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收听的载体日趋多样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内置收音机/移动应用程序、MP3、车载收音机、网络电台等随时随地听到广播,而且随着私家车的拥有率不断提高,广播听众也呈现出年轻化、高端化发展趋势,推动广播成为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为了全面、系统把握互联网环境下的广播媒体接触行为,分析广播节目的收听时间、地点、动机特点和用户对广播广告的态度评价,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广播影视报8月8日报道近期,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手机电台在全省正式开通播出。据悉,这是全国首家实现涵盖所有通讯运营商全面接入的手机电台。此次开通的手机电台,不仅包括移动、联通手机用户,还包括了小灵通和固话用户。河北省内所有电话用户均可通过拨打16891166,随时随地收听河北电台6个频率的在线广播节目。另外,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台进行节目预约,收听河北电台3个月内播出节目的回放。  相似文献   

3.
手机广播是指利用具有收音软件、FM接收模块和浏览服务网页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截至2010年9月15日,我国内地四级广播机构共有404套广播节目在手机网上实时播出. 目前国内将手机广播的主要形式分为三种: 一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用户下载播放器软件,在手机上通过无线网络随时随地收听广播,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已利用这种方式推出了手机广播业务;  相似文献   

4.
陈菲 《中国广播》2011,(6):50-54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8.5亿。手机成为了前景广阔的传播终端,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手机微博、手机QQ等应用软件的使用,令手机广播迈入自媒体传播时代。由广播到个播、从受众到用户、从免费到付费、从线性到非线性收听的服务形态转变,为手机广播培养出庞大的受众市场。  相似文献   

5.
陈国权 《中国广播》2008,(12):40-41
手机广播有两种,一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一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6.
吴甲利 《新闻传播》2010,(3):120-120
黑龙江人民广播的手机广播推出以来,以"内容更丰富、收听更方便"为市场价值主张进行建设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全国首家赢利的手机广播,赢得了近50万用户的信赖。作为手机广播的产销主体,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手机媒体要扩张,要可持续性发展,在依托强大的传统媒体的同时,必须另辟蹊径,自谋生路,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伍刚 《新闻三昧》2003,(12):25-26
广播在重大灾难事态报道中可发挥随身资讯中心的第一落点优势。所谓随身资汛中心即指广播可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或静态收听或移动收听,并能满足最广夫受众的随时了解当前最新信息的需求的功能。所谓第一落点,是受众对广播效  相似文献   

8.
<正>www.fjtv.net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广播—网汇聚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www.fjtv.net)2015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设立,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优质电视、广播内容的网络传播渠道,提供集团10个电视频道和7个广播频率同步直播、点播回看等功能。第一时间将集团各频道、频率的节目进行碎片化、图文化的二次加工,满足网络用户随时随地观看、收听节目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手机广播: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新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是初露端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笔者把“手机广播”定为两层含义,一种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另一种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笔者把它们统称为“手机广播”,但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移动上网的“手机广播”。  相似文献   

10.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批开办广播的国家之一,也是公共广播体制的创始者。公共广播体制的特征之一就是用听众观众缴纳的收听收看费经营、现在,英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由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两部分组成,分别由英国广播公司和独立广播公司经营。前者的财政来源是收听收看费(广播收听费从1971年起停收),后者用广告广播的收入经营。按照英国的法律规定,商业广播电视台虽然播出广告,取得收入,但不同于美国、日本等国的私营商业台。它的经营者独立广播公司,仍然具有公共事业机构的性质。英国在1922年11月14日正式开办广播,  相似文献   

11.
手机报是以手机为终端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将新闻信息发送到手机上供手机用户阅读的一种媒体形式。手机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被看成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又称第五媒体。手机报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以手机为终端进行信息传递,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查阅新闻信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信息和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2.
周欣欣 《视听界》2013,(2):31-34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在技术变革和时代变迁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受众典型的媒介消费链条中也不时地闪耀着亮点。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广播收听这一媒介消费形式依然活跃于受众的生活中,但是承载这种消费的载体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收音机到车载收听设备、数字电视机顶盒、手机等移动收听设备、互联网在线广播……不断丰富的广播触点,为传统广播的未来发展开了一扇窗,也带来了更多的未知性。在触点不断丰富、受众媒介消费日益碎片化、内容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的环境下,未来广播的发展,必然要融合新终端、整合新受众、开拓新内容,进而把握新触点,形成新飞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2008,(8):49-49
近日,有甘肃省广电总台承担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在兰州试播成功。椐介绍,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是面向手机、PDA、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多种7英寸以下小屏幕、小尺寸、便携式移动终端提供节目和信息服务的公共广播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高效率、低成本地满足流动人群和多种交通工具随时随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目前,CMMB信号已覆盖兰州市区,使兰州成为全国第37个CMMB组网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金震茅 《视听界》2008,(3):67-69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初露端倪。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笔者把手机广播定为两层含义,一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一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  相似文献   

15.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是初露端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手机广播”受众资源极其丰富,至20  相似文献   

16.
一、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广播新闻的竞争格局。过去我们觉得,广播是受网络媒体冲击最小的传统媒体,凭借着非视觉性、即时性和移动伴随性,广播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依然保有着独家的优势。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播的收听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用手机和其它移动终端收听广播的群体逐步的增多,传统的广播受众逐渐减少;移动收听逐渐增多,居家收听逐渐减少。在河北,这种趋势是客观存在的,也对广播新闻市场的竞争格局逐步地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倩 《视听界》2013,(4):93-94
一、手机广播的发展优势1.拥有广阔前景的传播终端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手机网民已形成一个新的媒体传播的受众群,这为手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集合优势,规避劣势目前收听广播主要有三种形式:传统广播、网络广播、手机广播。传统广播具有伴随性、携带方便的优点,使人们在进行其他活动的时候,都能同时接收信息,其弱点是线性收听、可选择性弱、过耳即逝。  相似文献   

18.
非视觉互补、即时型互动、低成本多赢等特点,使广播具有与新媒体融合的天然优势。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基本形态既有广播网络化,更有网络广播化。开发出手机在线收听和手机广播节目包月服务等样式,使广播在新媒体时代不仅能实现自救,还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9.
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播听众总量不断萎缩,人均收听时长逐年下滑,广播听众的接收终端发生了巨大变化,手机收听、车载收听日益成为主流,广播听众的移动化、碎片化特征日益明显。新型广播平台以及微信、微博等日益占据用户大量的时间。在此背景下,2014年中国广播业进行内部整合与重组的尝试,在传播方式上进行了跨境报道的尝试,应急广播肩负国家使命继续前行,广播时政报道不甘人后进行多媒体传播……此外,新华社等媒体也抢占先机,研发音频车载客户端,向音频市场进军……市场和受众的双驱动迫使中国广播业向声音的本质属性回归,向媒介融合不断嬗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不断推进,网络广播平台应运而生,以便携、海量、优质的优势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青睐. 网络广播发展的优势 1.大数据的分析促使个性化突出.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与运用,选择性地推送内容已经成为移动终端的一大优势.在网络广播平台资源充沛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的后台分析,对每位用户进行深入了解,记录他每日的收听喜好,就可以完成相关节目的推荐.这样精准的节目推送不仅省去了用户搜索节目的时间,也提高了用户的收听效率,使其更加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