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耕还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投入高,周期长,范围广、见效慢"特点。其规划设计、植被选择与林种配置、农户粮食安全、地方政府治理、农户经济收入增长、林权政策有效性等实施环节均存在不确定性。对退耕还林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是非常有益的。文章主要对退耕还林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低收入农户提高生计能力与收入是中国减贫方案的核心要务。文章以安徽省凤阳县9镇18村342户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模拟对低收入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并根据其具体收入情况,解读产业帮扶政策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以期对我国产业帮扶政策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贫困地区贵州省316户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对贵州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样本区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以消费为主,生产次之,主要用于教育、住房、非农生产和医疗.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口负担率、人均土地耕地面积、2012年人均工资收入、2012年家庭是否发生重大事件、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政策是否了解对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毕节市农村调查队7个乡镇、10个村、100户农户2005-2009年调查的面板数据,从人均纯收入和农户收入结构分析农户经济发展的水平,结果表明农户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发展缓慢;农户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比例不断增加,家庭性经营收入比例不断减少。通过计量回归分析,发现农户耕地面积、非农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农产品商品化率、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距最近乡政府的距离等地理因素是影响农户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因此,提出了促进农户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振兴江西赣南原中央苏区,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意义重大。研究赣南苏区教育人力资本政策对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人力资本政策对赣南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各异。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继续加大对赣南原中央苏区的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政策供给,实施精准教育扶贫;抓住经济发展不放松,着力提高农户收入;在赣南原中央苏区大力推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发展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这取决于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行为特征。本研究基于对河北、河南的712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规模户和小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规模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使用程度高于小农户;(2)规模户和小农户的农业机械服务使用程度最高;(3)规模户和小农户中,受过农业生产培训及参加合作社的使用金融保险服务概率更高。土地面积越大使用农业技术服务概率更高。土地面积、农业收入占比和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农业机械服务使用有显著的正影响,土地块数对农业机械服务使用有显著的负影响。土地面积、是否受过农业生产培训、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加工销售服务使用有显著的正影响。土地面积、是否受过农业生产培训、是否加入合作社、农业补贴满意度对农业信息服务使用有显著的正影响。因此,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不能忽视扩大土地规模和土地整理的作用,要注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展农业生产培训,制定小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来自农户的调查数据和列联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红安和孝昌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大病农户子女教育投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个地区大病农户子女教育投资水平影响因素的差别。研究发现,孝昌地区大病农户子女教育投资水平比红安县高;在7个影响因素中,有5个因素对红安地区样本户子女教育投资水平影响显著,只有2个因素对孝昌地区影响显著。针对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别,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农户调查样本为基础,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对林业合作组织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林业合作组织需求意愿与户主的年龄、对林合组织的认知程度、林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重要程度、林地经营面积、产品销售难度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户主受教育程度、林业经营资金获得难易、树种的生长收获周期等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户是特色农业模式建设的行为主体,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特色农业模式建设的必经渠道.本文通过对三门峡市农户的实际调查,认为三门峡农户经济结构仍以种植业为主,农户具有较高的经济结构调整意愿,农业新品种对农户的收入增加有较大的贡献,政府有介入农户经济调整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政策针对性,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和提高农田水利投资的政策建议,以推动农户经济结构调整,达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不同群体影响的差异,文章运用2002—2012年财政支农数据,建立财政支农对五等份分农村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效应要强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平均每户整、半劳动力和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为负效应,财政支农对五等份分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由中等收入群体向两极收入群体递减,但五等份分农户个体效应限制了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能力。因此,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不仅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而且可以缩小农村内部差距,同时应注意政策对不同群体影响的差异,要建立专门针对农村20%低收入群体的脱贫攻坚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农户受教育水平对农户就业选择与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就业选择和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就业选择和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天津市2003年的家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户人均纯收入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业收入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倒U态势;较高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提高了农户非农就业的概率、非农就业的工资率和非农就业的稳定性,而且劳动力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更容易在第三产业就业.  相似文献   

12.
