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新妍 《北京档案》2000,(10):22-24
一、档案馆缺乏吸引力的现状 尽管我们一直自信地认为档案馆是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事业是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但就在全世界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档案馆吸引不了人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当前档案馆所急需的、掌握现代技术的人才,很少有愿意到档案馆工作的,在档案馆工作的也经常是不安心,留不住.  相似文献   

2.
尽管档案馆是历史记录的集散地,档案事业是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但就在全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档案馆吸引不了人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当前档案馆所急需的、掌握现代技术的人才,很少有愿意到档案馆工作的,在档案馆工作的也经常是不安心,留不住.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是人才和知识的集散地,各种高科技成果、人才信息等原始记录都集中在高校档案信息中心——档案馆(室)中。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将这些信息的潜在价值及时开发出来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档案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近年来,我国各级综合性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由手工管理发展到计算机管理,由简单的文件目录检索,发展到全文录入,计算机自动  相似文献   

4.
省级档案网站网上展览情况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展览作为档案宣传和利用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扩大档案工作影响、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作为信息获取渠道。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档案展览成为信息时代各级档案馆提供利用服务的重要方面,是档案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发挥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我国各省级档案网站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不包括香港、澳门特  相似文献   

5.
自从1979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提出档案馆要进行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以来,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尤其是综合档案馆的编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编纂、编写并出版了一批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档案文献和参考材料,受到了利用者的欢迎和好评。然而,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对档案工作尤其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档案馆编研工作作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其现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档案信息的需要相比,不足和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陈彤 《兰台内外》2013,(4):55-55
县级档案馆由于馆藏结构单一、人才匮乏等原因,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需求。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县级档案馆档案信息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一些思考。一、县级档案馆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思想观念上。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由于受档案系统长期形成的封闭和半封闭环境的影响,许多档案  相似文献   

7.
李杨 《档案天地》2009,(11):53-54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档案馆收集到的电子文件及其他新型档案越来越多,科技档案馆的开放性要求越来越高,档案工作的内容越来越细,科技档案馆的职能从单纯的仓储式保管科技档案衍生到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平台的对科技档案信息的采集、传播与共享。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是根据全国档案馆网布局和中国科学院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于2001年8月新成立的-个部门.档案馆是集中永久保存全院系统各类重要档案的基地,是为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利用的中心.档案馆工作是中国科学院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院各单位档案工作的继续和延伸.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档案工作是先进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强化档案管理.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又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高素质人才,输送到社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而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改革与发展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人才培养、知识贡献和传承文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高校档案工作还将以其独特的内涵,为促进高校文明单位建设,加快高校的快速发展,培养“四有”新人提供积极的档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渠道,是开放历史档案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档案馆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对于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 1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点 1.1 占用空间小、储藏信息量大,档案数字化管理运用先进的数字存储技术将各种文字、图片和声音影像等档案性资料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展现给用户.占据空间很小的数据库能存储大量的信息资源,打破了原来纸质文档一统天下的局面,崭新的存储方式让传统档案馆望尘莫及.同时,全球互联的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共享,用户通过数字化档案馆能查阅到其他档案馆的信息,它不仅是网上档案馆,更是网上文化和信息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2.
公共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是网络环境下公共档案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应用.它的开展与实现具有一定的必然,而如何将网络技术与公共档案馆的利民计划加以结合,将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到资源共享层面,将丰富的馆藏最大范围的公之于众等等是我们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公共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在区县级档案馆中,人才匮乏的问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档案人才的流失也相当严重。因为在档案馆这样一个工作单调、枯燥又相对清贫的部门,人才“跳槽”屡见不鲜,致使档案创新工作过程中所需的专业人员严重短缺,尤其是实现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更是难觅难求。这突出体现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队伍层次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盘龙区档案馆作为云南大学档案系教学实习基地,近期,又接待了一批大四学生到馆内实习。档案馆精心设计了实习内容,先由单位领导给他们介绍了盘龙区档案馆的基本情况、带领他们参观了档案管理库房、接待查阅流程、信息化加工中心等,然后按工作需要分至办公室、信息科、管理科。在办公室实地进行收发文操作;在信息科,熟悉数字化加工流程和文书档案  相似文献   

15.
创新——高校档案馆发展的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档案馆发展的突破口是:加快高校档案馆的数字化创新建设,建立文档一体化管理创新系统,尽快出台档案信息化标准,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建立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加强高校档案法制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6.
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较易展开的工作.档案馆进行档案数字化,可以采取"外包"的形式,但综观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的现状,一般由档案馆自身开展这项工作.档案数字化不仅是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流程管理工作.本文结合档案数字化工作实践,浅谈档案馆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档案馆必须进行科学定位:高等学校档案馆要成为学校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高等教育研究的基地、爱国荣校的教育基地,成为学校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学历文凭认证中心、社会资本培育中心.实现这一科学定位的前提是高校档案馆必须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保障是引进和培养档案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而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实现档案馆科学定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档案信息化对档案人才培养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信息化是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明确了“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新的形势和任务,既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一、档案信息化对档案人才的需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应区分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培养和管理,大致可分四种类型:1.管理人才。一个好的档案馆员不仅要掌握档案馆的管理知识、运行规律,还要了解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对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19.
谈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因特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档案工作不可能游离于社会发展之外,从80年代开始,计算机就已经开始应用于档案管理,但由于众多的原因,各个档案馆的计算机管理档案大多还只处于部分档案的计算机检索、统计等方面,计算机这一先进技术在档案馆工作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档案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社会提出的档案利用需求与档案馆所能提供的档案信息利用方式之间的矛盾一直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为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的档案馆(室)、高校档案馆相继在互联网上安家立“页”建立档案网站,通过互联网站展示馆藏档案、档案馆(室)面貌,宣传档案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指导用户获取档案信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