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1951~1990年梅州市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梅州市气温、降水等气候指标的特征与变化。分析表明:上世纪50~80年代梅州市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031℃/10e。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夏季变暖趋势最明显。根据这40年砖暖波动情况,可将梅州市气候划分成蕊个冷期两个暖期;历年降水量则呈上升趋势,多年降水倾向率为14.635mm/10a。春、夏、秋、冬各季节降水变化亦呈上升趋势。按照年降水波动变化,可将梅州降水分为两个多雨期与两个少雨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达坂城气象站1981-2010年逐年气温、降水和大风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气温、降水及大风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3℃/10a,年1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存在差异,秋季增温明显,春夏季次之;降水量线性倾向率为9.44mm/10a,气候变湿显著,降水年际变率较大且季节分配不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气温在1991年发生一次突变,变暖趋势显著,降水在1986年发生由少向多的突变过程;大风日数、平均风速呈现波动下降过程,大风日数线性趋向率为-30.5d/10a,平均风速递减率为-0.76(m/s)/10a,春季大风发生频率最高,为33%,静风频率为10.32%;主导风向以偏西风(WNW)和东南风(SE)为主。  相似文献   

3.
开封市位于北纬34°20′——34°55′,东径135°56′——114°50′,居中纬地带。中纬度气候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互角逐的地带,因此季节变化明显,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是开封气候的显著特征。 这里冬季风以偏北风为主,尤以NNE风出现的频率最高(13%),风力强盛;夏季风以偏南风为主,尤以SSW风出现的频数最高(频率为9%)平均风速较小。气温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季分明,一月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5℃,七月为全年最热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滁州市1952—2012年的降水变化规律,利用其逐日降水量数据,对滁州市年、季、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降水倾向率为10.232mm/10a;四季中春季降水量减少和夏冬降水量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且春夏降水较多,秋冬较少;各月降水量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且分布不均。年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628d/10a;四季平均降水强度和降水日数分别呈总体增加和减少趋势,同时春秋两季以中雨为主,夏季主要是暴雨,冬季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十二个月中2个月以小雨为主,5个月以中雨为主,1个月以大雨为主,4个月以暴雨为主。  相似文献   

5.
付明彦  王红军  龚洁 《中学文科》2005,(6):5-12,39,40
一、选择题(140分)下图表示我国东部四个城市的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数据和一组月平均气温变化数据。读图1回答1-2题2000-20-100102030400800120016007月降水量/m m气温/℃1月夏季降水量全年降水量图1A BCD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 BC D四城市可能是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B.A BC D四城市可能是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C.北方夏季降水比重大,南方夏季降水比重小D.南方气温年较差小,北方气温年较差大2.下列关于图1中地理数据的表示和运用叙述的正确组合是()①绝对数据②顺序数据③比率数据④平均数据⑤柱状图统计图⑥线状统计图⑦扇状…  相似文献   

6.
一、点状图点状图是通过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表示某月降水和气温数值的图。如图1,纵坐标表示气温,横坐标表示降水。由图可知,最冷月平均气温-5℃(在0℃以下),此月降水量亦少,仅7mm;最热月平均气温27℃,此月降水量亦特多,达175mm,说明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可确定为温带季风气候。二、玫瑰图(环状折线)与放射线图玫瑰图示与放射状图,实际上是气温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图的一种变换,虽已改头换面了,但换汤不换药,玫瑰状折线相当于气温曲线,放射状线相当于降水柱状图(如图2)。三、气温曲线图与经度位置的结合气温曲线虽然仅能…  相似文献   

7.
气候知识包括十三种典型气候类型的名称、气候特征、气候分布、气候成因,以及气候的变化和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等。其中,气候资料的判读又是高考复习中疑难问题较多的内容。气候资料主要有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及其季节变化。包括各月平均气温、各月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等。有时还可结合该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植被类型等情况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8.
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气温最高月7月(或8月)1月(或2月)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气温最冷月>15°0°~15°<0°热带亚热带温带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夏雨型热带草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型温度带有关气候的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时常出现,解题的关键多是对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类型的确定,则取决于对气候特征的分析。气候的基本特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不同的。因此对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实际上就是对气温、降水统计资料形…  相似文献   

9.
地处我国地形地势分布中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为:①高寒低温,平均日最低温≤0℃、≤-10℃、≤-20℃的日数,在高原内部分别为300天、200天和100天;②年降水量少,时空分布不均;③日照充足,风速大。该地区一年中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尤其在海拔3 500米以上的地区常常形成"年无炎夏,日有四季"的独特气候特征。由于这种高寒低温、年降水量少、日温差大的气候特征,非常有利于牧草中蛋白质的合成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使广阔的草场资源牧草营养价值极高,为青藏地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种植业主要局  相似文献   

