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笙,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簧管乐器,是世界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条件、风俗习惯和音乐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笙演变出了多种多样的类型.笙的形制较为复杂,它由簧片、笙苗、笙斗、响眼、笙脚、笙嘴、按音孔和笙箍等几个部分组成.流传于云南省双柏县大山深处彝家村寨的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俗称"三笙"."三笙"这一提法,虽然最初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些误解,但总体上是可行的,也是可理解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簧管乐器笙的由来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沉淀传承的笙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领会和理解中华民族乐器的传统文化底蕴,并对乐器笙有深刻的认知,进而从灵魂深处创造出彰显个人魅力、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完美笙演奏,让我们的乐器笙在全世界美丽的绽放,让世界向往和追求我们笙这种乐器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3.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人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4.
笙是源于我国、最早采用自由簧的乐器,音色清越、高雅,极富歌唱性,带有明显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特色.伴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以笙为代表的传统乐器慢慢与群众文化生活融合,走入人们视野并融入人们的日常审美活动中.文章以笙作品《湘江春歌》为研究焦点,简要分析其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重点阐释笙作品《湘江春歌》的演奏技巧,旨在为笙乐发展与笙演奏技术的提升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笙,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属于簧片乐器中吹孔簧鸣乐器类,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在中国有历史可考约3000年,堪为当今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本文主要叙述了中国传统笙的改良之路,研究和探讨了不同时期笙的形制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7.
笙是一种带有簧片的吹管乐器,在我国吹管乐器中,笙是唯一一种可以演奏和声的乐器。自古以来,我国便流传着女娲氏造笙簧的故事,"笙簧"即指笙,簧指笙里用来发音的薄片,在古代是竹制,后世逐渐使用铜来制作簧片。芦笙是苗、瑶、侗等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簧管乐器,其前身为竽,发源于中原,后在西南地区发扬光大,距今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笙和芦笙作为我国广受喜爱的吹奏乐器,其不仅具有漫长的发展历程,而且其本身还具有很大的特点,本文将对现在的中国民族吹奏乐器笙和芦笙的改良成果进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老虎笙是一种傩舞,每年正月虎节,彝族罗罗人打扮成老虎的模样,跳驱鬼逐疫的舞蹈.以笔者在老虎笙的传承地小麦地冲所做的田野调查为例,解读老虎笙在罗罗人族际交流中的族群标识作用、象征意义,老虎笙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老虎笙的表现主题和老虎笙的艺术表现力,以求全面地呈现老虎笙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最早的出土样品可以追溯到春秋晚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历经风雨,笙不断改良演变,衍生出了各种样式的笙品种,包括:传统笙系列(17簧—37簧)、方斗式键笙系列(36簧—42簧)以及中音笙、低音笙系列等等。可以说配套齐全、种类繁多。笙是民乐队中不可或缺的,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喜欢笙并学习这件乐器,因此,笔者也来谈谈中小学生的笙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锣笙"为云南彝族"三笙"舞蹈之一,与"老虎笙""小豹子笙"齐名。"大锣笙"是彝族罗婺支系中传承的一种祭祀与娱乐并蓄的原始图腾舞蹈,"大锣笙"是在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期间举行,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大锣笙"作为一种傩祭仪式进行研究,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大锣笙"历史渊源深厚,其仪式过程更是富有极深的文化内涵,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西洋手风琴的发明与研制的关键性条件和素材,是中国笙的笙簧的原理。中国笙的输出到手风琴的输入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说明文化交流是中国音乐文化乃至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2.
俞杭英 《家长》2024,(8):134-136
<正>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以及艺术魅力。目前,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幼儿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其渗透到幼儿教学活动,既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能培养幼儿艺术素养,促进幼儿综合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鉴于此,本文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对幼儿教学的促进作用,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全面渗透。  相似文献   

13.
翁镇发是中国著名的笙演奏家,曾担任东方广播民族乐团副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国家以及演奏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八岁的时候,出于对音乐的好奇、热爱,在父母的支持下开始走上学习笙的道路。其中,与他人合作创作的笙独奏曲《春歌》、《畅饮一杯酒》、《湘江春歌》等在历届音乐会上获得优秀作品奖和优秀演奏奖。  相似文献   

14.
葫芦笙,彝语称“布若”、“昂”,是彝族传统吹奏乐器,以葫芦为笙斗故名.两姚彝族传统的低音葫芦笙大多是民间艺人自制自用,一般为五管或六管,制作工具简陋,工艺简单,材料就地取材,音域较窄.近年来,一些彝族民间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彝族葫芦笙进行改良,采用健盘乐为葫芦笙定音定调,创制了高8度和低8度相配的C调或B调的7管“子母笙”,虽然使葫芦笙发生了“变异”,但应是对彝族葫芦笙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现代适应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得以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是民族自信、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探讨在社区教育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总结在社区教育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实现路径,以期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彝族"撮泰吉"与"老虎笙"两部古戏具有浓厚的祭祀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演出前对祖先神等各种神的祭祀,演出结束之后,还要进行送面具和送虎队,实际都是在举行送神仪式";撮泰吉"与"老虎笙"具有厚重的农业文化色彩,两者不仅再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过程中曾经存在的重要仪式和重要典礼,而且基本上可以说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过程,这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相当大的关系;"撮泰吉"与"老虎笙"突出的生殖崇拜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对"两个生产"的高度重视,即对物质资料生产本身和人类种的生殖与繁育的认真对待,也许是无意识的,但我们相信这种无意识将会是根深蒂固的.  相似文献   

17.
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是三种流传于云南省双柏县彝家山寨的舞蹈。在它们朴野的形式背后潜隐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出诸多的象征涵义:其禁忌内容表示的是一种身份的转换和对仪式的重视;大量的农事仪式反映的是一种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期盼;引人注目的交媾仪式表现的是对生殖和丰产的渴求以及驱邪求吉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集中表现在对"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和"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大问题的回答上。关于传统文化有何价值,习近平主要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作了阐述。关于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习近平着重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重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这些论述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一论述充分体现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发展,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养。高校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均着力研究在教育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且在学科建设、教育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关于如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根本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0.
老虎笙因其具有图腾舞蹈的特征,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以笔者在老虎笙的传承地小麦地冲所做的田野调查为例,试图解读老虎笙在舞蹈动作、舞蹈构图和舞蹈服饰三个方面的艺术特色,以求呈现老虎笙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