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情和婚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哈萨克当代文学文本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论是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批判,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婚恋现状的深思,还是对新婚恋观念的赞美,都体现了作家们对人类合理婚恋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本以池莉小说中的婚恋世界为视角,探讨了池莉描写爱情婚姻的艺术多样性,认为池莉对各色理想爱情进行消解,并从认同和逃离两方面重构不同形态的世俗婚姻,形成了新时期学中独具特色的从理想走向现实的生存本性中物质至上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经>中反映婚姻和爱情的诗篇如<关睢>、<静女>等,描绘了青年男女追求纯真爱情的动人篇章,反映了尚未进入封建时代的人们朴实真挚的爱情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美满的,先秦时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特别在婚姻道德方面,由此产生的流弊导致大量弃妇的出现,如<卫风·氓>和<邺风·谷风>.  相似文献   

4.
高乃毅 《考试周刊》2013,(41):13-14
本文以池莉小说中的婚恋世界为视角,探讨池莉所描写的爱情婚姻的艺术多样性。在池莉笔下,爱情、婚姻成了"失落的伊甸园",她要还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婚姻世界。小说中有关婚姻、爱情的平民意识,即是对有缺陷、很现实也很温馨的世俗婚姻的认同。池莉对各色理想爱情进行消解,并从认同和逃离两方面重构了不同形态的世俗婚姻,形成了新时期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从理想走向现实的物质至上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已婚女性,我最近很迷婚恋题材的小说和电影。一方面作为一种消遣;另一方面,在一些好的作品里,我会不知不觉有所感悟和学习。《跳婚》就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对于婚姻和爱情,有许多的说法深入人心,比如说,婚姻是围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有一种说法是: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处。婚姻真是如此可怕?对婚姻的恐惧的确让部分人成为剩男剩女。但更多的大龄剩女,其实对婚姻还是无限向往,看看电视相亲节目就知道了。婚姻就像是一道门槛,有人迟疑着不敢迈过,有人迈过去才大为放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诗经时代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爱情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爱人品貌学识的质朴要求,女性对爱情的大胆主动,婚恋由开放转向保守,在诗经的爱情诗中得到了突出而形象的表现。这种最纯美、最本真的表现至今仍让我们心神激荡。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小说多以婚恋为主题,本文试从为了生存、满足欲望的无爱婚姻、成就不了婚姻的爱情几个方面来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形式,对她所阐述的“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这一极具个人情感色彩的观点进行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9.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形态及其人生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玲的小说以婚恋现象为主要题材,多写经济婚姻、病态情爱、家庭的不和谐、爱情的不圆满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生不幸。相应地,人的意志力量的脆弱、命运的深不可测构成了张爱玲悲观的人生观。她对爱情、婚姻、家庭、人生抱有广大的悲悯,只有苍凉,绝无讽刺。  相似文献   

10.
郑磊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03-104
在《聊斋志异》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中,蒲松龄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当时的婚姻制度,歌颂至真至纯的爱情。作者借助书生的爱情生活来表现自己的爱情观;而清另一文学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通过对书生涉及婚恋的描写也可看出那些书生们的爱情观。拟从至情与无情,婚恋的目的条件以及男权的社会这三方面来分析这两部书中的书生爱情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带来了人们婚恋观念的巨大变化,也对大学生的婚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因素,女大学生的婚恋教育需要格外加强。新时期的女大学生婚恋教育重在引导女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同居与爱情、就业与婚姻等关系,同时还要确立正确的婚恋教育目标和掌握相应的婚恋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以女性为主,描写女性又多写他们的婚姻爱情:她们的婚姻多是无爱的,脱离感情的范畴,婚姻披戴着诸多枷锁。借婚恋这一视角,张爱玲以非女性主义的笔调写出了现代女性婚姻与爱情分离的矛盾,揭示出无爱的婚姻造成女性悲剧的根源。本文试通过对张爱玲笔下女性婚姻爱情关系的分析,了解张爱玲本人对女性婚恋问题及社会人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有许多反映婚恋风俗的诗,爱情这一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完美和明朗。《诗经》中的婚恋诗,其美学价值尤为异彩纷呈:其喜剧之美,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值得肯定的进步、可贵的一面;其悲剧之美,以否定的形式肯定了进步力量的实践和斗争,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不可战胜;其崇高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巨大威力的明证,主要体现在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追求爱情时的反抗精神上。  相似文献   

14.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婚姻观的缩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斯丁虽终身未嫁,但婚恋却是她小说创作的一贯主题.爱情是婚姻最基本的条件,但财富又是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婚姻还应门当户对.一个人只有在得到爱情的同时又得到金钱,才能获得美满的婚姻.奥斯丁 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她的各种婚姻观点粉墨登场,可以说是其婚姻观点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爱情与婚姻是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英国杰出女作家简.奥斯汀在其传世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四对青年男女不同婚恋选择的描写,揭示了那个年代背景下,财产、地位等客观条件对人们婚姻观念和命运的深刻影响,继而提出了自己对婚恋问题的独到见解:即倡导理性的婚恋态度并推崇爱情与物质双赢的婚姻模式。这一思想对今天的现实生活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爱情与婚姻在史铁生“心魂”的执着追问下焕发出奇异的神彩,他认为“残疾与爱情是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爱情既是人的孤独体现,也是对人类残疾拯救的途径。他常引用圣经原文,以之为比照、映衬、要求,试图印证爱情与婚姻在上帝的原初设计中是统一的,男女只有在心魂合一中方能体味到爱的真谛,以此纠正人的恶与疏失,暗示出理想的爱情婚姻应有神圣根基,引发人们对爱情与婚姻本原的沉思与反省。  相似文献   

17.
奥斯丁一生创作了6部小说,这些小说的主题仅有一个,即婚姻与爱情.在她看来,婚姻与爱情紧密相联,惟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才是牢固的、永恒的.无论是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女权主义批评还是用社会历史批评都可以对其小说进行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南戏又名“戏文”,是在说唱文艺和民间歌舞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在南戏的题材内容中,反映婚恋内容的剧本数量颇多,主要有反映书生负心而造成悲剧婚姻和反映追求爱情婚姻自由两种类型。同时在南戏婚姻爱情剧中,人们已从传统的婚姻爱情现中逐步解脱出来,对婚姻爱情有了一种全新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大量的婚恋诗,反映了周代人们的婚恋观。其中《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它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和"氓"的情爱历程,从中反映了周代妇女追求爱情的大胆自主和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也表现了周代女子理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婚恋观。观照当今,对我们现代人恋爱和婚姻方面也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让我们对爱情更理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婚姻和爱情贯穿了文学的始终并成为其基本主题。在众多作家、作品中,王海鸰的婚恋题材小说广受好评。王海鸰紧紧抓住当代人的婚恋状态,通过其独具特色的创作模式,对婚姻和爱情进行了理性的现实主义思考。这种成功的写作模式,值得关注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