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特色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将闽西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引入旅游文化课程,构建地方文化特色的双语校本课程,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和教学保障四个方面探讨课程构建的创新和实现路径,促进旅游文化课程创新,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67):144-145
职业学院开展以社会需求为方向的就业教育,其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型人才,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所以职业学院的校本建设必须考虑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要求,根据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学院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进行课程开发,能体现院校的特色,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同时促进职业院校发展和壮大。本文从职业院校和校本建设的定位出发,对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了系统概述和价值考量。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大关中学附属小学是一所以航空航天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学校以"航空航天"为核心文化品牌,建设航空航天馆、科技活动中心,编撰航空航天校本教材,开展航空航天校本课程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小学航空航天教育模式。本文介绍了学校如何结合信息技术在小学航空航天科技教育的应用,建设集航空航天知识传播平台和探究性航空航天学习社区为一体的网络航空航天馆,并详细阐述了网络航空航天馆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自2008年初至今的五年,我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坚持"校本性、人本性、科学性、拓展性、趣味性"原则,以学校特色建设为突破口,突出学校文化和地方特色,紧紧依靠广大干部、教师、家长、学生及社区工作者,开辟出了一条扎实有效,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一、高屋建瓴,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团队2000年,山东省素质教育会议后,我校开始了校本课程的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建设,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  相似文献   

5.
区域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寻找适合的校本课程课堂实施模式,让校本课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场所,是我们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之一。我区某校的《我爱发明》校本课程是一门基于学校"积极教育"办学理念,尊重学校历史文化积淀,从学校现状实际出发,自主开发的以创造发明为学习内容的科技小发明课程。课程旨在把科技发明创造扩展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以  相似文献   

6.
刘洁 《上海教育》2010,(17):79-80
校本德育是以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为前提,以德育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学校德育特色的创造性为基本内涵,以学校和地域的优秀文化传统、优良的教育传统为背景条件,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为构建主体,通过德育课程建设、德育管理、德育研究等工作的校本化来体现德育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其中,校本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特色通过课程予以确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是教育的需要,是当前课改形势的要求,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课程创新,确定发展方向,可以逐步形成特色。同时,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现代化和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从凝练办学理念,构建理想发展愿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理想办学特色;落实校本课程,收获特色快乐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我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校本行动研究,以此来发展学校特色。这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素质特长。作为校本行动研究的课程,我校从校本课程研制的有效性、校本课程管理的有效性两方面进行研究。校本课程研制抓好校本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评价三个阶段。校本课程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在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体,使全体老师参与课程的开发,明确对课程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双新”背景下为满足普通高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芜湖市针对本市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缺乏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深入理解、未扎根于核心素养培育及五育融合教育生态建设、未形成体系及特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制度建设、项目建设、市级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市域实施路径推进及完善市域保障措施等途径着手,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从实践层面深度推进区域校本课程建设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0.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其"新教育"思想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哲学基础,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是其心理学依据,陶行知"知行合一"与苏霍姆林斯基"研究性学习法"是其历史传统和教学论背景。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形态进入高中课程体系,属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需从制度建设、常态管理、师资培训、校本特色几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实践正在不断推进,但由于受到既往课程管理模式和考试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成效不理想。校本课程对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革新、体制变革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化校本课程实践是学校发展中不能忽视的一项工作。深化校本课程实践要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学校教育哲学建设、校本制度完善、办学特色彰显等内容,与校本课程实践有着方向上的一致性和内容上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校本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存活率,提高创业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要从生源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层次需求,加强区域特色、校本特色、本土化创业课程的开发,建立形成以企业家精神教育为核心的创业必修模块课程与面向"未来企业家"的创业选修模块课程。  相似文献   

13.
<正>校本课程强调"以校为本",它是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抓手之一。新乡市育才小学为河南省首批校本教研实验校,学校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思考一:校本课程怎样与育人目标有效契合体现一所学校育人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沈国良 《林区教学》2012,(12):30-31
社区教育已不再是新鲜的字眼,而是逐渐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在教育过程中,社区教育工作者以什么内容开展,以何种形式推进往往要借助于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但在实际的落实中,特色课程建设无从下手、无以立足的情况时有存在。鉴于此,从社区本土资源与需求出发,阐释开发校本教材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并以校本教材的使用为圆心,逐渐向课程建设中的目标体系、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拓展,最终形成相对完善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生物与环境》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特色发展之需要,是学生素质培养教育均衡化的体现,是教师自我发展之追求,是学科渗透、整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上海二期课改,就青少年科技教育生物与环境学科项目,开发适合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的《生物与环境》校本课程,作一些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蒋国生 《新课程研究》2015,(2):37-38,36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与特长发展,影响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特色的彰显与品牌的创立。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12,(Z2):52-53
从2006年开始,曲阳第四小学根据已有的办学特色,开设了校本科学课程——"科技坊"。"开放"和"虚实融合"是"科技坊"课程的特色。所谓"开放",就是在课程建设中借助学校所属的社区力量,共同参与课程构建;所谓"虚实融合",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力量,创设虚拟世界情景和现实社会内容相结合的整体性课程学习环境。2010年,学校接受了国家教育部下达的重点课题"数字化环境建设下的教学变革"的教学研究任务。如何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从课程的整体视角出发,丰富课程建设内涵,体现教育时代特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是我们站在数字化环境下,对校本课程建设的重新思考。通过行动研究,结合数字化教学特点,我们在  相似文献   

18.
学校特色建设是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学校特色建设事关素质教育的推进与落实,更是学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求。复兴中学客观分析学校的教育背景和自身需要,为学校创建特色乃至形成品牌开辟了路径。从学校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指导思想的开始到构建课程模块,整合课程资源,培育"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形成开放多元的校本课程体系,体现了复兴中学的办学价值取向和办学特色。"普职结合"校本课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学校实践经验和办学质量得到同行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9.
张博 《考试周刊》2014,(49):172-173
校本课程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课程资源,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普通高中缺乏促进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课程系统,不能更好地突出办学特色,所以为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可成立"特色高中课程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开展有关学校艺术特色高中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研究,在探索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过程中取得一些实效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对中学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情况的调查表明,学校将这类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及特色创建联系在一起,通过校本课程实践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但同时这类课程也面临着观念、经费、时间、师资等方面的困难。科技类校本课程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为旨归,是其他课程类型所不能替代的。发挥科技类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必须注意此类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机整合,处理好此类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也可采取课程化、制度化、个性化的工作思路来提升此类课程本身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