10.
徐州市降水特征及频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1—2009年徐州市降水资料,分析了近19年来徐州市降水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并采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分析降水频率.结果表明:徐州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57.6mm,总体降水量基本平稳;降水异常年份偏多,旱涝出现频数相当;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降水集中性强,主要集中于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1.9%;通过降...  相似文献   

11.
用气候倾向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距平和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楚雄州辖区内10个县气象观测站近50年(1961-2010年)的气温、降雨资料,按年度、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5个时段,分析了楚雄全区域,中部、西部、南部和东北部区域的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的演变。结果表明:近50年来楚雄州气温升高明显,暖冬现象突出,春季升温快,年降雨量和大雨降雨日数增加,秋季降雨量和年降雨日数减少,年降雨量变率增大;尤其是近15年楚雄10县(市)平均气温16.4℃,较前30年增高了0.2℃;大雨以上的降雨天数平均增加了1~3天,其中,暴雨、大暴雨日数明显增多,年总降雨日数和小雨日数明显减少,春季降雨量增加,秋季降雨量减少,相当年份雨季提前结束1个月左右,雨季呈缩短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GIS支持下,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选取了年均温、年降水量、海拔、坡度和坡向5个环境影响因子,将各环境因子分别与太白山植被类型图叠加,并对不同植被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灌丛草甸、太白红杉、巴山冷杉、桦林、栎林最适年均温度范围分别为-1.14℃-2.60℃、0.01℃-4.34℃、1.49℃-5.23℃、2.62℃-7.23℃、4.74℃-8.85℃最适年降水量范围为719.1-754.5mm、717.9-754.6mm、731.1-768.3mm、705.6—755.3mm、680.9—740.1mm;最适海拔范围为2659—3572m、2607—3454m、3334—3164m、1997—2840m、1412—2196in;在坡度上,各种植被大多较均匀地分布在斜坡、陡坡、险坡上;在坡向上,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半阳坡和阳坡上。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型WRF,通过控制试验与敏感性试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面积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控制试验结果与观测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控制试验能够较好的模拟研究区域8月份的天气状况。通过敏感性试验结果与控制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由于湿地面积的增加,在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的地区8月份月平均温度降低1.2℃至2℃。研究区域高温中心位置发生了明显改变,对高温的影响大于低温;区域降雨量增加30 mm至90 mm,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降水强度较小的时间段内,但降水中心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在模拟范围土地利用未改变区域内,气温与降水也受到了湿地面积增加的影响,温度最大降幅达到了2.4℃,最小降幅为0.2℃;降水量有增加的现象。研究结论对于深入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商丘市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气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对比分析法,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评价气候条件影响的利弊程度,对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的有利和不利气候条件进行评价.小麦播种适时,底墒较好,除分蘖-越冬开始期平均气温偏低,对晚播小麦分蘖生长不利外,其余时期光温水条件适宜,有利小麦生长发育,灌浆期长,无干热风等不利的灾害性天气,小麦产量为平产偏丰年份.  相似文献   

15.
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30个气象站点1982—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1982—2013年,洞庭湖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5.6~17.7℃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以0.38℃/10年;年降水量在975.2~1 833.6 mm之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9 mm/10年。(2)空间上,整个流域气温上升,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是流域东北部,有五峰(0.98℃/10年)和长沙(0.7℃/10年)两个极值中心,其他区域增温幅度较小;流域内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较大的区域是流域北部和东部,而桑植、吉首、沅江和道县等部分地区降水量呈递增趋势。(3)气温呈上升-下降趋势,1998年为气温突变年份;降水量呈递减-上升-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点出现在1993和2009年。(4)洞庭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存在6年的强显著周期,还有14年和23年尺度的变化周期;年降水量存在3年的强显著周期,6年和16年尺度的变化周期。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近41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安徽省20个气象站1961-2001年气温、降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近41年来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冬季增温最明显,但夏季却出现降温趋势,增温最显著是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量最大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冬季平均降水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对年均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而春、秋季平均降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7.
福建平潭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潭是福建省最大岛屿,处于东亚季风区,是东、西风带交替影响的过度区,其气候季节性特征明显.通过对平潭本站建站初期到201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平潭年平均风速为5.0 m/s,大风日主要集中出现在冬半年,而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大风极值多出现在夏季;平潭主导风向轴明显,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气候的侧面来探讨该区沙尘暴的形成.总结出本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春季干旱、气温迅速回升、频繁的大风.沙尘暴的发生根本上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度控制;吉林西部地区很强的地表供沙能力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nn-Kendall法的酒泉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酒泉市所属6个站点1959-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酒泉市的气温突变明显,而降水突变不明显.近50年来,酒泉市年平均气温和各个季节的平均气温呈显著变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在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突变,酒泉市东部的突变年份早于西部的突变年份;酒泉市年降水量呈微弱增长趋势,酒泉市东部的增长幅度略小于西部.这表明气候突变在酒泉市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体现,突变时间不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