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波致爽额一联三 烟波致爽,是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此景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色及其命名的缘由,《热河志》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澹泊敬诚殿后第三重,有殿七楹。圣祖御题额曰‘烟波致爽’,为三十六景之冠。”澹泊敬诚,俗称楠木殿,是避暑山庄宫区的正殿。位于澹泊敬诚殿后的烟波致爽,地势高旷,背靠湖泊,云气缭绕。每当夏雨初睛、凉风吹来时,这里没有灰尘,没有积雾,空气清新凉爽。康熙在《烟波致爽》诗序中说:“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遂以‘烟波致爽’,颜其额焉。”诗中反映出康熙十分赞赏这里的自然景色,并说明了此景命名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谈避暑山庄题额和楹联的学术价值──兼评《避暑山庄名景额联漫话》马云峰闻名中外的避暑山庄,群山环抱,碧水荡漾,气候宜人。山庄内有一百二十余处景点,其中包括著名的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以及这七十二景以外的二十一处景点。这些景点不论是康熙命名的,还是乾...  相似文献   

3.
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景名释义齐敬之避暑山庄不仅以她的优美自然景观和皇家建筑闻名于世,而且每个景点的标名也都寓意深远,富于诗意,给人以无穷的遐思和美感。景名交融,耐人寻味。有的命名给景点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几条曲折的湖中小长堤,可以名之...  相似文献   

4.
避暑山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宋培效承德民族师专的避暑山庄研究从1981年开始,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这期间研究会的会员们共写出77篇学术论文,计78万字。避暑山庄研究会同我校的学报编辑部又将其中的部分文章辑印成书,出版发行。其中有《康熙三十六景诗选注》、...  相似文献   

5.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虽称园林,但与一般的园林又有不同之处。在避暑山庄中尽管也有可与苏州园林相媲美的假山池水、玲珑土石、扶疏花木、曲径回廊、亭台馆榭、雄奇寺庙,可它却少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而是以真山真水胜,颇似杭州西子湖的天然风光。塞外的苍山翠岭,赋予它自然雄浑的气象;能工巧匠的布置点缀,又使它变化万千,美而不俗。避暑山庄的确堪称集我国南北园林艺术之大成。当年的康熙决定在这里辟治园林,兴修离宫,也有看好了此地“形势融结,蔚然深秀,古称西北山川多雄奇,东南多幽曲,兹地实兼美焉”的一方面。山庄中山迥路转,皆成美景,绿水划波,处处佳妙,其风景之优美令人目不暇接。仅以康熙命名的景致就有三十六处,其中多表现为对自然的审美。那么,康熙是从哪些角度来欣赏这些景致的自然美并为之命名的呢?笔者想就这一问题简略谈谈。 列宁说:“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是人们进行审美认识活动的对象和基础,然而,自然景物中所  相似文献   

6.
关于研究和整理避暑山庄的书,最近几年出版了不少,如《康熙三十六景诗选注》、《乾隆三十六景诗选注》、《避暑山庄碑文释译》、《外八庙碑文注译》、《承德历代风景诗选》等。这些著作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读后收获不少。但有些具体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现在仅就《避暑山庄碑文释译》(简称《释译》)和《外八庙碑文注译》(简称《注译》),从训诂学的角度,对古籍整理中词语训释应注意的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偃盖龙鳞万壑青, 逶迤芳甸杂云汀。 《白华》朱萼勉人事, 爱敬《南陔》乐正经。 这是康熙为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所写的定景诗。“万壑松风”是山庄康熙三十六景的第六景,建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此景据冈背湖,前临万壑,因“长松环翠,壑虚风度”而得名。这里的环境幽静而秀美:西北山峦起伏,万木葱笼;东北湖光荡漾’菱荷芬芳。清代皇帝来山庄避暑时,常在此处读书和批阅奏章。  相似文献   

8.
在《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将情、思、理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诗中的反差、矛盾,直接抒发心远之情;同时,诗人情动于中,在意脉转折中融入南山之景,借客观之景抒主观之情,其隐逸之坚定、心远之情感、悠然之境界自然呈现出来。从这首诗中亦可窥见诗人融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隐逸思想。在情思结合的基础上,诗人还将其升华到哲理的层面,探讨了“言”“意”之关系,展现了追求自由本真状态之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最早最成熟的代表作,它上祖《诗》《骚》,下启唐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试从诗的韵律作初步探讨。《古诗十九首》的韵律美,诗的押韵、换韵与诗人的情感表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诗中叠字的大量使用也为古诗增添了韵律美。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古诗评选》卷六立“五言近体”一目,首选张华《萧史曲》,将近体诗的源头推前到了张华。推究其原因,王夫之近体之概念与今有所不同,他试图在“浮声切响”之外,揭示近体其他特征。而且,王夫之心目中有一个坐标:接近古诗体貌的诗歌为好诗,相反,就可能沦为恶诗,因此他认为其所选“五言近体”放在古诗系统中,则只是“落日余光’’为古诗末流,若置于近体诗审美维度中,则是“春晴始旦”为近体元声。  相似文献   

