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党报的全部任务是为人民服务——’97岁末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是北京日报社稳中有进的一年。稳,主要表现在报社所属报刊对这一年内国家和北京市发生的大事的宣传报道,做到了万无一失。进,主要表现在报社各项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新的进步。中国的1997年,是大事之年。从年初邓小平同志逝世,到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召开,江泽民同志出访美国,长江三峡截流,直至年底北京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召开,大事不断。我们报社所属报刊对这些大事的宣传报道,及时,准确,充分,突出,做到了万元一失。这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编委会的各  相似文献   

2.
这次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是列入今年新闻出版署重点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自1997年在昆明召开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以来,至今已经过去了近4个年头。在这4年中间,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用3年时间对报刊的散滥问题进行了治理整顿,又用1年时间对报刊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两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报刊业的管理,促进报刊业的繁荣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7,(12)
繁荣:报刊出版的永恒主题文/大川199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顺利实现了香港回归,成功举行了党的十五大,举国欢庆,举世瞩目。这一年,也是我们报刊界不平常的一年,遵循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继续深化改革,进行初步治理调整,使报刊的结构逐...  相似文献   

4.
1999年8月29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99)30号文件,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机关的报刊结构进行调整。这是继1996年12月中央两办发出37号文件之后,对全国报刊进行的又一次大调整,是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二个两办文件。这次调整对我国报刊的发展和管理的改进意义深远。相信这将是中国报刊管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一、这次调整的基本精神是将行政职能和出版职能分开文件指出,这次调整是“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这是文件的核心,也是我们进行报刊调整的根本目的。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科技》2009,(1):75-75
2008年,对新闻报刊管理工作来说,是加强基础建设的一年。如今,我们已经迈入2009年的门槛,在未来一年里,新闻报刊管理的工作重点又将是什么呢?记者日前采访了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  相似文献   

6.
新闻要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报刊上的虚假新闻却时有所见,年年出现。在过去的1997年也不例外。现将1997年报纸上刊登揭露的假新闻加以整理,公布于众。哗众取宠欺世盗名△1997年1月19日,北京某大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该报记者写的长篇通讯《一个小保姆和一部未出版的书》。说的是陕西省不满23岁的小保姆  相似文献   

7.
入世给少儿报刊带来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艰难而漫长的入世谈判终于结束了,中国终于融入到了世界经济大家庭之中。然而,随着进入WTO,我们也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对于我国的报刊界来说,特别是我国的少儿报刊界来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要远远大于给我们的机遇。如何利用WTO的原则保护和发展自己,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一位少儿报刊工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一、入世给少儿报刊带来挑战和面临的问题加入WTO给我国的少儿报刊带来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它将大大加速少儿报刊的市场化进程,促进优胜劣汰,通过市场行为来整顿少儿报刊市场。我国少儿报刊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点:1.发达国家将利用它们的资本优势和大的传媒企业的优势占领我们的报刊市场。2.发达国家将以他们的价值观在它们所控制或参与的报刊上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读者,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读者。3.发达国家将利用它们先进的管理和高科技进入我们的报刊市场,同我们展开竞争。4.发达国家将利用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我们竞争。大量的国外资金和媒体的介入,对我国少儿报刊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它们的加入会改变我国少儿...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9,(1)
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本世纪的最后一年———1999年。今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将深入发展,报刊业的改革也必将向更深层次推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设“报刊改革”专栏,发表报刊界同仁对报纸、期刊如何深化改革的体会、认识和意见、建议,见仁见智,集思广益,以期对报刊的改革有所启示和帮助;同时发表一些全国各地有关报刊改革的经验、动态和信息,互相交流、借鉴和促进。希望报刊社的社长、总编和同仁们以及广大读者积极支持,惠赐佳作,共同办好这个专栏  相似文献   

9.
1994年,中国正式全面接入互联网,这一事件被列入当年的国家十大科技新闻之一,从这一年起,中国进入了网络时代,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从此揭开序幕。电脑作为网络媒介,一问世即备受青睐,发展迅速,以致有人预言:以电脑为主体的电子报刊将取代普通报刊,新型网络媒介将取代大众媒介。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1月27日至12月4日,我随湖北省出版贸易代表团出访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考察当地的报刊出版业,并与之进行业务交流。在不到10天的紧张行程中,我们重点参观考察了德国曼罗兰公司  相似文献   

11.
1999年的钟声刚刚响过,兔年的脚步又在向我们走来。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向过去一年里热情关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的作者、读者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企业报刊、工人报刊的同行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衷心的祝愿.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12.
纵观2012年报刊广告行业的发展数据和轨迹,可以说存在机遇,但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比较让我们振奋的是,一代一代的报业广告人始终坚守在这个行业,兢兢业业地奋斗着。这一年来,尽管大的经济环境呈现紧缩状态,但报刊广告仍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念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要追求那种一夜暴富,在平稳发展的路径下我们一定会得到很美好很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13.
陈愈超 《传媒》2005,(12):27-29
转眼间时间走到2005年年末,又到了各家报刊社开始盘点一年的收获和展望明年发展的时候.2005年,我国报刊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报刊市场的发展将走向何方,作为报刊市场的长期观察者,我们不妨通过对一些市场热点事件背后的影响,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报刊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报刊活动评传》一书,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地评述马克思报刊活动的著作。该书作者主任编辑谭一,从事新闻工作四十年,  相似文献   

15.
曾鸣  王志学 《记者摇篮》2006,(11):38-39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以科学的思想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不仅是党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同时它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重任。报刊出版工作作为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要求报刊编辑要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这种精品意识具体的体现就是编辑出思想性、文学性、可读性高度结合的文章、报刊。那么,报刊编辑怎样才能树立精品意识,又怎样将这种意识转化为精品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论述:1、走出精品三大误区,准确理解精品的涵义。凡是领导欣赏的就是精品。一篇文章赢得领…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党的十六大将在今年召开。今年,也是湖南省贯彻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三化"进程的关键一年。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报刊出版与管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关系全局。全省报刊如何完成今年的宣传  相似文献   

17.
送别了光辉的“1996”,迎来了光辉的“1997”.“1997”,是人们企盼已久的一个年份.这一年,香港将如期回到祖国的怀抱,党的“十五大”将胜利召开,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也将一如既往地取得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增强,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播媒体即将迈入新世纪,作为传媒工具的报纸,它在我国的现状与发展又将如何?前不久,就这一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司长刘波。他对这一大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我们的提问。 刘波说,报纸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报刊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就数量上看,1978年之前,全国有186种报纸,到1995年底,已发展到2202种,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份新的报纸产生。就其内容类别来说,也有了显著的变化,1978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8,(1)
读《中国报刊月报》『每期一星』(上)读《中国报刊月报》『每期一星』(上)文/若文拜读《中国报刊月报》1996年至1997年的“每期一星”,禁不住怦然心动:我们这些“为他人作嫁衣者”,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嫁衣!手提自己的嫁衣,很自然地掂量到“每期一星”这一...  相似文献   

20.
自中国告别计划经济模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更新观念、改变认识、重新定位的新课题,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新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如此,厂矿企业如此,文艺界亦如此,我们的地级文学期刊的编辑出版,更是到了必须作出选择的生死关头。这一方面是指国家于1997年开始的报刊整顿工作将决定着地级文学期刊的命运,另一方面则是指随着经费越来越紧张,甚至面临很快断奶的严峻形势,地级文学期刊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书刊市场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