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塞尔莫是西班牙一秘鲁巴尔加斯·略萨的长篇小说《绿房子》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的传奇主要包括创业传奇、爱情传奇和乐师传奇,这些传奇故事给这现实主义文本,点抹了一些赏心悦目、富有诗意,甚至疯狂的颜色。体现了作者“梦想是现实的组成部分,虚构也是我们现实的组成部分”的独特的现实观。  相似文献   

2.
《绿房子》是略萨根据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为基础写成的一部描写秘鲁当代生活的风俗画卷。文章介绍了略萨在《绿房子》中人物塑造的群像类型:悲剧的体现者、受压迫的女性、亚马逊河上的暴虐者。分析了作者运用群像人物的原因,即形式配合、历史局限、现实表达三方面,最后简要叙述其意义,包括结构的立体性、叙述的客观性和多角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宴阳初是平民教育派的主要创始人,也是乡村建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主张用教育改造社会,在河北定县等地推行平民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今天,他所倡导的“三大方式、实施四大教育和四大建设”的平民教育理念对我们当前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卡夫卡都可以称得上是现代主义小说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英国大诗人奥登曾将其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并举而各为一时代之翘楚,同时指出:“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卡夫卡可以说是最早感受到20世纪时代精神特征的人,也是最早传达出这种特征的先知。所以从学的角度理解过去的20世纪,卡夫卡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作家,而且这种重要性可以说已经成为学界的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5.
李晔 《神州学人》2005,(6):44-45
曾经在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沃特·迪斯尼是一个传奇,他是20世纪的英雄人物。……论及对百万美国人心灵、思想和情感的触动,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当我们一家人在佛罗里达的“迪斯尼世界”进行了一个星期的畅游之后,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那种心灵的触动……  相似文献   

6.
马仲英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活跃于西北四省的一个重要军事人物,他对于西北政局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1933年第二次进疆与盛世才争夺新疆,失败后被迫进入苏联。马仲英赴苏一方面是当时苏联在新疆利益和中亚战略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当时国内形势所迫,更与他自身以及其与三十六师的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剥蚕豆     
放学回家,我就看见了爸爸今天买回来的菜,它们都是蚕豆的绿房子——豆荚。许多看不见的蚕豆们还在绿房子里面睡觉呢。爸爸见我对豆荚产生了兴趣,就说:“喜欢不喜欢吃?”我说:“喜欢。”没有想到就上了爸爸的当,爸爸指着一堆“蚕豆的房子”说:“喜欢的话就给我把它们剥了。”爸爸还给我示范了一下,他就去忙其他的事了。  相似文献   

8.
高职生角色转换心理适应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到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经由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而形成,而在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矛盾、障碍,甚至失败,由此而导致角色失调,表现为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  相似文献   

9.
温利 《今日教育》2013,(5):39-39
偶读集录胡适散文、随笔的《读书与胡说》一书,对这位“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一位中心人物”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初期,胡适被冠以“资产阶级思想代表”,那场对他全面否定的批判运动后,人们曾一度对其噤若寒蝉。然而,从唯物主义的历史眼光来看,胡适在文学、史学、教育等诸多学术领域中的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他一生毁誉双重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舍伍德·安德森在短篇小说《鸡蛋》中成功的塑造了“我”的父亲这样的一个屡遭失败和挫折的一个畸人,《鸡蛋》也是被公认为他的最好的两篇短篇小说之一。作者在小说中通过“鸡蛋”作为象征物来展现人物命运的这一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对于人物的塑造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表现主义”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现代艺术运动中的一个艺术流派。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艺术表现中的主观性和情感宣泄。其代表人物有蒙克、康定斯基、柯柯什卡等。20世纪初和20世纪80年代两次表现主义在德国兴起究其原因,这恐怕和德国文化的内省气质以及对“精神”的重视有相当大的关系。黑格尔把艺术视为“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方式,当他的思想向“右”的方向发展时,“表现”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甚至变成了“艺术就是表现”的命题。尼采虽然不认同黑格尔的这种理论,但是他对“酒神精神”的推崇同样给表现主义运动注入了强大…  相似文献   

12.
快乐加油站     
20年的经验有一个人去医院看病。病人“医生,我的大脚趾绿了,你给看看。”医生:“以我20年的经验,你这是癌呀!必须切除。”没过几天,这个人又来了,他的二脚趾也绿了。医生:“以我20年的经验,你这是癌细胞转移呀!必须切除。”于是病人又被切除了第二个脚  相似文献   

13.
乞丐之死     
有位百万富翁做生意失败了,他因为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压力而自杀身亡。一个乞丐知道了这件事后,好生纳闷,“他为什么要自杀呢?”乞丐想:“他虽然生意失败了,毕竟还有妻子、孩子、房子。而我呢,除了一张破席子、一顶破帽子和一根弯棍子,再没有别的了,可我不是照样活得乐滋滋的嘛!”  相似文献   

14.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多以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为历史背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霍桑发表于1850年的《红字》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也是最能展现出这位文学艺术家天赋的作品。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中期加尔文教派统治下的波士顿,仅历史背景这一点在当时还很保守的社会就颇为大胆与新颖。小说出版后立刻在美国引发强烈反响,并被誉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霍桑本人也因此名声大噪。小说中主要人物栩栩如生且性格鲜明,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社会历史大背景对作者人物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郭戈 《小学语文》2024,(2):10-16
朱文叔是20世纪我国著名语文学者、编辑出版家,也是中小学教材专家、少儿读物创作家,他自称为“专业的课本编辑工作者”,一辈子过着“摇笔杆儿的生活”。朱文叔对小学语文的贡献卓著,他先后在中华书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40多年,编写了数套小学国语或语文课本,创作了许多少年儿童读物,还发表了不少有关论著,是新中国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现代小学语文研究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6.
巴尔扎克在他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前言中说,一个作家如果只会“严格摹写现实”,只能成为一个或多或少忠实的画家,“可是,为了得到凡是艺术家都渴望的赞词,不是应该进一步研究产生这些社会表现的多种原因,寻出隐藏在广大的人物、热情和故事里面的意义么?”巴尔扎克所说的“意义”是指作品的思想感情、教育功能、审美感受,类推以后,我们发现它也“隐藏”在诗歌《氓》与《采薇》中的“人物、热情和故事里面”,读者透过“典型化”的真实的生活感受到美。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发明家,听说邻居家被盗后,就异想天开地想:“如果我的房子能够识别人的身份该多好啊,遇见小偷,就千方百计放他进门,倘若那家伙进来了,则决不再放他出去,直到警察闻讯赶来为止。” 于是他便动手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经过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出了这种能防盗的房子。  相似文献   

18.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主人公毕巧林是一个颇具讽刺与诙谐意味的形象,是19世纪沙皇统治下一类人(多余人)的缩写,他身上浓缩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但它并不是作者诚意要歌颂并奉为英雄的榜样人物,他是病态社会的“恶之花”。  相似文献   

19.
人的一生中总是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失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般的人在失败的时候可能总想为自己的失败自圆其说,很少有人去彻底地考虑、分析自己是否真的适合目前所从事的职业,自己是否入错了行?电影界的人都知道,布朗是美国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电影制片人。但是,他曾经先后被三家公司革职。最早,布朗在好莱坞打天下,晋升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第二号人物。到了这个职位以后,他开  相似文献   

20.
书籍推荐本书作者刘易斯,1898年2月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一个律师之家。他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牛津人”,也是20世纪最具领导地位的作家兼思想家。《纳尼亚传奇》这本书是其代表作。这本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场景内容,他没有在作品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场景或刻画人物,仅仅只是运用简捷的一行字或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