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同治、光绪间几任直隶总督相接续,与直隶练军密切相关。刘长佑创建练军制度,曾国藩整顿练军,李鸿章扩充练军并推进其近代化,直隶练军被推广到全国,成为各省练军的楷模,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城市在社会转型中普遍因经济动力不足而衰落,部分城市依靠行政权力的推动作用而焕发生机。晚清民初是保定城市近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北洋集团凭借政治军事权力为保定近代转型提供了动力,然而伴随着其政治上式微,城市亦渐衰落。本文以保定为例,探究"行政导向型"发展路径对城市近代化的影响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是直隶保定人,他在此渡过了十八年,造就了其作风及性格。他之所以称自己为皖籍是由于北洋军政生涯的政治需要。其军事集团成员也是以直隶籍为主。直隶籍的地缘因素在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清末开办的保定军事学堂中。聘用了大量日本教习。日本教习来保任教是由清政府和日本两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他们在保定各军事学堂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教习来华虽有扩充日本势力的主观意图.但客观上为清政府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新型军事人才和中下级军官,对中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鸦片战争到清王朝覆灭,中国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了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努力,取得了有益的成果,也给后人留下了经验教训,本文探讨了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演变过程,概括了其特色。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军事近代化和文化教育近代化,与此同时,洋务运动也推动了中国的交通近代化和通信近代化,对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产生  相似文献   

7.
10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现代史学会、河北大学、保定军校筹建处等单位主办的华北地区保定军校暨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在保定举行。来自京、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的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34篇,著名中国现代史学家王桧林、陈铁健做了专题学术报告。这次会议将保定军校作为一个主要议题来讨论,在全国尚属首次。代表们一致认为,保定军校是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一所规模最大、最正规化的军事学校,在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过程中是个显著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是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之际,试图通过练兵制器、兴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因此,它大力发展了中国的军事、经济、教育事业,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使中国的近代化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末十年,直隶基本上由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所统辖。袁氏顺应历史大势,大力倡导兴办师范教育,由此,清末直隶师范教育成效显著,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初步踏上教育近代化的轨道。本文初步探讨了清末直隶师范教育的发展概况及袁氏在直隶兴办师范教育的动因、主要作用和作为。  相似文献   

10.
清王朝伴随着鸦片战争而结束了,中国的社会历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时中国承受着多次的侵略,昭示了中国的军事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虽然中国政府当时已经引荐了西方的军事技术,并强化的军事训练,但是,并没有得到重视,一些洋务派官员开始认识到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中国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启动了,陆军大学就是其产物,并取得了宝贵的成果,丰富的军事教育经验具有较高的价值。本论文基于陆军大学的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历史经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化的生产方法,先后建立起一批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军事工厂,使中国的军事工业从无到有;以军事工业的开展为契机,李鸿章主持创办了一些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积极引进西方近代化的枪炮、近代化的军制与训练方法;同时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新形势下,为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不断注入近代化的内容。从而在物质、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13,(5):I0002-I0002
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其前身为建于1906年的"直隶女学堂",清朝末科状元刘春霖为第二任堂主。学校先后更名为"直隶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河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河北保定女子中学""要武战校""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河北省第二外国语高中"。学校现为中国特色百强学校,河北省示范性高中、特色办学窗口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融功能性、人文性、艺术性为一体,育人氛围浓郁。  相似文献   

13.
1910年东北爆发大规模鼠疫,疫情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至关内直隶、山东等地。直隶省城保定成为直隶防疫的重镇。面对严峻的形势,地方政府建立起专业的医疗防疫机构,调集警察、医生等力量参与城市防疫,并利用报刊等媒介对民众进行防疫方面知识的普及和教育,防疫的措施较多地呈现出近代防疫色彩。借助呈现和透视这次鼠疫中保定的防控情况来看待保定城市近代医疗卫生机制的建构,有助于我们了解卫生防疫体系在近代城市的建立情况。通过疫病的防控来透视政府的社会动员与社会控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时的保定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基本特点即以学步德国为能事。这一历史进程如果不能说是整个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主要内容,也至少可以视为首要契机。因而中国军事近代化包含着并同时呈现出深刻的文化意蕴。一、旧式军队的衰落与购买、仿制西方新式武器有清以来,用于作战的部队主要是“八旗”和“绿营”。在建立中国历史上空前一统而又广大的疆域和镇压民众以巩固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过程中,“八旗”和“绿营”自然有其无  相似文献   

15.
由黎仁凯、衡志义和傅德元等三人合作撰述的《清代直隶总督与总督署》一书,最近已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18万字,12章,49节,分两大部分.一部分讲直隶总督建制设立及直隶总来督署的情况,另一部分介绍清代历届直隶总督人选情况,其中特别着重介绍了李鸿章、袁世凯督直的情况.书后附有《直隶总督年表》、《新建保定总督公署碑记》和《直隶总督平面图》.直隶总督在清代各省区总督中居道席地位,特别是李鸿章、袁世凯督直,使之在清廷内政、外交、洋务和推行新政中占重要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直隶总督衙署,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将士,在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潮流涌入中国的影响下,从对敌的频繁战争中,逐步认识了西方军事科学技术的先进。在革命的中后期,也开展了规模可观的购买、引进与仿造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洋务”活动。这些追求军事技术近代化的活动,对改善太平军的装备、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并为保卫革命政权与根据地、痛打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清王朝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太平天国在军事技术方面所作的种种努力也应作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发端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旅游纪念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富有长期纪念意义的劳动产品,是旅游目的地的标志性符号和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该文以保定直隶总督署为案例地,通过旅游纪念品经营和游客感知调查,分析和总结保定直隶总督署旅游纪念品发展的不足与启示。并且从改良和创新两个方面,提出直隶保定总督署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建议,即题材、造型、包装方面的改良以及纪念品的实用化、系列化、品牌化,以期有更好的旅游纪念品,来提高旅游效益,提升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从事洋务活动三十余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革新教育,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化教育的近代化,堪称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近代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本文认为,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使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十九世纪六十——九十年代进行的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因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起的八旗禁卫军、淮军、湘军、练军的洋枪洋炮装备和洋式操练;发展于80年代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全面推进于90年代至20世纪初年编练之新军(“北洋则有新建陆军,南洋则有自强军,是为创练新军之始”)。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他领域内的近代化的进程,同时又受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程度所制约。近代中国半个多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