教材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上半年我听了一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学弈》的阅读教学课。这位老师是这样教的:首先,他让学生拼读文中注音的生字。接着,他强调"缴"是多音字,在这篇课文中读"zhuó"。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注音的生字。认识生字以后,开始让学生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以苏教版三上《第八次》课文为例,谈一谈构建"以写为本"的阅读教学范式课堂,即"2+1"范式课堂(一篇课文2教时完成+第3教时拓展)。第一课时:三读三问,理清课文脉络上课一开始,我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引入别出心裁地讲故事:听说过这句名言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外国的有志竟成的故事吧。然后范读课文,字正腔圆,感情饱满,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初读课文环节,出示了不同层次的"三读"要求——一读: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根据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二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碗阳春面》的教学,获湖北省荆州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竞赛第一名。前后八次教这篇课文,我深有体会:“读”有学问。《一碗阳春面》是高中第三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顾名思义,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但拿到课堂上教学,就不那么简单了。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全由教师包讲,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是教讲读课文,也是一堂失败的课;一课讲自始至终全由学生自己读,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是成功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因势利导,谆谆善诱,指导有方,点拨得当,学生读得生动活泼,对文章内容心领神会,才算是成功的教学。作者写一篇文章,是通过精心构思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也要精心设计。在教《一碗阳春面》时,我自始  相似文献   

16.
上课铃声响起,我快步走进教室。今天,我要讲的是《与象共舞》(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我按照课前的预设教学:(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2)朗读课文,画出重点句。在学生自读时,我将本课的8个生字及生词抄在黑板上,学生读完课文后我开始检查学生对这些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睹、驰、摩、尴、尬、彬、绅、氛、悠闲、松弛、尴尬  相似文献   

17.
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把自己用卡纸做的一只蝈蝈送给了朗读最好的那位学生。为了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再来读读这篇课文,我灵机一动,说“: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再来试试,读得好老师教你画蝈蝈,你就可以自己画一只绿色的蝈蝈了。”我本以为这样  相似文献   

18.
《二虎子》这篇独立阅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二虎子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党的干部老王脱险的故事,赞扬了二虎子机智、勇敢的精神,歌颂了抗日根据地鱼水般的干群关系,故事情节集中,气氛紧张,描述具体生动,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课文。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一、默读课文,查字典,认识、抄写生字词。这一步,让学生在预习时完成。二、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弄清这个故事的层次:第一层,叙述区干部老王住在二  相似文献   

19.
教长课文如何既缩短教时又不降低教学要求呢?我教《反对党八股》一课时作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课前预习,课内跳读。长课文如果在课堂上读,时间不够,于是我安排学生在早自习预习,每人读一遍。这篇课文没有什么生字,只有  相似文献   

20.
《鲁班学艺》是一篇民间故事体裁的独立阅读课文,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注意故事情节,缺乏体味文章思想意义的习惯。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重在帮助学生理出自己的学习思路,用正确的思想理解课文,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第一,学生阅读课文,总是急于想知道故事结果。针对这种心理状态,我提出如下三方面的自学要求促其思考:1、《鲁班学艺》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它有几个部分组成?哪些部分是课文的主要内容?2、鲁班为什么要去终南山学艺?老师傅希望鲁班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你是怎样体会的?3、老师傅是怎样传授技艺的?他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来教鲁班学艺?这三方面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达到,而是希望融于整个自学过程之中。大多数学生喜爱读民间故事,掌握故事情节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篇课文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