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主要借鉴创业事件模型(SEE模型)来分析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认为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创业文化和政府政策三大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比较明显的积极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学校、政府和社会能更加理性地看待大学生创业,从而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Logistic模型,从个体禀赋和社会支持2个方面对461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技能对其创业和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积极影响,月收入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和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为负;婚姻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在社会支持因素中,政策支持力度、地区经济水平、金融援助、创业教育培训以及亲友支持力度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和返乡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愈加受到重视。为探究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文章通过对天津市10所高校的实地调研,回收了506份调查问卷。从个人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了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资金、返乡创业政策、返乡创业项目和返乡创业环境。之后分析了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返乡创业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下,基于320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5所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愿偏低,只有36%的学生有创业意愿;性别、创业教育、风险承担、自信心、人际交往、家庭支持、思想观念、创业氛围及创业鼓励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家庭所在地、亲朋创业、基础设施及创业政策的影响不显著。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营造创业舆论氛围,增强文化认同引领,落实创业资源保障,优化创业政策环境等是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90后大学生为样本,分析并验证了创业能力和家庭收入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家庭收入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为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影响的正向调节变量;按性别和户口性质分组检验发现,创业能力仍与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但家庭收入的直接影响和正向调节效应仅对男生和来自城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显著。研究结论可为高校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和自主创业引导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创业态度、创业动机、创业政策、创业资本和创业培训均对大学生网络创业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态度对大学生网络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创业资本、创业培训、创业动机,创业政策对大学生网络创业意愿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创业意愿作为创业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是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因素。政府与高校的鼓励和支持是增强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外在力量,而来自家庭层面的支持则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内在推动力。通过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以广东某高校大学生为样本,探讨家庭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资源转化和文化再生产模式下,其皆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就业方式和就业结构的转变,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无锡地区大学生意愿和动机,发现目前大学生创业意愿整体并不是很强,来自预期收入高这一创业动机较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主要受资金因素、创业方向、创业经验、学校教育、知识储备、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学校、社会和政府三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力度和鼓励程度,完善创业激励政策,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9.
促进高校科研人力资本合理迁移和配置是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举措。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高校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内蒙古295名高校科研人才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科研人才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均对迁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说家庭、高校、政府政策、能力素质以及资源整合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建议政府、高校等从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完善人力资本迁移制度实施细则、积极为科研人才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入手,提高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高校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内蒙古295名高校科研人才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科研人才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维度均对高校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说,家庭、高校、政府政策、能力素质以及资源整合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基于此,建议政府、高校等从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完善人力资本迁移制度实施细则、积极为科研人才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入手,提高高校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  相似文献   

11.
梁燕  王嘉茵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149-15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引入创业者特质,并将创业环境分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教育文化环境,使用SPSS 23.0和Amos 24.0软件构建港澳学生创业意愿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内地高校689名港澳学生数据,探讨其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创业意愿差异.结果发现:创业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创业者特质和创业环境对内地高校港澳学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创业意愿上,男生高于女生、香港学生高于澳门学生、大湾区学校学生高于非大湾区学校学生,而理工医专业学生低于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最后,为全面提高港澳学生的创业意愿,让他们在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红利中更好地担当使命,从创业环境入手、培养创新型人才视角出发,提出集培养体系、生态体系和资源体系于一体的支持系统,以支持港澳学生在内地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力量,是面向国家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为了加强地方工科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了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主要受创业者本人、学校和社会三方面主要因素影响,阐述了综合实践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的发展对策,尤其是从高校如何利用好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使其成为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正>高校创业教育作为加深学生创新创业认知与创业意识,引导其形成健康、正向创业心理与创业行为的重要途径,既有助于学生明确符合自身发展特征的创业取向,也益于引领学生实时抓住全新创业机遇,从而为有效增强其返乡创业绩效指明方向。从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层面来看,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教育核心,以加强支撑大学生未来参与创业工作的综合素质为教育内容,以培育更多具备极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为目标的教育学科。具体而言,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基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等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创业意愿和行为研究是创新创业领域的热点议题,文章基于上海市软科学项目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层面因素(海外经历、社会资本和自我效能感)和环境层面因素(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对科研人员创业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科研人员总体创业意愿不强;自我效能感和政策知晓度对科研人员的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海外经历、社会资本、自我效能感、行政手续便利性、人才培养与引进环境、市场环境和创业意愿均可以促进科研人员创业。基于研究结果及调研,建议地方政府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创业培训指导,提升科研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科研人员创业政策知晓度;简化或者优化行政手续,为科研人员创业提供便利;改善地方市场环境、人才培养与引进环境,为科研人员创业和企业经营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认识、家庭关注、政府政策扶持、企业参与等方面展开现状分析并归纳其影响因素,从而分别从高校、学生自身、企业、家庭、政府五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实现五者的有效联动,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促进机制,为高职学生更好地创新创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创业能力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提升创业能力却是创业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393个小微型创业企业的大学生创业者为样本,构建创业环境、创业特质和创业能力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能力的关键影响要素是创业特质、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政策;创业政策对创业能力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校创业教育既通过创业特质间接正向影响创业能力,也直接正向影响创业能力;创业文化通过创业特质间接正向影响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颇多,但已有研究未针对理工科专业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考察。在回顾已有研究基础上,根据理论研究构建了影响创业意愿因素的理论模型,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陕西省3所理工类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大学生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社会、高校和家庭提供建议,以提高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京市5所不同层次和类型高校的345名学生的创业现状和意向调查数据,研究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探究这些因素与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最终为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性别、不同专业、接受过不同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之间创业意向有显著差异,个人性格特质、创业态度和学校教育与创业意向显著正相关。个人背景因素、个人性格特质因素、创业态度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均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一定解释能力,但解释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研究家庭背景、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对就读于四川省的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为例,对157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得出家庭背景、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结果: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明显相关。结论: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强弱与学校类型、性别、专业类别、性格有关,而与年龄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创业型经济政策的开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被认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鲜有研究对这些教育措施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基于知识创造理论构建了理论模型,并通过武汉市400份大学生的问卷数据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对大学生机会管理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化和外部化对大学生资源管理能力影响不显著;组合化和内部化对大学生资源管理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