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2008,(11)
2008年10月世纪华文对深圳9份都市报,在福田、盐田、宝安、罗湖、南山五个地区150余个报摊亭进行了零售监测与定量研究,调查媒体包括《南方都市报》《晶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深圳日报》和《南方日报》,采用的是世纪华文SIS报刊连续发行监测分析体系。对深圳都市报报业零售市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都市报是如何处理中目冲突关系的报道?本文从语义层面来评估珠三角都市报于2012年中日钓鱼岛事件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从中找出都市报在中日冲突关系报道中所存在的规律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所提珠三角指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笔者选取地理位置位于珠三角东西南北的《深圳晶报》、《中山商报》和《南方都市报》在2012年9月12日关于中日钓鱼岛事件的报道为样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栋  夏继锋 《传媒》2015,(1):31-33
在全国广电系统有一份唯一的综合性的省级都市报,那就是由河南电视台主管主办的《东方今报》.这份报纸创刊于2004年,通过报社自办发行渠道和邮局征订面向全国发行,发行重点覆盖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最高发行量达50余万份,目前日均发行40万份左右.2010年以来,《东方今报》以时政报道创新为突破口,带动其他报道,影响力和传播力显著增强,先后荣获多项荣誉.那么,这份有着鲜明广电特色的都市报,其出色的影响力究竟在哪里?任何一个新闻媒体,它的影响力一定首先来自于它的新闻报道,《东方今报》的新闻报道在选题上有哪些特别之处呢?记者经过深入调研,为您探秘解析.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2007年11月1日<南方都市报>酝酿了3个月的"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改扩版以及服务全面升级正式在深圳实施",并把零售价调到每份2元.这一举动使深圳的报业零售市场立即出现新格局:在2007年上半年, <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市场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在11月份, <南方都市报>的市场份额下降到26.81%, <晶报>上升到25.14%、 <深圳晚报>为14.07%、 <深圳特区报>为16.44%,三报之和已明显大于<南方都市报>.这说明由原来<南方都市报>单方面控制的零售局面开始转变为多元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5.
曹轲 《青年记者》2007,(23):1-1
很巧,在东莞见到"发行大王"谭军波那天,正是《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引爆发行变革的第一天。11月1日,《南方都市报》在深圳的价格从1元提到2元,当年借"深圳封杀南都事件"异军突起的《晶报》咬住不放,立即宣布"扩版不涨价"。  相似文献   

6.
吴艳 《新闻世界》2011,(5):123-124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报纸开始不断扩版,报纸版面逐渐增厚,中国报业进入"厚报时代"。《南方都市报》从2001年开始日出70余版,号称"中国最厚的报纸"。2004年3月31日,《南方都市报》推出"成熟2004"特刊,总计14叠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纪录"。2007年11月1日起,在深圳市场的零售价涨至2元的《南方都市报》的零售市场份额由45%下降到26%左右。而深圳的另一份都市报《晶报》的零售量则直线上升了40%~50%,快速扩大和巩固了在深圳市场上的地位。从《南方都市报》和《晶报》在深圳本地的角力中,我们了解到中国都市报的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同城同质报纸的较劲,这使得单纯凭借扩版、做厚报吸引读者的模式将会发生转变,转为把内容做得更加精准而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 南方都市报提价的举动使深圳的报业零售市场立即出现新格局:在2007年上半年,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市场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基本处于垄断地位;但是,根据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的调查数据,2007年11月份,提价后的南方都市报的市场份额下降到26.81%,晶报上升到25.14%、深圳晚报为14.07%、深圳特区报为16.44%,三报之和已明显大于南方都市报(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欧美国家流行的"社区报"受到我国新闻界的关注,吸引了业界和学界去研究探索.2001年8月10日,作为全国城市社区传媒试点的深圳<南山日报>打出"社区报"的旗号,同城<龙岗日报>也很快跟进;2004年2月8日,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在吉林省长春市推出;2004年3月,<华夏时报>第四次改版时调整都市报定位,号称要打造"中国第一份商圈社区报";长沙<东方新报>也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社区报探索.  相似文献   

