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灰色关联系统理论,采用问卷调研方法对泉州地区休闲体育产业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效应进行定量实证分析,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政策对休闲体育企业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政府可根据当地体育企业经营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从而使得政府和企业均达到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双赢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2.
政府R&D税收激励对企业基础研究的作用还未被证实。基于2009-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联合数据筛选出基础研究、R&D税收减免数据,本文运用面板回归方法验证了中国R&D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基础研究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目前中国R&D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基础研究存在挤出效应。第二,进一步细分R&D税收优惠政策,结果表明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基础研究作用不明显,而高新技术企业15%税率式优惠政策显著挤出了企业基础研究支出;第三,政府R&D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基础研究失灵的原因在于政府"一刀切"的R&D税收减免实施标准,即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支出采取统一的减免力度,导致R&D税收激励政策对试验发展支出产生了较高的显著减税效应。该标准会诱导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开展低质量创新。本文的实证结论揭示了我国R&D税收优惠政策的不足,也从政策视角重新给出了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一个新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8-2018年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其R&D的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且流转税优惠的激励作用要大于所得税优惠。在通过企业规模与性质分组分析后,可论断税收优惠政策对大型、非国有科技型企业的激励作用要大于中小型、国有企业。因此,要转变税收激励方式,对中小型、非国有企业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与税收优惠政策,使得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普适性和普惠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技术企业RD投入的激励机制,并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的RD税收激励政策和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改革及现行RD税收激励政策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税收竞争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税收竞争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税收竞争与产业集聚的交互项正向调节区域创新能力;税收竞争对产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存在门槛效应。应采取竞争性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资本、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依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应进行分析,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小微企业发展,有助于小微企业增加R&D投入、缓解其融资困境,但也存在税收优惠政策落地面较窄、申报程序复杂等问题。因此,可以建立专门立法,提高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立法层次,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税收管理服务体系,以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法和实证分析,分析厦门市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厦门市的经济总量和税收总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厦门市整体税收负担偏高。为更好地促进厦门市经济增长,建议:充分利用好全面"营改增"政策的减税效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成本;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税款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20,(3):55-61
以2007—2019年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研发财税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研发财税政策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和产出;政策异质性检验表明,与研发财政政策相比,研发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激励程度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融资约束在研发财税政策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莆田学院学报》2014,(4):42-46
首先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原理进行理论阐析,并对相关文献作了回顾,接着结合厦门市科技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效,分析税收优惠政策运用过程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科技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校企不能实现有效合作是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职业院校迫切需要企业参与其教学和科研,企业也有参与职业教育的真实意愿,而我国的财力状况更存在给予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可能性.因此,国家财税机关应该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可采取的措施有允许企业加计扣除相关费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实习基地收入免税等.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世界各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风险投资业的兴衰与政府的扶持作用是息息相关的,而政府推动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我国现行的促进风险投资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方法显的单一,政策体系也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行有关财税政策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如何改进税收优惠政策,使其更好地为风险投资业发展服务,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税收政策对研发投入具有重大影响。根据我国研发投入的实际情况和税制改革方向,有必要对现行有关税收政策进行梳理并作适当调整,如加大对研发活动的税收优惠力度,扩大研发成果转化的优惠范围,大力支持社会各界进行科技资助。通过调整和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激励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慈善捐赠中,税收激励制度作为一项政策工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税前扣除规定对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诸如企业对受赠人的直接非货币性捐赠不能享受税收减免等问题。本文在我国一些学者对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制度相关观点基础上,指出我国现行的企业捐赠税收激励制度存在税前扣除额度偏低等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期望能够加强我国企业对慈善捐赠事业的支持力度,并使企业在公益捐赠中获得最大限度的税收减免。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调查集中研究政府行为与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的关系。提出并验证了政府影响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内销市场意愿的行为分为环境因素、发展因素和激励因素。实证发现,激励因素和发展因素对企业的内销市场进入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环境因素则在发展因素的完全中介作用下影响企业内销市场进入意愿,而民营企业及大中型企业更具有内销的倾向。政府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关注不同行为因素的功能差异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配置,同时注重培养本土化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社会进步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和国家兴衰的决定因素。世界各国也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大量而广泛的税收倾斜政策,支持、鼓励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具有导向作用。我国制定了与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税收立法以及一系列税收优惠配套政策。对现有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分析,揭示部门规章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以及配套文件的局限性,对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产业导向作用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税收优惠是各国常用的减轻税收负担的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政策的导向,促进了经济发展。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准确理解《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国家经济政策,发展国家鼓励的产业,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的享有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赋予的权利,使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以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结合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对现行教育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税收对策。  相似文献   

20.
自2014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在企业年金和企业年金领域实施个人所得税递延优惠政策。针对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进行研究,构建养老金计划精算模型假设,实证结果表明只有当居民月收入超过22000元时,购买EET(Exempting-Exempting-Taxing)模式下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才会具有税收优势。延迟退休计划对养老金替代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为推进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政府应当给予企业年金优惠政策,同时尽快落实弹性退休制度,逐步延迟退休年龄。企业应通过专业化的投资机构投资资本市场,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保险公司应研究开发具有各种风险偏好的丰富优质的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便于居民个人根据需求,在缴费期内灵活更换多种投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