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丹  马鹏 《科技风》2024,(4):10-12
课程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载体。要实现“建筑结构”课程“岗课赛证”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必须构建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职教观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之纲,文章结合“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现状,以“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为出发点,从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探究了课程标准的制定,为“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下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鲍亚莉 《知识窗》2023,(6):78-80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出现的一种新形态,而开发并实践新型活页式教材,可以为“岗课赛证”融通的实现夯实基础。文章从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现状出发,提出教师需要注意把握活页式教材开发的内涵,确定活页式教材开发的路线,明确活页式教材呈现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李显涛 《科技风》2023,(17):19-21
1+X“岗课赛证”引领教学改革,是增强教学质量的关键着力点。“岗课赛证”融通教学能否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落地,关键看专业课教学,核心在教学设计。融合“岗、赛、证”的专业课教学设计在各个方面具备显著的改革价值,其内涵包括教学设计改革的融通性、可行性,并通过系统性处理、创新性组织等途径实现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何伶俐 《知识窗》2023,(12):45-47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趋势,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相结合,是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综合育人新模式的有力路径。文章以单片机应用技术为对象,分析“岗课赛证+思政融通”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内涵,并从教学模式、教学框架、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陈冬  杨辉静  闫浩月 《科技风》2023,(6):136-138
“岗课赛证”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式,在“岗课赛证”的教学模式当中,必须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标准以及教学体系。在了解整体理论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保证智能机电技术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更加有效,且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能够有效衔接,同时也推动了教师、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三方面改革,真正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本文对“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概念及价值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在高职智能机电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教学应当如何开展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杨杨 《知识窗》2023,(2):57-59
“岗课赛证一体化”理念的提出,为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基于“岗课赛证一体化”的理念,提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优化建议和新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劲德 《科技风》2023,(26):10-12
一体化综合实训是职业教育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为课程体系和X证书及技能大赛搭建了互相融通的桥梁,从实训操作层面解决“岗课赛证”融通的问题。为其他建筑类课程实现“岗课赛证”融通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体化综合实训中的系统性实训思维、综合任务驱动、提前介入、“三统一”“三分散”、接力棒式实训,对于建筑类这种面向综合复杂问题的专业都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迫切需要具有新一代信息技术,懂工业和制造的高技能人才。“岗课赛证”融合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工业互联网的互联、融合、共享、智能的特点相符。该文分析了工业互联网的人才需求和模式,阐述“岗课赛证”融合模式现状,构建了工业互联网专业“岗课赛证”融合模式,提出了实施路径。该模式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实施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BIM是一种数字信息应用,是工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随着工程领域对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创新改革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下的大势所趋。文章以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建设为例,对“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进行解析,并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探索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建设创新与实践路径,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岗课赛证课程体系构建及教育过程,与其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定位于“人人皆可成才”的目标,推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相似文献   

11.
刘旺林 《科教文汇》2024,(3):135-138
探索建立较为完备科学、高效务实的岗课赛证创一体化育人机制,是顺应形势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系统性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路径,该文通过作者的实践探索和精练总结,提出岗课赛证创一体化育人“五四”融合实施策略,是落实岗课赛证创一体化育人模式操作性强、实效性高、针对性好的办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敏  朱婉莹 《知识窗》2024,(2):42-44
文章研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现有培养模式的分析,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基于“岗课赛证”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平面专业为例,通过分析中职平面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提出"课岗融合、课证整合、课赛融合"的课程建设理念,使"岗证赛课"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平面专业教学与实践的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使之适应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职业院校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途径,对高职院校教学及课程改革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各高职院校可以以岗课赛证融通为切入点,优化整合课程设置体系,本文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索构建并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5.
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结构施工图识读与钢筋翻样”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素养出发,将“岗位—课程—竞赛—证书”融通到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中,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6.
举办“田家炳杯”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硕士教学技能大赛可以使参赛者通过技能比赛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激发对教学的思考,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文章以中职信息技术“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6)”课程为例,从“岗课证赛创”融合的角度出发重新架构教学内容、对接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采用案例教学、构建多元教学评价标准、教师操作示范视频、信息化教学实验室等方式探索教学阶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当代信息技术事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技术岗位对机器人专业人才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要求的不断提升,结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机器视觉课程对接学生未来发展构建出“一岗双师三面”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取得良好效果,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的应用提供更科学的实证理论。  相似文献   

18.
林芳  王茜 《科技风》2023,(31):62-64
新经济、新业态对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变革提出了新要求,加快建设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为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对当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适应行业转型升级的“岗赛证一体、德技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利用OBE理念搭建了“德技创融合”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调整优化“岗赛证一体”的课程内容,对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赵文秀 《科技风》2024,(8):73-75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难点。本文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基于校企融合的视角,从设置课程模块、创新教学模式、强化资源建设、改革体制机制、改革考试评价体系等方面重构课程体系,将岗课、证课、赛课、创课无缝对接,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促使赛教深度融合,提升证书通过率以及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余东  于志刚  李春芳 《科技风》2023,(22):49-51
多年来,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在岗课衔接、课证融通、工学交替及学徒制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还存在着人才培育供需失衡问题。为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急需一套“提质培优”纲领性路径,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孵化,教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尤为关键。本文主要从“岗课赛证”本质出发,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模式,解决教师教学理念滞后,专业学识不够,教学能力不高,人才供需两端脱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