9.
徐建 《传媒》2016,(13):15-17
2013年1月8日,《华西社区报》在成都创刊,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份面向社区免费发行的报纸,是以《华西都市报》为龙头的华西传媒集群深耕成都主城社区、抢占社区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一个新载体.3年多来,《华西社区报》扎根社区,始终坚持"温度 互动 实用"办报宗旨,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便捷服务,为企业营销铺设"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新闻晨报》正式立项,开始筹备推出社区报.当年8月底,开始在上海三个街道试运作社区报项目,通过与每个街道谈判,设计科学的运营流程和独立的内容模式,为不同社区量身定做个性化报纸.作为主报的延伸产品,社区报实现了平面媒体在渠道拓展、新闻业态上的一次探索. 试运行3年多以来,《新闻晨报》的社区报项目迅速扩张:截至2012年底,《新闻晨报》已经与上海35家街道和单位开展合作,推出了35个个性化版本的社区报,其中30份社区报为每月一期,周家桥、五角场、花木、南京西路、大宁等街道的五份报纸已成为双周刊.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8,(1):80-80
在深圳都市报零售市场上,<南方都市报>一直以来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他都市报.但是随着近期<南方都市报>的零售价格的变动(即零售价由过去的1元/份调整到2元/份),深圳原本平静的零售市场立即发生了新的变化.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11月份<南方都市报>零售价格调整之后,其在深圳的销量下降了接近一半.原有读者大量流失,有阅读需求的多数都市报读者大量向<晶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等报纸转移,使得这几份报纸在深圳的销量出现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2.
<南方都市报>创刊于1995年3月,最初为对开8版的周报,定位为城市综合类报刊.199r7年之前,它连年亏损,被戏称为办给打工仔看的报纸.1 997年1月,改版为日报,4开16版.1998年,<南方都市报>借世界杯东风,通过持续43天的独创报道策划,发行量以每天近万份的速度骤增,最高达38万份.1999年,发行突破61万份,扭亏为盈,上缴集团利润500万元.2000年,进军深圳市场凭借"封杀"、"禁载广告"等事件,"拿下"深圳市场,发行量升至80万份,广告额逾2.6亿.2001年,发行量达103万份,广告收入5.73亿元,在广州与<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三足鼎立.2003年,发行量突破123万份,广告收入达8.2亿,成为全国名报.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网络将会使报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它将改变整个报业的生态,让地铁报更具优势。1995年瑞典《都市报》总部在全球发行了第一张免费报纸,当时发行量是30多万份左右。2005年,又  相似文献   

14.
黄端 《出版科学》2008,16(1):55-61
2007年11月1日,《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地区零售价格调整为每份2元,成为最贵都市报,一时引起各方关注。关注中国传媒发行领域的导向性动态,同步记录中国传媒发行实践前沿,本刊将从本期起陆续登载来自资深媒体人、《城市画报》副总经理黄端先生对书报刊发行实践一线的前沿对话、访谈与综述,以期形成产业实践与学术研究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新媒体的冲击,平面媒体的发展遭遇瓶颈,。应运而生的社区报,也许是目前不少都市报尝试的一条新路。本文以河南地区第一份社区报《郑州晚报?社区报》的出生和成长为切入点,探讨社区报发展过程及盈利模式,为城市都市报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舒彩红 《东南传播》2012,(9):165-167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和随机抽样法研究都市报与党报的社评(头条、社论),以《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在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的社评为例。一则《南方都市报》作为全国报纸中排名前十的都市报之一,曾经在许多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反响巨大,《广州日报》在党报中算得上办得较为出色的报纸之一。二则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因此笔者选取这两份报纸作为都市报和党报评论的样本。  相似文献   

17.
今年初,《南方都市报》重新“包装”在网上流行一时的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连续半个月推出“深圳,你被抛弃了吗”大型策划报道,在深圳及至广东、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南方日报》、《中国青年报》、凤凰卫视等媒体,以及新浪、搜狐、深圳热线等网站都纷纷跟进,深圳的未来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每月视窗     
《新闻实践》2007,(1):48-48
《广州日报》发行社区报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广州日报》社区报于2006年12月15日发行。《广州日报》社区报以赠阅的方式在广州几个小区内定向发行。《广州日报》社区报采用8开版面,全彩印刷8版,色彩亮丽。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内容涵盖了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社区新闻、生活资讯等。来源:《广州日报》2006年12月15日  相似文献   

19.
方仁 《传媒观察》2007,(2):12-14
《南方都市报》走过十年,它开启了中国新一代都市报的大潮,新主流媒体的定位和“做中国最好报纸”的追求,使《南方都市报》脱颖而出,2002年3月,《南方都市报》推出“焦点”“时评”和“对话”。当时的焦点和对话都做本地题材,主要是为了广州和深圳两地的新闻本地化,深圳和广州各做各的,两地读者看到的内容不一样。2003年3月,《南方都市报》正式成立深度小组。2003年4月1日,报社取消“焦点”,正式推出“深度对话”,开始走全国化道路。“深度对话”的推出反映出《南方都市报》做新闻的特点:一则,体现了敢抢新闻、追求独家新闻的传统;二则,维护了报纸一贯的形象;三则敢于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南方都市报》跟其他报社在做新闻方面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像和洪水抢时间一样,有敢“闯”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20.
——2009年9月28日,《快乐老人报》在湖南长沙创刊; ——2012年1月,创办仅两年多的《快乐老人报》发行量跃增为554356份; ——2013年1月,国家邮政局报刊发行司数据统计显示,《快乐老人报》征订数达1102038份,发行范围覆盖除港、澳、台以外的大陆所有省、市、区,增量、增幅两项指标在国内邮政百种畅销报刊中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