11.
澹泊敬诚额四联四“澹泊敬诚”,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以外之第一处景观(按《热河志》排列顺序),其正殿建于1711年(康熙五十年),1754年(乾隆十九年)用楠木改建,俗称楠木殿.清代皇帝在避暑山庄举行重大典礼均在此处.“澹泊敬诚”这组建筑的前面,正对避暑山庄的丽正门,左右有方亭及配殿.穿过后殿以及再后的十九间照房,就是皇帝的寝宫,即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烟波致爽”.康熙为正殿题额曰:澹泊敬城“澹泊敬诚”,意思是恬静寡欲,谨慎真诚.扬雄《长杨赋》说:“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摇动以罢(通“疲”)车甲,本非人主之急务也.”康熙吸取扬雄“澹泊为德”的内容题写此额,并悬挂在避暑山庄正殿上,其目的是向前来朝见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表示他不想煊耀武力,更不想用武力去征服他们,而是与他们真诚相待.可见,“澹泊敬诚”额蕴含了孔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康熙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以团结为主的基本精神.乾隆即位后为楠木殿书写楹联三副:其一:先泽志钦,承宵衣旰食;民依心切,念春雨秋晹.其二:四面云山契仁寿,万家烟并验民和.其三:祖训式钦思日监,天行惟健体时乘.  相似文献   

12.
暖溜暄波额一 “暖溜暄波”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九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四十七年)。此景是座落在山庄东北门,即惠迪吉门南面宫墙上的重层楼阁。阁下筑有水闸,从宫墙外流入的水,是汤山汤泉的余波。当年,康熙认为汤泉之水,从山石中喷涌而出,“自然而温”,泉水长流,经过此闸仍有暖意,因而为此景题额曰: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趣的是,古今人们对这首诗有多种改写和仿作。其中改为诗歌的又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之别。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选编了一些精美的古诗.这些古诗描绘的内容大多形象生动,情景交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是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诗人杨万里以诗见长,独成一家,被世人称为诚斋体。杨万里的诗中有相当数量是描写自然景物、社会场景的。诗中所描写的景致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特点鲜明。取景自然,各具风貌;小景和谐,大景恢宏;手法高明,重视写生;童心未泯,用心截取。杨万里用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创作了大量取景格调活泼、清新宜人的诗歌,不但为前人所推崇,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度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云容水态额二 “云容水态”,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八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七年)。此景地处松云峡口南侧的山麓,殿堂五间,朝南。峡口筑石城为关,城上有楼三间,朝西。缘坡下望,绿树相连,青峰如墙,更宜观赏山庄云容水态及其不断变化的美妙景象。故而康熙为此景正殿题额曰: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趣的是,古今人们对这首诗有多种改写和仿作。其中改为诗歌的又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之别。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四言诗: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三十五首古诗。给小学生讲古诗,要不要领会诗的意境?我认为,作为语言精炼、反映生活深刻的古诗来说,不通过诗的语言的吟诵、欣赏,推敲去了解诗的意境,不让诗人描绘的艺术境界再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薰陶,是不会真正学懂古诗的。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情与景的融合。诗人写诗,往往是寓情于景之中。唐代诗人王之涣  相似文献   

19.
有蕴深衷 一吐为快─—乾隆御制《避暑山庄后序》(碑文)赏析周殿芳避暑山庄后序(碑文)我皇祖于辛卯年,成此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绘图、赋什、为序以行之。而予适生于是年,此中因缘,不可思议。即位后,于辛酉年.始为巡狩之举。至山庄,徘徊思慕,因敬依元韵,以志景...  相似文献   

20.
为“金莲花”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金莲花”正名祁振声“金莲映日”是承德避暑山庄的康熙三十六景之一。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载:“此景以金莲花为主题,旱金莲花出五台和华北高寒地带,康熙时移植避暑山庄,在殿前拓苑数亩,植金莲花数万珠,以备观赏。每当夏日,金莲盛开,如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