在桃江县竹金坝乡红云村,我们调查了二十个农户的庭院经济情况,感触良多。一是报喜。喜者有四:1.庭院经济收入是各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所调查的20户,全年人平纯收入846元中,庭院经济收入(主要是养殖业)为563元,占66.5%。杨国锋一户全年纯收入为9274元,而养殖业一项就有7175元,占77.4%。可见,在丘陵地区,发展庭院经济,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2.养殖业中的养鸡业将有一个大的发展。所调查的20户,共养鸡2241只,户平112只,人平27只。养鸡100只以上的有6户。这些“百鸡户”,毛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特别是杨放林所养的170只鸡,花380元成本,纯收入980元,每只鸡获纯收入5.8元。所调查的农户认为,若一个妇女劳力每年附带养200只鸡,纯收入就在千元以上。3.柑桔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种植业。20户中有18户种有柑桔959棵,户平54棵。种100棵以上的有6户。这些农户高兴地说,再过两年可达盛产期,若每棵结果30斤,户平可达1500斤以上,收入近千元。4.沼气救了森林。20个农户中,有8户建了沼气池。本地由于庭院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养猪业的发展,保证了沼气池充足的原料来源。他们烧水、煮饭,均不需上山砍柴。20户共有山林89.5亩,已成材的树木亩平就有31根。满山遍野的幼林,密密麻麻,长势喜人。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展现出了一幅美好的图画。  相似文献   

13.
贫困人口的可减贫性是建立精准扶贫激励性规制的基石,但政策对这个重要问题重视不够。利用612户农户调研数据,建立农户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的结果显示,不同收入分位数农户的要素边际收益、边际替代率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收入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揭示了不同收入农户在生产活动中对获取扶贫资源的经济激励差异。进一步根据估计的农户收入回归方程,估算了贫困农户达到脱贫目标所需的扶贫资源数量,结果表明贫困人口收入越低脱贫成本越高。最后,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甘肃省两当县实施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提出了通过建立贫困户与非贫户互助组等措施完善精准扶贫激励系统的规制设计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江西省宜春市173户生态林经营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生态林建设中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生态林建设中农户经营意愿与户主年龄、受教育水平、政治背景、林地经营模式、政策等因素呈显著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形式主要是土地量化入股统一流转制,根据作者2009年8月对成都平原6个县(市、区)及其12个镇、24个村共265户农户进行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成都市三个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Ⅰ区、Ⅱ区和Ⅲ区的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制意愿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模型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制意愿受到农户家庭特征、经济特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影响最显著的是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家庭目前耕种土地总面积、年人均总收入,以及村人均纯收入四个方面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世界各国几乎都采取农业补贴的政策。为了追求收入的最大化,农户会根据单位劳动时间的边际纯收入来决定自己的生产;农业流通补贴,实际上是在不同的方面改变了农户单位劳动时间的边际纯收入。在理论上,农户会增加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时间,从而达到政府刺激农业生产的目的。但是在中国现阶段情况下,农户的行为还是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探求土地流转推动路径的目的,设计问卷对样本农户流转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土地流转整体不充分,路径选择仍以农户自发为主的结论。遵循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分析影响农户流转行为的四项主观因素,提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土地流转的路径有提高土地效益的内在驱动路径、加强政府推动的外在驱动路径、强化农民职业培训的人力驱动路径、宣传落实和法律保障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江苏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研究派生品种的采用对农户生产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品种相比,派生品种的种子价格显著较高,派生品种采用农户的生产收入显著高于原始品种;派生品种的推广应用是将原始品种权人的部分利益转移给了农民,有利于提高农民福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南4村466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选择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固定资产、平均教育年限、家庭打工人数比例以及家庭负担系数这5个因素对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①耕地面积与收入之间呈正相关性,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亩的土地面积,人均纯收入增加509.67元.②生产性固定资产拥有量与收入呈正相关,即家底的‘厚薄’是影响人均纯收入的因素之一.③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人均纯收入就增加216.15元.④打工人数比例与人均纯收入之间不相关.⑤家庭负担系数与人均纯收入呈明显的负相关.对分析结果做出合理解释,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综合考虑农户劳动力转移行为与土地要素投入内生性的条件下,使用扩展回归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非农收入与总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平均来说,劳动力转移及异地转移分别使农户家庭纯收入提高了大约36%和80%,分收入来源来看,二者都对家庭农业收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家庭非农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劳动力转移相比较,异地转移对提高家庭纯收入特别是对非农收入的贡献较大,但其对家庭农业收入的负向影响也相对更大。为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应当继续推进劳动力转移进程,同时也应当采取措施弥补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