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电影《搜索》以一位都市白领不给老人让座的事件所引发的社会讨论作为主线,探讨网络传播中存在的伦理危机。虽然该片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但是该片的背景与现实社会极为相近,它所反映的网络传播现象,对当代社会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播禁止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传播禁止是一种兼具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文化现象与社会现象 ,构成中外传播史上一个重量级的理论命题。传播禁止的实际发生与存在 ,关乎方方面面而形形色色 ,通常属于当政者的权利 ,深深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 ,常常折射文化的国情与民俗 ,它是一种刚性的传播管制形式 ,其实效是有限的。传播禁止作为文化现象 ,有“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两大类型。建设性传播禁止祛邪扶正 ,有用于国家 ,有利于社会 ,有益于大众 ,有功于文化 ,有惠于后世。破坏性传播禁止禁锢思想 ,毁坏文化 ,愚化大众 ,乱世扰民。传播禁止作为命题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 ,它打上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烙印 ,为独裁统治所乐道 ;另一方面 ,它与传播自由相反相成 ,系于国家安全和社会规范 ,其规矩功能存而不废。如今 ,传播禁止在继续。信息社会的传播禁止应是有限禁止 ,以国家法制和社会法治的名义而行事 ,这是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杨立川 《今传媒》2006,(2):16-17
流行是传播的结果,有意思的是,许多流行现象本身同时又是一种传播现象,即流行性传播现象。流行性传播是人类传播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新闻传播、公关广告传播等有重要的影响。一、丰富多样的流行性传播现象所谓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大众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全球品牌网2004年9月26日载孙景富先生的《从流行本质谈手机广告》一文指出:“一般的流行元素中,有属于风格、个性层面的东西,例如建筑业中的巴洛克、哥特式、洛可可,绘画艺术中的印象派、立体派…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8):53-59
传播作为人类社会最普遍的活动之一,必然"结构化"于社会环境中,对传播活动的研究可以抽象出社会传播结构。在以拉萨市曲水县R村的田野调查中,占有不同社会资本的村民构成了不同层级的传播单位,利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种理想传播形式促成了社会资本分配与流动,从中体现出乡村社会的传播结构。这拓展了传播学的"想象力",为理解西藏乡村传播现象与社会转型提供了视野。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信息传播系统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信息告知、监测环境等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传播系统有时会出现信息“滞后”和“堵塞”的“滞塞”现象。本文以“波丽宝”事件为例,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流行语是网络传播中值得关注的重要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对201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农民、干部、教师、普通市民等不同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及影响的调查发现:在流行语知晓度上,男性高于女性,农民群体低于其他四类群体;不同群体流行语的传播媒介基本以电脑为主,手机为辅;不同群体主要以同学、同事作为流行语的传播对象和以网络为传播途径;流行语的出现让他们更多地去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流行语是折射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以现在流行的网络传播现象“微”为出发点,对网络微传播过程的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主要从它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与方式、传播对象切入逐一研究分析,概括出每一个构成要素中“微”的含义、特点及其社会影响力,最后从浅层面上总结了微传播对每一个“社会个体”以及整个“社会传播体系”所形成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微”传播“巨”影响——网络微传播特点及效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芙蓉 《今传媒》2012,(1):89-91
以现在流行的网络传播现象"微"为出发点,对网络微传播过程的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主要从它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与方式、传播对象切入逐一研究分析,概括出每一个构成要素中"微"的含义、特点及其社会影响力,最后从浅层面上总结了微传播对每一个"社会个体"以及整个"社会传播体系"所形成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人类社会中自然发生的社会现象,而音乐的存在必以传播为前提。文章在对音乐传播研究两大理论支柱——音乐社会学、音乐符号学进行理论分析和介绍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音乐传播研究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艳红 《新闻窗》2011,(6):25-27
传播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和必然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的黏合剂。以人类的传播行为而言,传播是使人与人之间,透过信息的交换,而对其所代表的意义产生和谐的感觉及配合行动。此种和谐的感觉或行动,也正是组成社会之要素。社会中的个人,必须是经由传播而彼此存在着和谐关系的个人,  相似文献   

11.
林玮  谭苑芳 《出版广角》2018,(10):14-16
传统文化在出版领域的创造性转化表现为向下传播、向外传播和全域传播三种价值形态,分别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现象.出版领域实践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应着力推动其多重主体、多维传播的融合,进而推动传统文化全面、深刻地融入当代生活,实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家园的社会美学治理.  相似文献   

12.
江素珍 《新闻世界》2011,(9):210-211
谣言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传播范围非常广。本文以2011年3月份出现的“盐慌”事件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来研究谣言传播的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灿发  何雯 《青年记者》2009,(20):28-29
在近几年频繁暴发的突发公共事件冲,谣言传播给公众带来了困扰,也给执政者有效调控舆论增添了阻力。谣言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现象,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本文结合近年来有代表性的突发公共事件,重点分析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王燕 《青年记者》2013,(14):20-22
舆论是公众围绕社会事件、问题或现象而发表的一致性意见。舆论引导则是指"社会管理者运用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借助各种传播形式,向公众传播一定的信息和观念,以影响其思想,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  相似文献   

15.
媒介恐慌是指因大众媒介传播所诱发的社会恐慌现象。笔者以媒介产品为样本,探讨了引发社会恐慌的原因、影响;并就当前如何规范媒介行为,避免因不恰当传播给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当下新媒体平台为背景,讲述新媒体平台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的特点,新媒体平台对新闻舆论的引导存在许多特点,舆论传播速度快,传播制造舆论主体多元化及泛娱乐化现象等。新媒体平台新闻传播相较于传统平台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在舆论引导中会出现的突发事件新闻社会共识度低,舆论情绪化现象严重,“虚假民意”现象和资本逐利下的“泛娱乐化”现象等都影响着新媒体平台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面对这样的现象,本文提出,在新媒体新闻传播背景下,政府应该加强管理,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媒体加强平台监管机制,个人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使突发事件新闻舆论呈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沈颖  朱世培 《新闻世界》2011,(8):246-247
笔者认为以前常用的"网络传播"概念已不能准确且恰当地描述当今媒体的许多新的现象、新的模式,因此在本文中借用了何威的"网众"与"网众传播"概念。笔者依据2010年新闻学的核心期刊中有关网众与网众传播理论的主要内容,认为网众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众传播的媒介研究(主要是对微博的研究)、网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社会各个领域因网众传播而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邱文中 《中国出版》2012,(10):29-31
以广告代理现象为关注点,我们可以将国际广告业发展划分为早期广告、现代广告、国际广告及新世纪广告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对广告功能与价值的要求不同,广告观念随之呈现为展示、诠释、传播与卷入观念,营销传播现象与社会文化现实构成了我们思考国际广告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在近几年频繁暴发的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给公众带来了困扰,也给执政者有效调控舆论增添了阻力。谣言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现象,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本文结合近年来有代表性的突发公共事件,重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明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被称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在新闻传播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评论是通过媒介传播的观念信息,是一种社会产品,是社会话语的集中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