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主战场。发挥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功能,一要融洽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二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开放性思维品质;三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服务于区域内各学段、各种安置类型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及其家长,承担区域特殊教育的管理、指导、研究、服务、资源等功能。研究聚焦其在以“通用设计”为理念的学习空间重构过程中所开展的融合教育教与学空间重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教育”引发教育范式结构性变革的当下,学习空间的重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反而可能制约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未来的发展。因此,重构学习空间显得越发迫切。结合长沙市一中广雅中学重构学习空间的实践,探究在数字化技术的背景下,如何对学校物理教学空间和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全新的规划和多样化的布局,重构一体化智慧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创建情境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推进“云教育”,拓展教育新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智慧化转型是高职教育办学空间拓展的需要,是高职课程建设理论创新的需要,是构建开放共享的新型高职课程的需要“。在线云教育”视域下高职课程智慧化重构路径主要包括从“资源化”到“智慧化”“、分化+细化”、“类型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文化因素和情境对学习、教育至关重要,任何学习和教育都离不开空间。空间的教育性体现在:空间充当了教育的角色,教育通过空间来实现,个性化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选择空间。创新教育空间,要创新适应现代大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空间,创新"学习无处不在"的校园空间,创新可供选择的制度空间,创新广阔的精神空间,创新开放、共享的网络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计算机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的观念和方法,改革学的环境和工具,采取新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好的开发。一、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教学结合创客教育,通过巧妙的创客实验,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好奇心;创客实验探索活动创新了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课外创客竞赛活动向课外延展创客空间,丰富深度学习资源。在创客实验活动中,培养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巩固深化,让学生以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巩固深化课堂知识,让高中物理走向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8.
构建以问题、小组、活动和资源四要素组成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网络学习社区,并借助于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针对各个要素设置若干个功能模块,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资源及项目实践资源,同时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空间。该网络学习社区促进学生个体及群体的知识建构,为实现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对比中美中小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继承中的创新和扬弃中的突破,学习和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公平对待学生,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让他们在无限的空间实现飞跃,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课堂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研究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法或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培养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相似文献   

10.
如何依据学科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提供空间,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甚至异想天开。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能否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
创客教育理念为智慧课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智慧课堂建设是适应"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文章以创客教育理念为导向,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特征,构建出以交流空间、学习空间和实践空间三大模块组成的智慧学习平台,创新型的课堂生态体系,打造信息化和实践型的教学模式,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主探究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生成智慧.通过教学课堂对比实验,采集客观考试数据和主观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培育生态文明素养既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有助于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传统学校的学习空间格局难以支撑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上海市E中学依托区域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以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为特色办学目标,探索重构基于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学习空间布局。指向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学习空间重构路径包括:打造三个生态圈的学习空间结构,建立学习空间与自然世界的深度连接;注重生态科技校园学习空间重构;依托生态学习空间,推进课程与教学的协同创新;基于学习空间重构,探索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新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通过重构学习空间,整合优质生态资源,推进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变,整体提升了普通高中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播知识的过程.必须建立一种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想构建教育体系。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①教学环境的转变,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②师生角色的转变,提高学生协作学习能力;③教学过程的转变,学生学会信息资源的利用。④个性化学习的转变,增强对现代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学习不那么死板.给予学生创造自主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为此,本文特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创客教育理念为智慧课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智慧课堂建设是适应"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文章以创客教育理念为导向,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特征,构建出以交流空间、学习空间和实践空间三大模块组成的智慧学习平台,创新型的课堂生态体系,打造信息化和实践型的教学模式,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主探究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生成智慧.通过教学课堂对比实验,采集客观考试数据和主观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吕泽文 《孩子天地》2017,(5):284-285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语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是一种独创的语教育化,语课程资源的不断改进和利用,是语教育生命力的表现,语课程资源就像一座丰富的“资源库”。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语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材料,增强他们的语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聚焦中国式高质量教育发展的要求,深化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创新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体系则至关重要。围绕融合学科核心素养,以认知诊断自适应测验技术为保障,建构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体系,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体系以个性化评价适配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智能化监测推动学生智慧学习与教师智慧教学,以增值评价实现学生学习质量增效的可视化。该体系兼具评价性、学习性和教学性功能,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全面测评,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智慧学习资源包,辅助学生知识进阶;可以依据测评结果提供智慧教学策略,辅助教师提升教学效能,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家长督学提供可视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初中办学规模的缩小,既是应对学生对高质量教育服务的需求,也是学校提升办学品质的方向。小班教学的本质,是要让教师开放自己的教学空间,让自己有机会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是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为师生提供多元的评价,为师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底色;能够开拓更多的学习空间,让课堂与生活连为一体。当然,教师对小班教育理念的深化,是对小班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