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异常现象,常见的实验异常现象大致分为五类。①复杂的反应机理: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发现几乎每次实验的产率都大于100%;铝片与1:1的盐酸反应时,会产生黑色沉淀……②药剂的质量、用量和纯度,溶液的浓度:如镁条与硝酸反应一般得不到氢气,而镁条与0.4mol/L的稀硝酸反应竟然收集到氢气;铝条与稀氯化铜溶液反应,可看到紫红色沉淀和气泡,而铝条与浓氯化铜溶液反应剧烈,除得到紫红色沉淀、气泡外,还能生成茶褐色溶液;  相似文献   

2.
烟盒上的忠告──吸烟有害健康据报载;1993年一名河南商丘县青年参加了一个荒唐的吸烟耐力赛,由于其连续不断吸了3个多小时的烟,获得冠军,结果当场猝死。一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了吸烟与健康的关系;吸烟有害健康。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而且污染环境,影响家庭经济。现...  相似文献   

3.
例1(眉山)有一包白色粉末,由BaCO3、Na2CO3、Na2SO4、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②向①中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部分沉淀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相似文献   

4.
烟草中含有多种化学成份,其中有害成份达1200多种,包括一氧化碳、肢类、脂类、醇类、酚类、醛类、多环芳烃、杂环族化合物、尼古丁等生物碱类c其中尼古丁对成年人致死量为50~70毫克。因吸烟时,只有20%左右被吸入体内,体内能较快解毒,一般看不出急性中毒症状。但长期大量吸烟易引起气管、支气管炎症,导致肺气肿和肺心病,严重有引起喉癌、口腔癌、鼻咽癌、肺癌、食道癌等等。可见吸烟对身体危害极大。为此,我们采用一个简易的方法定性地检测烟草中的一些主要的有害成份。一、实验1.实验装置A:蒸馏水B酸性KMll(人溶液C:丙酮D…  相似文献   

5.
吸烟有害健康的原因是吸烟时会吸入许多有毒物质,如尼古丁、醛类、酚类等。如何简单、快速地检测它们的存在呢?a.实验原理。尼古丁溶于酒精后会呈现出黄色至褐色,无色品红亚硫酸溶液与醛类反应后显紫红色,而FeCl3溶液与酚类会发生特殊的颜色反应。b.实验用品。细密弹簧,导气管,U形管,滤纸,抽气泵或抽气筒等抽气装置,普通香烟,棉花,酒精,品红亚硫酸溶液,FeCl3溶液。c.实验装置(如图1)。d.实验步骤及现象。①将棉花用酒精湿润后放在U形管的底部。②把两小片滤纸依次固定在弹簧上,分别用品红亚硫酸溶液、FeCl3溶液润湿…  相似文献   

6.
笨酚是中学阶段接触的一种重要的烂的衍生物,为了深入理解其性质,笔者就其取代、显色反应做了一系列实验,现象十分有趣.-.笨酚的取代反应:实验一:向苯酚浓溶液中,逐滴加入浓澳水.现象:开始产生白色沉淀,振荡,白色沉淀马上消失,继续滴加浓滨水,最终产生白色沉淀.解释:初始产生沉淀,说明反应:确已发生,但沉淀振荡后又消失,显然是难溶于水的三演苯酚溶于过量苯酚所致,随着演水的加入,笨酚不断被消耗,最终即可观察到三演苯酚的白色沉淀.实验二:向苯酚的稀溶液中,滴加稀澳水至过量二现象:无明显现象实验三:向苯酚的…  相似文献   

7.
吸烟与化学     
吸烟与化学山东省青州烟草中专学校王光军本文从化学角度介绍一下吸烟过程中产生有害成分的结构、性质及危害。香烟中有2540多种成分,燃烧后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的烟气中有40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10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烟碱...  相似文献   

8.
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部分现象正常,而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部分常出现异常现象:有时生成沉淀还不多,溶液还未全部变浑浊,沉淀就溶解消失了。对此现象大都解释为:  相似文献   

9.
通过理论分析,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也能产生沉淀,是因为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解离而产生了足量的碳酸根离子CO32-所致。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Ca(HCO3)2溶液不产生沉淀的条件是其溶液中H+的浓度应大于2.26×10-7mol/L。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因会产生H+而无沉淀生成;只有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至溶液呈微酸性时才能使产生的碳酸钙溶解,这些实验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不能用CaCl2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相似文献   

10.
香烟对神经系统影响的实验山东省沂水县沂新中学(276400)李世全《生物》课本第二册“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阐明了吸烟对神经系统的有害影响,但社会上普遍的吸烟现象使学生难于接受空洞的理论说教。笔者通过简单的实验证明:吸烟对神经系统有损害,并通过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改进实验设计,使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在封闭式仪器中进行;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采用微量化方法; 综合利用废渣、废液,创造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培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包括水)鉴别物质,这是同学们深感棘手的一种鉴别题。就知中而言,此类题的常用解法有:一、观在法即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挥发性、品形成气味等,鉴别出一种或几种物质,再用先鉴别出来的物质去鉴别其他物质的方法。如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只要打开瓶塞即可鉴别:瓶口出现白雾者为浓盐酸。再如,不用其他任何试剂鉴别和四种物质溶液,观察颜色,即可鉴别出CUs已溶液(呈蓝色),再将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的其他三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者为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者为BaCI。溶液,无明显变化者为NaNO;溶液。观察…  相似文献   

