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言语交际是不用词语的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文化背景制约着非言语行为的内涵,文化差异深刻影响着非言语交际。弄清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是真正明确非言语交际行为含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非言语交际行为在文化交际中相当重要。因为在交际中,人们的很多思想都是通过体态语等来表现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对于非言语行为有不同的阐释。本文从体态语、服饰所表达的含义来说明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非言语交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两大交际体系。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特征是具有社会性或文化性。而语用学关于语境和言语行为的理论指出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含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一定遵守语言的用法规则。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活动中,更要根据交际时的具体文化语境,充分理解话语的语力,得体地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4.
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言语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言语交际以往多被看作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人的身体距离、座位安排、家具布置到一种文化成员对待时间的态度。沉默的使用,我们可以了解一种文化最根本的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非言语行为的标记作用与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交际不光是通过言语行为进行的,还有另一种交际方式--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的重要补充,而且能传递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事物,意念和感情,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非言语行为还具有标记作用,它可标示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话语结构及内容.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理解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来讲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课堂丰富多彩,提高授课效果,增强课堂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6.
交际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人类进行交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言语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在研究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言语的内容本身,而对交际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却视而不见,其实除了言语行为,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也是人们藉以交流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近年来,国外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已发展到副语言(paralinguistics)、  相似文献   

7.
文化语用学核心任务是研究语言使用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言语行为作为交际的基本功能单位在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应当受到特定社会文化情境的制约,而不同的文化语境对言语行为具有特定的解释和约束功能。因此,如果将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言语行为视为一种文化行为,文化语用学重点解释的则是言语交际活动中文化行为、文化语境和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与语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交际活动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受语境影响,反过来,语境存在于一切交际活动之中。本文在传统的语境理论基础上,试图探讨在跨文化交际层面上的语境知识,把语境分为言语语境(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言语因素即话语所构成的交际环境)和非言语语境(在交际过程中通过非言语因素所构成的交际环境)的定义,特点以及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口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主要是指在不同国度之间的贸易谈判或沟通中,进行的语言翻译活动。尽管口译是主要针对语言的一种行为,但是在实际沟通和交际中,有大部分内容都是非语言性质的。因此,翻译人员不仅要重视口译活动中的语言表达,更要重视非言语的交际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非言语因素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口译者要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特征,知晓非言语因素在其国内代表的含义,进而正确的翻译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本文首先对非言语交际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非言语交际在口译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非言语交际手段在口译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语境又可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在确定词义方面具有多种功能,非语言性语境也对言语交际具有重大的影响。因而我们有必要提高语境对言语交际重要制约的认识,在语境中强化培训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非言语行为是交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对非言语行为的忽视或非言语行为使用失误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了解中西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差异对于避免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非常有帮助。本文旨在分析中西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差异,并提出避免非言语交际失误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共同构成了人类的交际行为。与言语行为相比,后者的受重视程度显然不够。从文化差异角度出发,以英国、日本和德国的三部电视剧为研究对象,选取"道歉"这一场景的数据,对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发生比例进行对比,分析文化和非言语行为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一样,是交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人们非言语行为的不同往往源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交际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行为是文化习得的结果,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要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完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运用非语言行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对于交际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视而不见。其实,课堂教学不仅有言语行为,而且还有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教师在课堂内不由自主地发出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和感知、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师生关系。本文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作用诸方面来分析其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其目的是引起教师对非言语交际的重视并把它们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体育教师非言语行为教学进行了探讨。合理运用非言语行为进行教学,要遵循四大基本原则:终极目标——服务教学原则,健康得体原则,师生共识原则,言语与非言语行为优化搭配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非语言行为造成的文化摩擦也日益显著。中日两国在非语言行为上有共同点和不同点,日本人的非语言行为偏向封闭、内向型,中国人的非语言行为侧重外向、开放型。  相似文献   

17.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重视言语行为,也要重视非言语行为.只有保持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论非语言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非言语交际的功能来说明了非语言行为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产生极大影响,对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期待值、姿势、语调及面部表情对学生语言习得能产生重要影响,并进一步的说明了非言语交流直接有助于外语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并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is small-scale study reports the findings from an investigation into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t primarily seeks to analyse whether 9 and 13 year-olds can encode and decod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lassroom behaviour management. 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published research, there were no distinc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ges, genders, or task types. One key finding was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pupils misinterpreted the facial expression of anger, irrespective of the familiarity of the face, although accuracy of emotional interpretation improved with time. From observations, female staff consistently used more complementary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han conflicting, compared with the male staff.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非语言行为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手势、表情、眼神、身体姿态等非语言行为受到了教师和学生们比较普遍的认同,但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并不广泛;实验班在动作力度、动作准确性、动作表现力等方面的表现都明显优于对照班。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非语言行为,要遵循多样性、与语言法相结合、启发性及实践选择性等原则,并注意因材施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