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文言中,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归为虚词,没有争议;有些代词和副词,特别是表示指示和疑问的,用法接近虚词,一般也算作虚词。  相似文献   

2.
文言虚词相对文言实词来说比较少,与文言实词相比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言虚词的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就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文言虚词的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文章中会多次出现;三是文言虚词的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才能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积累,实词与虚词都是如此。比起虚词来,实词的数量大,义项多,掌握相对困难。比较互训方法能够解决文言实词教学的诸多问题,对文言实词的教学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学好虚词用法,是学好实词乃至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本文探索了"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文言阅读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吴开华 《教育革新》2007,(10):35-35
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一些文言篇目。  相似文献   

6.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和文言虚词相比,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大,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学生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学习文言实词主要靠积累,但也不是单纯的机械式记忆,而是能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用反训去解释文言实词是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言虚词不像实词那样有确切的意义,这让许多学生感到理解困难。但是文言虚词在文言句型中往往承担着转折、黏合和缓冲语气等作用,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可能就会造成误解。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文言虚词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文言虚词中常犯五病:死记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孤立地理解虚词;只从结构形式取义;不顾文言句式特点而硬译;以今律古。有鉴如此,在文言虚词学习中要抓五个“着眼”。一、着眼虚词变化发展,把握它虚化了的引申义。针对多数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变而来的特点,着眼虚词变化发展,由较实在的意义入手把握它虚化了的引申义。以介词“以”为例,其基本义是“用”,如《活板》“以  相似文献   

9.
王星 《新高考》2008,(9):15-17
众所周知,文言词汇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中直接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等级:B),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在必修阶段课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文言实词繁多,如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试题中有三个文言句的翻译,一般考查学生对文言句中的句式特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的掌握情况。而文言句式中被动句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一种特殊的文言被动句,学生若没掌握其规律特点,就很难准确翻译出来。  相似文献   

11.
张雪魁 《现代教育》2012,(6):102-102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明确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相似文献   

12.
“虚词通文气,实词主文义”,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阅读古文的关键,也是高考文言阅读题的一大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掌握120个常用实词和课本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而非生僻难懂词;二要吃透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单音和双音词、词类活用”,学会紧扣语境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一、注意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文言虚词大多从实词中“借”来,往往和原来的实词在意义上毫无联系;而有些文言虚词(多见于副词)则是实词“虚化”来的,它们和原来的实词在意义上联系密切。文言中副词比较丰富,往往几个副词能同时和一个现代汉语副词对译,但若把这些副词原来的实词意义结  相似文献   

14.
宋国平 《考试周刊》2010,(53):52-52
新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诵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是毋庸质疑的,那么诵读如何合理地运用才能事半功倍地达到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15.
“虚词通文气,实词主文义”,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阅读古文的关键.也是高考文言阅读题的第一大考点。 作为考查重点,《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其明确了高考备考指向:一要过关120个常用实词和课本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而非生僻难懂词;  相似文献   

16.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意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它是构成文言文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较大。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呈稳定趋势,而且仅限于常见虚词和一般用法。但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是组织句子的一种手段,各个实词是靠不同的虚词的组合、连接、修饰、辅助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的。因此,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学习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虚词,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们学过的文言虚词,从词的用法方面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帆 《考试》2004,(6):4-6
相对于文言实词而言,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的文言虚词要少得多,但文言虚词词性多变,用法灵活,想轻松驾驭它绝非易事。这里略谈一下虚词的考查形式和辨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意义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表示实在意义,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是文言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很高,其词性意义和用法也相当复杂和灵活,给我们阅读文言文增加了相应的难度。可见,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科书内容有限,所以系统地学习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阅读     
【聚焦考点】 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正确断句。 2.能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能理解并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