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伶以嗜酒著名,其唯一创作《酒德颂》也以歌颂酒的品格为宗旨,实际上刘伶一生的主要行迹与《酒德颂》的主旨很好地诠释了酒在那个时代的特殊品格。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55-160
民间故事"刘伶醉酒"在我国多地流传,几乎家喻户晓。魏晋时期,刘伶醉酒的传说开始出现,最初只是传言刘伶"醉死",之后他又被附会为醉酒三年甚至十年;到了清代,又有刘伶拜访杜康以及醉饮"千日酒"等传说。从魏晋至清代,刘伶醉酒的传说是片段式的、文学典故式的,或在近代才定型。刘伶嗜酒之史实是"刘伶醉酒"故事发生的基础与背景。在故事情节结构方面,"刘伶醉酒"故事传承了"玄石醉酒"故事与"赵英醉酒"故事,它们共同构成"千日酒"型故事。在内容方面,"刘伶醉酒"故事还吸收了杜康造酒传说、仪狄造酒传说等内容。另外,整个"千日酒"型故事与中山国人擅长酿酒的传说或事实有关。  相似文献   

3.
“竹林七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生活在社会动乱、政治黑暗的魏晋时期,空有一身才华而无处施展,遂隐而不仕,聚会赋诗,谈玄论道。生活作风上,七人更是放荡不羁,特立独行,嵇康、阮籍、刘伶、阮成……几乎每个人身后都有诸多佳话逸事流传。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作为一本小说集,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其中,竹林七贤是一个很典型的人物群体,这七个人分别是嵇康、刘伶,阮咸、阮籍、山涛、向秀、王戎。《世说新语》这本书对竹林七贤每个人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也是值得研究的。阮籍放荡不羁但又有情有义,向秀却通达平和深谙道学,阮籍精通音律,刘伶嗜酒如命,山涛清心寡欲,王戎有些吝啬,嵇康才华过人。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这个素以礼义之邦著称的国度里,魏晋时代潇洒的名士和大观园中美丽的少女从来都是有着特殊魅力的。妙的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颇有几分名士风度:不拘礼法、笑傲王侯、纵横才情、沉湎诗酒……朋友们说他“步兵白眼向人斜”,“狂于阮步兵”,“鹿东荷锸葬刘伶”——俨然一位乾嘉盛世的“名士”;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也与名士相通,颇有点哲学眼光的贾雨村干脆把他和阮籍、嵇康、刘伶等划为同一类型。也许正是基于这些,有人认为:“曹雪芹的反传统思想基本  相似文献   

6.
向秀(生卒年不详)字子期,河南内怀(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人,与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刘伶、王戎并称为“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7.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以飞鸟意象为切入点,揭示阮籍儒家济世理想的破灭与道家逍遥追求的虚幻,展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孤独、失落与痛苦,从而真实地再现阮籍完整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8.
<正>刘伶,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据《晋书·刘伶传》记载,他字伯伦,沛国人。曹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他嗜酒佯狂,任性放浪。"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扛着铁锹)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因此民间有刘伶饮杜康酒一醉三年  相似文献   

9.
申华岑 《焦作大学学报》2010,24(2):56-57,61
竹林七贤的隐逸是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标志,阮籍、嵇康、刘伶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隐逸方式,在中国隐逸文化传统中不仅具有典型意义,而且还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扬雪 《中文自修》2007,(3):9-11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魏晋之交,曹魏篡汉、司马氏篡魏,动荡不安的社会处处弥漫着疯狂的黑暗气息。也正是在此时,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清俊潇洒的文士:他们崇尚老庄的道家思想,不拘于世俗的礼法规则;唾弃一切虚伪与专制,生活得放任而又旷达……他们就是“竹林七贤”。请记住这些名字: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这是最黑暗的年代,也是最光明的年代。在这七人之中,真正倜傥不群、富有个性,并在文学上取得了较大成就的是阮籍与嵇康;而阮籍更被历代文人推崇为“正始之音”的代表。当嵇康在刑场上以一曲荡气回肠的《广陵散》奏响历史的最强音时,不甘沉沦却又深感无奈的阮籍正徘徊于穷途,失声痛哭……不是每个人都有与时代一刀两断的勇气。长歌当哭,只能在痛定之后。  相似文献   

