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20,(17)
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培养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分析"是数学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联系初等数学与现代数学的纽带,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接触大学数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了解"数学分析"的重要性."数学分析"作为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的数学专业课程开展提供了基础。我们所学习的很多数学规律以及数学思想方法都是以"数学分析"作为依据的,是学生接触数学,提升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引导课程。目前,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数学分析"课程的过程中都难以理解。教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教育,将教学注意力放置于过程和兴趣引导方面,而不是局限于学习成绩中。本文主要就"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进行具体探究,期望对提升高职学生"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双一流"建设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国内各高校竞相角逐的新舞台,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英语学习能力,提高英语综合运用水平是各高校走向国际化的新途径。本文以西藏大学为例,对民族地区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本科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进行了探索,对数学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材的选择、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鹏  吕长武 《科技风》2022,(18):124-126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是高等学校的主要目标。持续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则是高校教师的历史责任,新时代下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势在必行。我校物理学专业光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从教学团队的架构、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案例的设计、考核方式的修订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课程建设及改革的探索,努力把光学课程建设成为一流学校一流专业的强力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渴望,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数学分析是高校数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对数学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影响甚大。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为例,从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师资配置、采取的措施及条件保障等方面,给出我们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与同行们进行切磋,以期不断改进、共同提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理科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理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该文通过讨论“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以及不足,探究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搭建符合理科学生专业特点的就业指导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享誉全球,其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以及决策等能力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考虑到中美教育的差异与双一流建设的紧迫性,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案例教学法并将其推广具有重大意义。在理工科专业进行《案例教学》课程试点有助于丰富我国教育体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与领军人才。本研究主要围绕《案例教学》课程试点的必要性、初步构想以及对高校与师生的要求三个方面进行展开,旨在推行案例教学法从而为我国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18)
文章首先阐述了"双一"建设背景下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现状,然后概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最后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当前高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三到四个学期学习和系统的数学训练,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修养,特别是分析的修养,积累从事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最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根本的提高。我们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方法:在每届学生中选择30—40名程度较好的学生组成理科班,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比普通班要求高。对这个班实行动态管理,对不适合在这个科班学习的学生进行调整,并允许普通班中学习优秀、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9.
离散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蕊  苏伟  赵春燕  杨东晓 《中国科技信息》2007,21(17):279-280,282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不但能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数学思维,并且在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中适应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当前离散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思路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文科类专业,数学课程的教育目的有知识性、思想性、能力性三个方面;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做好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与过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注重考试方式的改革;在课程建设方面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基础,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是关键,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根本。  相似文献   

11.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本科教育质量是一项重要指标,而课程是影响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体系、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健全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闫蓓 《科教文汇》2023,(2):109-112
电路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按照慕课建设要求,课题组确定了校级电路一流慕课建设流程,对课程知识点进行了模块化划分和详细设计,拍摄了课程视频,并对拍摄视频进行了编辑和修改,围绕知识点设计了线上练习题和章节测试题,实现了线上课程的全过程考核。在中国大学MOOC线上开课两年,共辐射2600余名学生的线上学习,同时应用于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了利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从课程创生视角出发,分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当前课堂传统教学的瓶颈问题,探讨了信息化教学与课程创生教学结合的发展思路,重点从课程实践和操作层面阐述了进行课程创生教学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了利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从课程创生视角出发,分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当前课堂传统教学的瓶颈问题,探讨了信息化教学与课程创生教学结合的发展思路,重点从课程实践和操作层面阐述了进行课程创生教学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性改革举措。分析了我国一流涉农高校学科水平与世界一流高校还有差距,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出了涉农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学科分析、共享空间、学科馆员以及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等措施,助力高校学科建设迈向世界一流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以后课程的学习。教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科学教育的原则,坚持人本教育,注意方法和过程,促进教与学同步进行,使这一环节更加灵活和成熟,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双万计划"是我国高校转型发展的又一个新机遇和新挑战。以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其积极响应"双万计划"的要求,着力在学生思想引领、教师学科服务、课程资源建设3个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期望能够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以助力高校完成"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精英培育的重要场所,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以及价值体系的构建发挥着重要的场域作用.当前我国大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整体中等偏低,课内课外学生和教师的配合缺位.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从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创新教师教学模式、营造个性化互动课堂等三方面入手促推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的多元化革新,是优化教学课堂的重要策略,对加快实现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高等教育"双一流"发展目标发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董波  于妍 《科教文汇》2012,(1):105-105,107
"数学分析"是大学数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笔者结合自身在"数学分析"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浅谈了几点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贺智 《科教文汇》2023,(24):5-9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继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后面临的又一重大机遇与挑战。与本科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肩负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使命。该文在“双一流”背景下,遵循“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分析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现状与不足,分别从建立多元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构建完善的过程管理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举措,旨在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