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在验证"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我们将课本上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我采用了以下环节来授课: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先给出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装置,在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失去  相似文献   

2.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其机理与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植物细胞中水分进出的方式,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新教材设计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它不但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透彻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成熟(有明显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或失水。渗透作用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1)半透膜;(2)浓度差。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即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新鲜的萝卜放在浓盐水中逐渐变软B.水分子通过细胞壁的扩散C.干种子泡在水中膨胀D.面粉吸水解析B选项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是半透膜。C选项干种子没有大液泡,不能形成半透膜,通过吸胀作用吸水。D面粉没有半透膜,也不能发生渗透现象。答案A2.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1)实验材料: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成熟的...  相似文献   

3.
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从而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为教师后面讲述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细胞遗传学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成果与细胞遗传学验证性实验结合,设计一个秋水仙素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综合性实验。该实验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两项技术和两种方法:生物显微镜操作与有丝分裂制片技术,人工诱导植物染色体变异方法与方差分析法。使学生了解了有丝分裂变化过程、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等特征,与秋水仙素对植物遗传和变异的影响。并在该实验基础上拓展了一个细胞遗传学研究性实验,通过"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创新研究性实验"的多层次、研究性实验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实验简介:本实验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的第一节中的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为后面学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打下基础.实验目的:1.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探究渗透作用的条件.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主  相似文献   

6.
张水成 《天中学刊》2000,15(2):74-74
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是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时所要做的一个基本实验,也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观察到几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如说明原生质膜是半透膜,判定细胞的死活,测定细胞的渗透势等.另外,该实验又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特点.但几乎所有的教科书或实验指导中都指明该实验所用的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在做该实验时经常有学生会问“能不能用别的实验材料”,“不是紫色洋葱鳞片叶行不行”等问题.为了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笔者选择了几种较为常见的可行的实验材料进行了比较研…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将本节知识内容与验证性实验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成熟的植物细胞是否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和吸水。再引导学生探寻实验原理、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最终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有关结论。这样将教学活动组织成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具有选择渗透性。根据细胞膜这种特性,选用具近似选择透过性能的生物膜状材料或非生物膜状材料用为代选择透过性膜,使其与长颈漏斗组成一个渗透装置,以此来验证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如何选择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面介绍几种取材容易且效果良  相似文献   

9.
植物微核实验是细胞遗传学实验中的一个经典项目,属于验证性实验。课程组以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为目标,将该实验改造成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利用微核技术检测环境中有毒有害物",由学生自主组成团队、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并汇报。经过五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6,(12):65-66
<正>1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原因是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可以运动的;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功能特性,其结构基础是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细胞膜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膜只有具有流动性,才能实现选择透过性。2赤道板与细胞板赤道板是细胞的一个空间结构,不是实际存在的结构。细胞板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结构,在植物有丝分  相似文献   

11.
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具有选择渗透性.根据细胞膜这种特性,选用具近似选择透过性能的生物膜状材料或非生物膜状材料用为代选择透过性膜,使其与长颈漏斗组成一个渗透装置,以此来验证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获取知识.将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设计为简单的探究性实验,符合学生的实际,也是当前学校条件可以实现的.笔者对高中生物一个重要的验证性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进行了改进,实施了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既能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高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第二章第四节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利用,一般是通过渗透作用演示实验让同学们在观察中思考,从而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然后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从而知道当植物细胞具备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时,就能发生渗透作用。在这一节中,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难点内容,要突破难点,需要借助渗透作用演示实验。这个实验如果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做: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处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清水的烧杯中,  相似文献   

14.
"渗透作用"教学疑难三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演示实验,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其原生质层(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可看做是~层半透膜,这层膜把液泡里面的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分隔开来,两侧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故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在以往教学中,常遇到学生提出以下三个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是生物学中必开实验。此实验是根据植物细胞膜具有半透性,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在一定浓度的外液中,就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的原理。当外液水势低于细胞水势时,细胞失水,随着细胞液泡不断向外液失水,整个原生质体向内收缩,最后与细胞壁分离,即质壁分离,把已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低浓度外液或清水中,此时细胞水势低于外液水势而向外液吸水,液泡膨胀,原生质体逐渐与细胞壁贴合,即实现了质壁分离复原。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中的"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对渗透作用不易理解,总是模棱两可;学生很难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与渗透作用联系起来。笔者多年来采取"实验—现象—思考—分析—结论"的探索程序,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和思考题的教学方式突破重难点,同时也培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53-55
<正>1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包括"渗透作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3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学习前两部分。教材以物质的跨膜运输为主题,将水的跨膜运输作为一个实例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初步认识膜的选择透过性。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做过植物(萝卜条)吸水失水的相关实验,上一章也学习过制备动物细胞膜的原理就是吸水涨破,且对扩散现象已有了认识。但本节内容需要  相似文献   

18.
"渗透现象"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经典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渗透现象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2个条件.为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建立了良好的知识铺垫.所以从人教版高中(必修)生物第一册到新课标高中生物1"分子与细胞"一直沿用该实验.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1节安排了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探究活动与以往旧教材中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不同,不再是以实验来验证教材的知识内容,而是通过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发现细胞壁的全透性,这样可使学生很好地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在对高中《生物》教材“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材上只有观察渗透作用传统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水分的渗透作用”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有感性认识,拟引导学生再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取两块体积大小一样的萝卜块,分别放在装有等量的清水和30%蔗糖溶液的两个烧杯中;第二个实验是教材上的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第一个探究实验的设计是自行增加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这节课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因为要做实验,这节课安排在实验室上。学生看到那么多的实验器材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