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动物是儿童的天使,小学生习作往往喜欢从写小动物开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明确“课标”这一重要理念,指导小学生写好自己想写的小动物,是激发他们作文兴趣,落实课标要求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
田慧 《成才之路》2009,(7):98-98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最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达到课标要求.我们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问题有: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教师不知道怎样让学生乐意写?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习作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习作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能力表达;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怎样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表达顺畅呢?这就要求教师讲究一定的写话习作教学策略。要从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激发写话习作的愿望、放飞学生想象习作的翅膀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乐于书面表达。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6.
让儿童的作文有儿童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其实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童年的语言写自己的五彩的生活,抒发自己最真实、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中年级处于低、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年级的学生刚刚跨进习作的大门,作为教师应加以引导,适当降低学生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才能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但是在农村,很多教师对中年级习作教学认识比较模糊,教学中不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钱尧钟 《文教资料》2005,(31):91-92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小学生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写——老师改”,不注意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过于强调接受和掌握,造成学生习作依赖性强,自主习作能力不够的状况,以致学生的习作说假话,写套话的很多,写实事说真话的很少。与新课程标准“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相差甚远,有的甚至背道而驰。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多变的心理特征,通过各种途径,发…  相似文献   

10.
《课标》对中年级习作要求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也刚好适合在情境体悟中参与、探究、习作。这样习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习作核心素养,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因此习作教学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培养、爱护学生敢说敢想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上,敢写、愿写、乐写、爱写的习作品质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选择了"即兴指导习作"这一途径,即我的习作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我的指导灵感(我把习作素材、情境、学生饱满的情绪状态、浓厚的习作兴趣等,统称为灵感因素)来了,我就会情不  相似文献   

12.
习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从口语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说习作教学因让学生多留心观察、在思考的基础上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方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才能做到呢?  相似文献   

13.
正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难点。我在习作教学中,从如下几点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使他们善于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习作与兴趣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年级的作文阶段目标要求中,分别强调了乐于写、自由写、学会写。其中,特别强调要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强调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内在动机,强调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要从低年级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14.
关丹 《课外阅读》2011,(9):314-31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m: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作文教学成了农村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农村教学经验,我认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正>在习作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对习作就是没有兴趣,不愿意习作。对于老师安排的习作训练,只是东抄点,西看点,勉强凑够字数来应付了事。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课标要求及听课体会,我认为对学生作文指导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愿意习作和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有“习作的信心”。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是作文课“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第一条就是"乐于书面表达".但事实上许多小学生是害怕写作文的,一是不知道要写什么,二是不知道该如何写. 因此,要在习作教学指导上突破这个难点,笔者认为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至关重要.要使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又与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激励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体验的布置、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挖掘,都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出现了一些值得老师深思的问题:一说到作文,很多学生反映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作文教学偏离了课标?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过高的立意使习作性质发生改变习作要求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捡到硬币、扶起摔倒的小朋友等小事屡见不鲜,而捉小偷等大事极少发生,但学生的作文中就存在这样一些不切实际的大事,甚至出现了为了降温,把自己关在冰箱里的离奇的事情。而这些离奇的事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本次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我让学生在习作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打有准备仗,做到心中有数。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从“而实现我口表我心,我手写我口”,使学生爱写,乐写,愿意亲近习作。教学目标1.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口香糖的制作、口香糖的利与弊等有关知识;2.利用所查找的资料,整合资源,完成习作;3.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教学过程一、广告引入(点击课件)同学们,这是关…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恰当定位习作指导课与讲评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指导课主要定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明白写作内容,也就是解决"想写"和"写什么"的问题;而讲评课则主要定位在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修改习作,也就是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