13.
按教材实验,通过溶液反应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往往由白色逐步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为能合理解释该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了探究及改进.结果表明:用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亚铁,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溶液中亚铁离子而显示灰绿色.采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亚铁(使溶液中没有过量Fe2+)和水浴加热(促使过量Fe2+水解)的方法,使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是白色絮状沉淀.  相似文献   

14.
乙醛分子中含有醛基—CHO ,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为乙酸 ,而氢氧化铜则被还原为红色氧化亚铜沉淀。但在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却不一样 ,红色、黑色、黄色、绿色都有出现。这跟选择试剂的用量有什么关系呢 ?按照操作要求 ,选用 1 0 %氢氧化钠溶液 2mL ,滴入 2 %硫酸铜溶液 4~ 8滴。 2 %硫酸铜溶液很稀 ,且用量才几滴 ,很显然是控制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量。若是硫酸铜溶液用量多 ,生成氢氧化铜的量自然多 ,在加热时 ,氢氧化铜部分分解为氧化铜而出现黑色沉淀。1 0 %氢氧化钠溶液要用到 2mL左右 ,跟2 %硫酸铜溶液的用量相比 ,碱液明显要过…  相似文献   

15.
康伟 《科学教育》2005,11(6):43-44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和遐想,学习兴趣不够稳定和持久,遇到抽象的概念和化学式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热情,如能精心设计化学实验,以一些直观、有趣的奇特现象制造悬念、创设情景、增强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对化学知识的渴求和探究心理,可强化和稳定学习兴趣。如在绪言课中除做好课本实验外还可增加CaCO3和稀HCl,CuSO4溶液和NaOH溶液,稀HCl中滴人石蕊试液等反应,使学生从一开始学化学就能建立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正确的理解课本中有关“在化学反应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16.
一、境空题(第2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1.空气成分技体积计算,约占空气体积的,约占空气体积的。2.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根铁钉,铁钉表面出现色物质。若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苛性钠溶液,能生成兰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把。兰色沉淀收集在坩埚中加热,生成黑色粉末,黑色粉末是(用分子式表示).3.量简、试管、玻璃片、镊子、漏斗、坩埚、水槽等仪器中,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必用的一种仪器是;过滤必用的一种仪器是;用氢气还原氧化钢必用的一种仪器是。4.分子是保持物质的一种微粒。人们在远处能闻到汽油味,说…  相似文献   

17.
此题是综合性实验测定题,依据实验情境将所用仪器、仪器作用、试剂作用、洗涤方法、误差分析及产品评价等实验问题纳入命题范畴,突出考查同学们的实验能力、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均匀,加速溶解;(2)加入稍过量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使Cl^-沉淀完全,防止生成其他沉淀物;  相似文献   

18.
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常用有毒有害的四氯化碳验证碘离子与氧化剂反应后生成的单质碘。通过实验探讨,利用无毒无害的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来验证单质碘生成的实验条件,当0.01 mol/L三氯化铁溶液和1%过氧化氢溶液分别与0.01 mol/L KI溶液反应时,使用5%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就可见蓝色絮状物产生,实验现象明显,所需试剂浓度远低于教材上推荐的溶液浓度,实验药品用量少,能降低化学废物的产生。用淀粉作指示剂可避免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均有害的有机溶剂四氯化碳,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可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解答物质的分离。除杂等题时,不但要熟知各类物质的性质、相互关系及反应规律,还要把自己当作实验的操作者,亲身感受实验操作的可行性,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及推理的严密性。例题怎样使KZCQ、KCI、K2504混合溶液中的钾盐全部转化成KCI溶液,并得到纯净的KCI晶体?写出实验的操作方法。错误解答问溶液里滴加BaC12溶液至刚刚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再蒸发滤液,即得KCl晶体。分析上述主要错在“滴加BaC12溶液至刚刚不产生沉淀为止”,它不符合实验事实。要知道溶液里一旦出现了沉淀物,溶液往往是混浊不清的,肉眼无法看清…  相似文献   

20.
有许多化学实验题用文字叙述非常繁琐,答案也不容易看出来,如用图表法来解则方便得多,实验现象一目了然,学生易掌握,解题速度将大大加快。一、闲“用沉淀法分离混合物中可溶性离子的操作顺序”的题型例1.某溶液中含Ag”,Ba’”,CU’”,现有Na厂O。,HCI,H。S溶液,将上述金属阳离子分别沉淀出来,加入试剂的正确操作顺序是用:①将三种离子和三种试剂列成下表,并将两两反应生成的沉淀用“+”表示出来(若有不同颜色的沉淀标出沉淀颜色)。②从表中看出:HCI可沉淀Ag“,H。S可沉淀Ag”,Cu’“,而Na人O。可同时将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