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以改革家的眼光看到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一系列德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德育理论,给我们指明了新时期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邓小平德育理论作一系统阐述,力求完整准确地概括邓小平德育理论的丰富内涵,为科学地把握邓小平德育理论的科学体系,领会其精神实质作一初步尝试。一、邓小平德育…  相似文献   

2.
引言 (一)丰富德育学的理论和知识体系。为了创建完善的高校德育学,应重视德育学的理论基础研究,研究与德育学相关的各学科,吸收各相关学科的科学成果,以丰富德育学的理论和知识体系。 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会和国家教委(现教育部)东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组织研究力量,就  相似文献   

3.
西方背景下,德育理论先干德育模式产生,德育模式的建构有着完备的德育理论做指导.但是,中国由于教育经历了"文革"十年的颠覆性破坏,理论的建构和实践模式的运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所以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是在交织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方面道德教育理论的丰富促进了德育价值的进步,进而促进了德育模式的开展;另一方面,德育模式实施所收到的良好成效进一步端正了德育价值和生成了新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德育理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他结合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以重视实践为特色的德育方法论。针对培养"真人"德育目标,形成了诸如重视自治、知行合一、教训合一等一系列的德育方法,对当今我国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德育生态是近年来德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于德育生态的研究还不多,成果还不够丰富。本文对国内德育生态理论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从基本内涵、内容结构、理论依据三个方面加以归纳并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威廉·派纳(William F.Pinar)是后现代课程理论中的杰出代表,其经验课程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发展学习者自主性的思想,对当下学校德育改革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德育的目的应该促成学习者自主生长,德育的内容应该关注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德育过程应该凸显学习者自我建构,德育评价应该激励学习者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德育环境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理论,体现在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及人与环境关系的中介——实践三个方面。在其内涵上,邓小平立足我国现实国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理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德育环境思想。  相似文献   

8.
体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体育人文环境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良好载体。本文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对体育德育资源开发与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互动路径选择及模式创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童志坚 《教育探索》2013,(2):106-107
内稳态理论的发展与嬗变已经证实,构建德育内稳态理论是可能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德育内稳态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认识、德育效果的维持与评估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育,主要是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历来重视德育。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创立了较为完善的德育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德育实践的经验,这是我国德育史上的一块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我国现代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仍有着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我国古代德育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成果,挖掘其中科学的成分,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将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实现培养目标、对于丰富和完善德育理论的科学体系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高尚品格,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也是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的核心所在。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2.
王逢贤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学家和道德教育研究的巨擘。他毕生献身教育科学,为当代中国教育理论建设和德育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丰富深邃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学研究,而且大力支持并参与组织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他在德育学科建设上也贡献卓著,在全国率先开设德育原理课程,并为编写师范教材《德育原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关于中国教育学科学化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在教育学术史上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涂尔干的社会理论而言,其道德教育理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遇。涂尔干提出的"道德三要素"即纪律精神、对群体的依恋和自主性是其道德教育理论的总纲。他对教师权威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的讨论也是很深刻的。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所构成的代际关系角度讨论道德的代际传承和道德教育的代际机制,无疑是其最具特色的理论之一。道德心理学家如皮亚杰和科尔伯格对涂尔干道德教育论的批评,既有片面性,但也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秉承生活教育思想精髓、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生活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随着他的教育实践从萌芽走向成熟,包含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为中国近现代德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有益于从中汲取营养,指导当前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5.
赫尔巴特的德育理论源于古典哲学,他建构了自己的道德观念,阐述了影响德性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以德育为目的的训育。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下降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批判与继承赫尔巴特的德育理论对今天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点已经被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了解,但是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杜威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曾深入进行过探讨,主张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笔者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以便发挥其对当前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磨”者,“砺”也。课经过磨砺,磨掉的是粗糙,炼出的是精华;教者一磨课,磨掉的是倦怠,炼出的是深思。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通过磨课,“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师生合作交流的默契,在磨砺中成长,砺炼中成熟。  相似文献   

18.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儿童道德判断的起源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种明显的“道德实在论”特征,造成儿童“道德实在论”的主要原因是成人的约束;“公正”观念的发展经历一个从服从到平等、从平等到公道的发展过程,造成儿童公正观念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协作等。这些蕴涵于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为改革我国传统的德育提供多方面的启示,并从变革德育观与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做出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秉承生活教育恩想精髓的生活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为中国近现代德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有益于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超越知性德育,构建生活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