11.
宋永华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6):118-122,128
阮籍在人们印象中一直以旷达不羁,不拘礼法,嗜酒傲诞的形象出现。然而,阮籍的性格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只注意到其狂放的一面,忽略其性格中奋发向上、谨慎等方面。阮籍的性格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具有较普遍的代表性,理解阮籍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人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竹林七贤的精神境界有不同内蕴:嵇康、阮籍都仍以儒学为精神内核,表面上却采用玄学和自然主义形式;山涛、王戎徘徊于儒学与玄学之间,随时俯仰,是功利主义的代表;阮咸、刘伶借纵欲来达到性灵的苏醒,与儒学无关,略有玄学的自然迹象;向秀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玄学的范畴,他同样放弃了儒家的操守,但目的不是为了功利,而是玄学的自然和自由。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庄子和阮籍的理想人格都是追求自由和自主精神,庄子是从想象回到现实,阮籍则超越现实走向幻想。阮籍虽师承庄子,但又具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超级神童 王戎(234-305年),字浚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于钟鸣鼎食的世代公侯之家.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的后起之秀.他比山涛小30岁,比阮籍小25岁.按照"二十年一代人"的说法,他应是山涛、阮籍等人的晚辈.然而,在249年(魏嘉平元年)那传诵千古的竹林七贤聚会中,年仅15岁的王戎竟名列其中,这不禁让人惊奇.因为,当时嵇康、阮籍、山涛、刘伶等人都是名闻遐迩的大名士,在玄学、文学、音乐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 其实,王戎从小就是一位聪明伶俐、早慧老成的神童,而且胆略过人,还曾经受过魏明帝曹睿的当面夸奖呢.  相似文献   

15.
<正>尽管名列"竹林七贤",但相对于傲世不羁、旷达肆意、纵酒狂放的其他六贤来说,惟"好读书"的向秀俨然乖宝宝一枚,也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论才华,不如阮籍、嵇康两位带头大哥;论做官,没有山涛、王戎官当得大;论个性,比不上与小猪干杯的阮咸;论喝酒,更是干不过无酒不欢的刘伶。向秀研究《庄子》很有心得,他在乡下讲《庄子》时,山涛偶然间听到了,惊为天人,两人结为忘年交。后来,山涛将向秀介绍给了嵇康与阮籍。在长期的交往中,向秀逐渐被  相似文献   

16.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阮籍和陶渊明的嗜酒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籍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身处乱世,酒成了他们韬晦免祸的手段、寄托情感的方式。透视他们的嗜酒情结,更能使人理解他们的悲剧时代与人生。  相似文献   

17.
尽管名列“竹林七贤”,但相对于傲世不羁、旷达肆意、纵酒狂放的其他六贤来说.惟“好读书”的向秀俨然乖宝宝一枚,也是知名度最低的一.f立,论才华,不如阮籍、嵇康两位带头大哥;论做官,没有山涛、王戎官当得大;论个性,比不上与小猪干杯的阮咸;论喝酒,更是干不过无酒不欢的刘伶。  相似文献   

18.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这七人搞了一个另类组合,常聚在河南山阳的一片竹林里喝酒弹琴写诗吹口哨。不知从哪天起,这七贤解散了,再也聚不齐了。先是哲学家向秀改写小说成为美男作家,到大学去做教授,后是机灵鬼王戎炒地皮发横财到国外定了居,剩下的也有几位好久不来了。这天,嵇康来到竹林,坐下来喝了半天闷酒,才等来一位酒鬼刘伶,刘伶拿出一瓶茅台,让嵇康大跌眼镜:“老弟什么时候喝上国酒了?”刘伶一笑:“说出来你不要骂我,是山涛喝不完送我的。”嵇康一脸鄙夷:“没志气,山涛的东西你也要,不怕脏了手!”刘伶十分委屈:“老大…  相似文献   

19.
刘晨强 《考试周刊》2011,(11):18-18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因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在"竹林七贤"中最具诗名。据《晋书》记载,他"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博览群书,尤好老庄;嗜酒能啸,擅长弹琴"。只可惜,这位多才多艺的名士,偏偏生于魏末晋初的乱世。在司马氏的高压政治下,当时不合作的名士很少能保全自己的性命。阮籍对司马氏的拉拢利用虽持敷衍的态度,内心却极度痛苦,终于忧愤而卒。  相似文献   

20.
嵇康与《广陵散》□彭印川嵇康(223—262),“竹林七贤”之一(另六人为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音乐造诣相当高。嵇康善弹琴,时人向秀说他“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思旧赋》,见《晋书·向秀传》),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